BBC就是个大骗子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爆出了BBC一位已故主持人很可能曾经借职务性侵多名女性的丑闻,够让人震惊。但在《我们能相信BBC吗?》这本书之后,性丑闻事件的震撼效果显得并不那么深远。后者是个人的过失,前者却是集体失范。这本书注定要惹恼一些人,也会让另一些人幸灾乐祸拍手叫好,但势必让所有人都心情复杂。毕竟BBC长年以来是新闻界的模范生,也是全世界观众的真话传送机。
  罗宾·艾特肯在书里揭露他的前任东家毫不手软。他要我们相信,BBC就是个大骗子。
  看来BBC并不像它宣称的那么“独立、公正、诚实”。它似乎是左派吸铁石,吸引的大多是同情少数派而对政府充满不信任、总忍不住要和它对着干的叛逆人士。而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他们经常不惜呈现一边倒的信息。罗宾·艾特肯将BBC的这种集体政治倾向定义为“机构左派”。
  事实证明BBC是偏左的。罗宾·艾特肯列出一长串名单,指出BBC的很多记者最后加入了政府部门,并且他们是大规模地向工党政府而非保守党政府转移。作者因此证明BBC人经常宣称的“我是BBC的记者,所以我在政治上是没有偏见的”这句话,完全是自欺欺人。
  而这一切始于1960年代,那时人们的公共社会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对传统的等级观念产生厌倦,传统的遵从意识开始淡化,“BBC起初迟疑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欣然加入了这种思潮。以至于后来,BBC几乎变成了那些希望看到旧秩序毁灭者的工具。”
  BBC的这种立场几乎体现在所有的事件上。首先,BBC对英国王室的报道对其形象极其不利,似乎国人应该引以为耻。同时,它把基督教视为“众多迷信的一种,而且也并不比其他的迷信好多少”。BBC的国际主义倾向也很明显,“任何敢与联合国对抗的政府都受到了主持人的抨击”。总而言之,BBC“狂热地反对种族主义,赞成人权,支持国际主义,对传统的英国国家概念持怀疑态度,进而对欧盟大力支持……保护妇女权益,世俗化,对包括君主、法庭、警察和教会在内的权威有‘过敏’反应”。它几乎是全面地和英国政府对着干。
  这种非公正、不客观的新闻是如何操作出来的?罗宾·艾特肯举了个例子。比如报道电力私有化的新闻,首先由记者写出节目梗概,在被采访人没开口说一个字之前,一个详细的故事梗概就已经写出来了,此外,他们还要自己写一个分析报告,或者请专家写一个分析报告,之后开机采访的任务就是保证被采访的实际情况与事先写好的报告一致。
  而在一次討论天主教反对堕胎的节目中,到场的3位嘉宾轮番对天主教有关堕胎的训导发起攻击,主持人根本不提出任何疑问,也没有做出保护天主教的姿态,也就是说,是非辩论的其中一方完全缺席。
  尽管BBC违背了新闻的种种神圣原则,但它一边拿着政府特许的巨额收视费(每年大约30亿英镑,因此可以不用“一切以广告为重”),一边猛戳政府的痛处,在我眼里,它仍然是媒体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平台,也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广播公司”。
其他文献
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8?27延安特大交通事故”面前的本真表情,导致“网络问政”进入“扒表时代”。在官方“三公消费”和官员收入财产有制度性保护、不得公开的前提下,网民只好在他们的外围扒扒,而“扒表” 比“扒烟”、“扒祖宗”,在技术上更可行,也更有说服力。  周久耕使“九五至尊”更显尊荣。媒体在审核与领导干部有关的图片报道时,格外小心,避免有不小心或不懂事的记者拍回领导干部和名烟的照片。而烟草公
一个叫亚力克斯的6岁小男孩,见到前来探访的哈里王子,忍不住揶揄:“真高兴你穿回了衣服。”如果那天小男孩见到的是另一个英国人——法庭上的斯蒂芬?高夫(Stephen Gough),恐怕只能说,“怎么你又没穿衣服?”  这是高夫第18次光着身子站上法庭,原因都一样——他在其他地方不穿衣服。  53岁的高夫曾是皇家海军,做过货车司机,2003年决定辞掉工作,离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脱掉衣服,开始裸体徒步旅
