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打造千亿级云计算产业集群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ch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2月22日,作为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简称软洽会)重要组成部分的“2012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指导,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赛迪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办公室承办,成都云计算产业联盟、成都云计算中心支持。
  云计算产业在全球及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2012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以“云聚天府,云端共赢”为主题,聚集各级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会、各类云计算厂商、行业用户、研究机构、媒体代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走向,洞察产业发展新政策、市场发展新趋势、技术发展新动态、用户核心需求,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实现新发展。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巡视员谢渡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党委书记洪京一先后致辞。150余家云计算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云聚天府,云端共赢”:中国云计算产业步入“黄金机遇期”
  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网络、计算、存储、软件、内容等资源,云计算可以实现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其基本形态为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2011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各地云计算应用逐渐落地,如成都云计算中心、深圳电子商务云计算应用平台、北京工业云、江苏有线云媒体电视、上海卫生医疗云计算服务平台、亚太数据港、浦软汇智IT服务云、鄂尔多斯灾备云平台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度过了“市场准备期”,正在进入调整成长期和全面整合期。这一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介入云产业,出现了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云应用的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用户了解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分析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特点、布局与趋势;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向与会嘉宾展示了成都高新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方向;SAP全球副总裁王天扬展望了中国云计算应用趋势;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开发工具及平台事业部技术顾问总监赵立威以《云起龙骧,云端共赢》为题,分享了他对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路径及未来的观点;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副总经理董涛作了题为《智慧的云,精彩的端》的演讲,介绍了中国电信参与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方向及目标;NEC中国战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唐力为嘉宾们分享了NEC在云计算产业链上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全国已经有上百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云计算项目,从沿海到西部,从东北到华南,可谓遍地起“云”,整体上出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布局特征。当前云计算产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特点?如何营造更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如何推动云计算产业落地?伴随云计算产业发展而诞生的云经济价值何在?哪些云服务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云计算产业发展到底何去何从?主题演讲结束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赛迪顾问总裁李峻,神州数码副总裁谢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及软件学院教授、博导、协同自主计算实验室主任戴元顺,银海软件企业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陈立波等嘉宾进行了高峰对话,对以上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赫建营博士主持了这场亮点纷呈的对话。
  立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成都高新区打造千亿级云计算产业集群
  成都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等云计算相关基础设施,建有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同时为政务应用和科学计算服务的超级计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2011年7月,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该《规划》指出,到2015年,云计算将成为智能成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应用模式,并推动形成云服务、基础软硬件设备和云终端产品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3 000亿元,从而使成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成都高新区是成都市云计算产业的核心聚集地,目前承载了全市70%以上的ICT企业,具备发展云计算IaaS、PaaS、SaaS三大核心环节的优势基础。落户于成都高新区的中国电信西部信息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中国电信在中国西部最大数据灾备中心、信息安全中心,也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通信交换和信息处理核心枢纽。作为全国性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托管和灾备服务提供商,万国数据成都数据中心占地83.5亩,按照7度抗震设计、8度抗震构造,具备提供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为一体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成都云计算中心已于2009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达到3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已有成都市生猪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都市地理信息系统等成功应用。卫士通作为云安全企业,依托30所资源,已发展成为拥有六大类新产品体系、近20个新产品族类、100余个产品/系统的国内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之一。华赛作为云存储企业,是领先的网络安全及存储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在重要的网络安全及存储技术领域拥有已授权和受理的专利总数超过900个。在媒体云方面,索贝是国内领先的媒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0年收入超过9亿元,目前正积极推进集成播控平台。在社保行业,银海软件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社保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成功实施了全国15个省的社保项目,系统覆盖人口超过4亿。此外,华西公用在医疗信息化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领域,九州电子在RFID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无线宽带通信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任我行在中小企业SaaS应用方面,云点科技在云支撑和平台研发方面,派沃特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及相应的私有云企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方面,静水飞云科技在云计算系统布署解决方案的提供方面,国科海博在行业管理软件、控制软件及相关产品研发方面,梦工厂在网络游戏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方面,均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模式。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基础良好,2011年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 456亿元,同比增长48%,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千亿工业园区”,同时,作为其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实现总产值1 220亿元,成为其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增长25%,聚集企业总数达7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拥有西部信息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万国数据等云“资源池”,华赛、卫士通、三零集团、英特尔、迈普等硬件基础设施供应商,卫士通、电子30所、赛门铁克等信息安全厂商,戴尔、联想、富士康等云终端产品生产商,索贝、银海、华西公用、九州、川大智胜等行业云提供商,具有比较完整的云计算产业环节。成都高新区软推办主任尹朝银介绍,“成都高新区已建立了从底层的芯片、硬件、网络通信到上层的软件应用、信息安全、数字娱乐、服务外包的完整产业体系,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构建更大规模的云计算产业链系统,发挥集群效应。”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最近提出,要继续巩固在科技研发、软件外包、通信、终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新媒体等领域打造新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进程。云计算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爆发点,成都高新区下一步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增量市场、拉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为核心,主抓云计算应用和云计算“资源池”建设两个关键环节,依托有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多方利用省内外资源,形成市场需求拉动、典型应用明显、技术创新可扩散的发展模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打造“城市管理云”、“社会服务云”和“企业应用云”,推动高新区云计算产业空间不断拓展和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构筑“千亿级”云计算产业集群,成为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
  
  (来源:成都高新区网站)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集约型发展。由此可见,小城镇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符合云南省省情。大力推动小城镇的发展,构建合理
虹梅路立交为现况部分互通式立交,沪闵路为规划的城市快速路,由于实施沪闵路高架道路而对现况虹梅路立交进行完善.本文提出立交完善的新思路,旨在对大型复杂立交设计进行探讨
为了避免重复征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公平竞争,降低企业税负,我国进行了“营改增”改革。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都能及时转型,适应新政策,但也有小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因此,本文针对企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1年12月27日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
当前,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多数医院开始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之所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因为医院中的固定资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衡量医院在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
期刊
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成功转型,企业孵化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唐山企业孵化器含义与分类,指出唐山企业孵化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众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