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21世纪的全新科技革命)的来临,第三方金融平台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赢利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三方金融平台虽然促使商业银行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但也为其带来了竞争方面的压力。为此,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盈利模式,利用金融科技实现盈利模式再升级,培育产业新动能,实现竞争新优势。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要从全面创新储蓄经营模式、简化支付手续、转变小额贷款策略、坚持合作共赢战略四个方面来增强应对能力。
[关键词]第三方金融平台;商业银行;储蓄经营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030
1 导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传递者,是现代社会运转的枢纽之一。在第三方金融平台出现以前,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小,在存贷款领域一直占据垄断地位,科技创新也相對较少。例如在第三方金融平台支付宝中提供的余额宝这一货币基金的出现,分走了商业银行大量存款,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运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冲击。
1.1.2 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也不再只有银行理财这一种选择,第三方金融平台也推出了很多金融服务,这势必对商业银行业务造成冲击,比如对存款的分流、对商业银行客户体验差异的凸显等。本文从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金融平台开展讨论,以期为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金融平台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1.2 文献综述
随着第三方金融平台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客户和资源不断被抢占,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学者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发展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温岱华(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性的运营模式蓬勃发展,可满足日常大多数的消费场景。但是,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吴镝(2020)认为随着第三方金融的业务面不断扩张,逐渐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有所重合,两者关系由合作向竞争转变,也对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带来了巨大冲击。荀月康、王璐璇(2019)认为,全球各国的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的领跑者,它是金融体系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但是,这种以银行为主导体系的金融中介制度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金融体系之外的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崛起正在冲击银行的市场。赵丽君(2020)认为,互联网与经济的结合加快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促使电子商务在市场中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线上支付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必然产物。刘达(2019)认为随着第三方金融交易规模不断增长,其所带来的金融效应开始显现,如通过分流存款规模冲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通过改变不同货币层次的市场真实供给量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等。柴雄赋、方丽云(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精准把握平台用户服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而传统商业银行缺乏获取客户实时金融需求的能力,且存在业务灵活性较低、交易成本较高等劣势,导致其支付功能弱化,中介地位下降,以致竞争压力上升。
商业银行和第三方金融平台除了竞争关系,还存在合作关系。孔凡东(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挤压了商业银行部分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通过竞争促进了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改革创新。第三方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竞争与合作的博弈中逐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温洋(2018)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对于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是客户基础较好,综合实力强,风险防控机制较为成熟,而银行业壁垒较高,所以客户资源容易流失。聂建平(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变化的态势,第三方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已经逐渐从最开始的完全合作发展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杜朝运、孙帼赋(2020)认为,从竞争层面看,商业银行应提高自身渠道功能,增强竞争实力;从合作层面看,应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实现业内共赢。
2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三方金融平台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冲击也有机遇,商业银行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带来不错的收益,如果不够重视则会带来冲击。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促进商业银行培育线上业务新动能,比如各类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支付、存款等基础业务都不需要到柜台,在智慧柜员机或者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服务效率和便捷度都得到了提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商业银行还通过金融科技构建了电子化的清算系统、财务系统以及信贷系统等,往更高水平的金融科技过渡,不断为金融服务模式立新。许多商业银行也研发了各自的APP,办理业务更加方便,但是因为种类繁多,容易令人迷失方向。
2.1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金融平台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比如第三方金融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减少了信息收集、事后监督等各项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量分流严重。以支付宝为例,2018年支付宝存款量超过2万亿元,而农业银行2018年吸收存款为1.7万亿元,中国银行存款量为1.4万亿元。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靠存贷利率之差来获取利润,存款的流失给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了影响。特别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经济不景气、存款业务量骤降,直接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就更少了。
2.2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客户体验的影响 每个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APP,用户需要多次下载、安装,非常烦琐。比如招商银行有两个常用的APP: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工商银行常见APP有手机银行、融e联、融e购、工银e生活。通常每个用户都有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就不得不下载多个APP。这些APP虽然内容很丰富,但是商业银行目前只重视用户的下载量,而不会对APP进行具体介绍,导致用户的使用频次较低。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要求下载插件或者使用U盾,但第三方金融平台审核迅速、操作简便,造成了银行的客户流失。
2.3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小额贷款业务,具有交易成本低、审批流程简单、贷款速度快、信息更全面等优点,而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批严格、流程复杂,以致小额贷款市场缩水。比如有钱花个人无抵押5万起贷,为借款用户提供500元~20万元不等的消费额度。而工商银行融e借的小额贷款,条件就比较严格,必须年龄在18周岁以上、需要是常住人口、拥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等。建设银行也与工行的条件类似。