虽然看上去是大换血,但也不会有什么新鲜血液注入。因为白宫历来都是在玩“小圈子”游戏,其核心人物不是总统的“老战友”,就是竞选团队的助手    对于任期已过大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谋求2012年大选连任无疑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新年伊始,结束度假重返华盛顿的奥巴马开始对白宫团队大调整,以应对刚刚履新的国会,迎接共和党挑战,并为2012年大选预做准备。  1月6日,奥巴马任命前克林顿时期的商务部
“在她性欲高涨的时候,每半个小时就要一次,而且这种情况要没日没夜地持续四五天。我累得筋疲力尽,但又不想让她知道。你能不能推荐几种增强性能力的药?”  向专家写信求援的,是“来自非洲塞伦盖蒂草原”的“一头不愿沦为性机器的狮子”,收信人是塔蒂阿娜博士。博士真名奥利维雅贾德森,牛津大学博士,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员,进化生物学家。这封信选自她的科普专栏集《性别战争》。  塔蒂阿娜博士专门给遭遇各种性困扰的生物
那是拍摄最艰难的一个时期:因为温差原因,3D镜头老是蒙雾,没人知道怎么解决;造浪机发出的巨大噪音,让现场录音形同虚设,这意味着后期配音和音效又将额外投入一笔预算和大量精力。导演李安的感受和镜头下的主人公少年派如出一辙:绝望。  他正在拍摄的是职业生涯的第12部长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摄地是他的家乡中国台湾。“台湾对我而言,就像一座巨大的漂流岛屿,接近派的体验。它是我的家乡,但是我仍然有种漂流感
这位意外蹿红的田副市长断然否认曾经上访,  甚至不承认自称因遭强奸全家进京上访的继女是自己女儿  对方和他的继女在是否发生过强奸一事上各执一词,  但与田妻均一致表示要起诉刊登《副市长举家上访》一文的媒体     田万昌万万没有想到,在病床上躺了两年的他,突然之间,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红遍中国。  作为贵州六盘水市已隐退多年的副市长,多年来,他深受糖尿病困扰,至2009年62岁时,病情已经让他
“人之相悉悉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拥拥于礼;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伴伴于爱”,这是国美电器前董事局主席陈晓2011年春节给众多亲友发出的拜年短信。然而对于早已将陈晓定义为“国美庆父”的公众来说,陈晓说这样的话简直是在抽自己的耳光。  临危受命  陈晓真如同外界瞄准的那样十恶不赦吗?在笔者看来,陈晓过去十几年的创业史始终伴随着误解。说到底,在资本博弈的时代,陈晓
近日,因为美国的一部低成本电影涉及侮辱伊斯兰教的内容,有暴徒袭击美国驻利比亚外交官。除美国大使身亡之外,还有3名使馆工作人员遇难。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誓,一定要让凶手付出代价。与此同时,美军迅速调兵遣将——出动50名海军陆战队员加强驻利比亚大使馆的保卫,同时调动多艘军舰进入利比亚附近海域。  使馆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往往会承受因本国行为造成的负面结果。根据国际公法,使馆院舍可以视为法律地位等同于国
10月10日,全球华人都在纪念辛亥百年。上午,中共湖南省衡阳市司法局正在召开党委会。会上讨论人事安排,局长万春生同志提出的人选,遭到副局长廖曜中同志的反对……两位局长同志,就带着伤情走出了会议室,走上了网络。从网络流传的照片看,局长,或者还有忠于局长的党委委员们,出手可是不轻。这就是衡阳司法局的“双十事件”。  关于事件的情节,有说正局长“暴打”副局长的,有说正副局长“互殴”的。从网曝的材料看,副
晚饭是跟许玢以及她的几个同事吃的。他们几个来京出差。每次都会叫上我,一块吃个晚饭。久而久之,大家好像就成了熟人。那几个人实际有点像她的下属。只不过不明显。有些单位就是这样,人事上的安排一点都不明确,大家却心里都有数。特别是那些处于下属位置的人。  表面上看,这个小团体很和睦。但吃几顿饭,你就知道这一定不完全是意气相投所致。至少,它必须包含一方对另一方的迁就和轻度的奉承这个元素。职场上的和睦,多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