商业银行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能把金融科技当成是一个简单的盈利工具,应该把金融科技当成帮助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树立正确的认识, 并制定更加合理的应对措施。
3 商业银行面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应对措施
3.1 全面创新储蓄经营模式
面对存款流失的情况,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储蓄经营模式。例如,其一,商业银行可以和其他企业合作,比如和其他金融机构数据共享,和动漫、游戏公司开展联动活动,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加强和客户的交流,以提升服务能力、吸引客户,并增强客户黏性;其二,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的合作,利用其在数据收集及处理方面的优势,降低资金交易成本;其三,商业银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并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理财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客户的理财需求。
3.2 简化支付手续
每个银行都有各自的APP,但都存在需要客户多次下载安装,且操作流程非常烦琐,信息收集重复率高,操作界面不够简洁等问題。面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应该学习第三方金融平台的优点(比如指纹支付、人脸识别支付、扫码支付等),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技术水平,简化支付流程,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客户的认可度。
3.3 转变贷款策略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批严格、流程复杂,抵押程度较高,授信额度较低,导致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市场的份额占比不高。但第三方金融平台利用其在数据收集及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从供应链及应收账款等方面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向,具有流程简单、审核迅速、授信额度高等特点,使其在小额贷款市场优势明显。与第三方金融平台相比,商业银行的贷款策略不够灵活,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适当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拓宽小额贷款市场,增强盈利能力。
3.4 坚持合作共赢战略
在今后的发展中,商业银行要打造金融服务生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线上交易平台;自建生态圈,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增强产品的多样性,改善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充分利用股权投资,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商业银行应主动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如电商企业、社交媒体、第三方旅游平台等,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例如,2019年,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与世纪互联在综合授信、国际金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构建专业化生态圈,银行之间不仅可以成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分享、客群共同经营等方式,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萌.浅谈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3):26-27.
[2]于波, 周宁, 霍永强.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 2020(3):31-40.
[3]阿甘ch1wn8cyc3.商业银行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圈?[EB/OL].(2019-05-3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30/16/62865528_839237567.shtml.
[4]高怡君,段江娇.金融科技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3).
[5]孔凡东.新形势下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科技时代,2020(9):54-59,99.
[6]夏静.新时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优化[J].中国市场,2020(14).
[关键词]第三方金融平台;商业银行;储蓄经营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030
1 导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传递者,是现代社会运转的枢纽之一。在第三方金融平台出现以前,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小,在存贷款领域一直占据垄断地位,科技创新也相對较少。例如在第三方金融平台支付宝中提供的余额宝这一货币基金的出现,分走了商业银行大量存款,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运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冲击。
1.1.2 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也不再只有银行理财这一种选择,第三方金融平台也推出了很多金融服务,这势必对商业银行业务造成冲击,比如对存款的分流、对商业银行客户体验差异的凸显等。本文从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金融平台开展讨论,以期为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金融平台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1.2 文献综述
随着第三方金融平台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客户和资源不断被抢占,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学者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发展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温岱华(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性的运营模式蓬勃发展,可满足日常大多数的消费场景。但是,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吴镝(2020)认为随着第三方金融的业务面不断扩张,逐渐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有所重合,两者关系由合作向竞争转变,也对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带来了巨大冲击。荀月康、王璐璇(2019)认为,全球各国的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的领跑者,它是金融体系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但是,这种以银行为主导体系的金融中介制度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金融体系之外的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崛起正在冲击银行的市场。赵丽君(2020)认为,互联网与经济的结合加快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促使电子商务在市场中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线上支付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必然产物。刘达(2019)认为随着第三方金融交易规模不断增长,其所带来的金融效应开始显现,如通过分流存款规模冲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通过改变不同货币层次的市场真实供给量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等。柴雄赋、方丽云(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精准把握平台用户服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而传统商业银行缺乏获取客户实时金融需求的能力,且存在业务灵活性较低、交易成本较高等劣势,导致其支付功能弱化,中介地位下降,以致竞争压力上升。
商业银行和第三方金融平台除了竞争关系,还存在合作关系。孔凡东(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挤压了商业银行部分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通过竞争促进了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改革创新。第三方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竞争与合作的博弈中逐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温洋(2018)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对于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是客户基础较好,综合实力强,风险防控机制较为成熟,而银行业壁垒较高,所以客户资源容易流失。聂建平(2020)认为,第三方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变化的态势,第三方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已经逐渐从最开始的完全合作发展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杜朝运、孙帼赋(2020)认为,从竞争层面看,商业银行应提高自身渠道功能,增强竞争实力;从合作层面看,应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实现业内共赢。
2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三方金融平台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冲击也有机遇,商业银行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带来不错的收益,如果不够重视则会带来冲击。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促进商业银行培育线上业务新动能,比如各类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支付、存款等基础业务都不需要到柜台,在智慧柜员机或者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服务效率和便捷度都得到了提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商业银行还通过金融科技构建了电子化的清算系统、财务系统以及信贷系统等,往更高水平的金融科技过渡,不断为金融服务模式立新。许多商业银行也研发了各自的APP,办理业务更加方便,但是因为种类繁多,容易令人迷失方向。
2.1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金融平台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比如第三方金融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减少了信息收集、事后监督等各项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量分流严重。以支付宝为例,2018年支付宝存款量超过2万亿元,而农业银行2018年吸收存款为1.7万亿元,中国银行存款量为1.4万亿元。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靠存贷利率之差来获取利润,存款的流失给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了影响。特别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经济不景气、存款业务量骤降,直接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就更少了。
2.2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客户体验的影响 每个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APP,用户需要多次下载、安装,非常烦琐。比如招商银行有两个常用的APP: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工商银行常见APP有手机银行、融e联、融e购、工银e生活。通常每个用户都有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就不得不下载多个APP。这些APP虽然内容很丰富,但是商业银行目前只重视用户的下载量,而不会对APP进行具体介绍,导致用户的使用频次较低。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要求下载插件或者使用U盾,但第三方金融平台审核迅速、操作简便,造成了银行的客户流失。
2.3 第三方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小额贷款业务,具有交易成本低、审批流程简单、贷款速度快、信息更全面等优点,而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批严格、流程复杂,以致小额贷款市场缩水。比如有钱花个人无抵押5万起贷,为借款用户提供500元~20万元不等的消费额度。而工商银行融e借的小额贷款,条件就比较严格,必须年龄在18周岁以上、需要是常住人口、拥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等。建设银行也与工行的条件类似。
商业银行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能把金融科技当成是一个简单的盈利工具,应该把金融科技当成帮助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树立正确的认识, 并制定更加合理的应对措施。
3 商业银行面对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应对措施
3.1 全面创新储蓄经营模式
面对存款流失的情况,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储蓄经营模式。例如,其一,商业银行可以和其他企业合作,比如和其他金融机构数据共享,和动漫、游戏公司开展联动活动,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加强和客户的交流,以提升服务能力、吸引客户,并增强客户黏性;其二,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的合作,利用其在数据收集及处理方面的优势,降低资金交易成本;其三,商业银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并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理财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客户的理财需求。
3.2 简化支付手续
每个银行都有各自的APP,但都存在需要客户多次下载安装,且操作流程非常烦琐,信息收集重复率高,操作界面不够简洁等问題。面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应该学习第三方金融平台的优点(比如指纹支付、人脸识别支付、扫码支付等),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技术水平,简化支付流程,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客户的认可度。
3.3 转变贷款策略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批严格、流程复杂,抵押程度较高,授信额度较低,导致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市场的份额占比不高。但第三方金融平台利用其在数据收集及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从供应链及应收账款等方面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向,具有流程简单、审核迅速、授信额度高等特点,使其在小额贷款市场优势明显。与第三方金融平台相比,商业银行的贷款策略不够灵活,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适当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拓宽小额贷款市场,增强盈利能力。
3.4 坚持合作共赢战略
在今后的发展中,商业银行要打造金融服务生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线上交易平台;自建生态圈,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增强产品的多样性,改善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充分利用股权投资,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商业银行应主动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如电商企业、社交媒体、第三方旅游平台等,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例如,2019年,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与世纪互联在综合授信、国际金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构建专业化生态圈,银行之间不仅可以成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分享、客群共同经营等方式,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萌.浅谈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3):26-27.
[2]于波, 周宁, 霍永强.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 2020(3):31-40.
[3]阿甘ch1wn8cyc3.商业银行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圈?[EB/OL].(2019-05-3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30/16/62865528_839237567.shtml.
[4]高怡君,段江娇.金融科技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3).
[5]孔凡东.新形势下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科技时代,2020(9):54-59,99.
[6]夏静.新时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优化[J].中国市场,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