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语言需求看小语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互通”,而语言相通是实现“互通”的首要前提。提高国民外语能力,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当前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调整专业结构、发挥来华留学生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创新教学手段等,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小语种;问题;对策
  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是“通”,而实现“通”必得语言沟通。习近平在2015年出席伦敦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曾提到:“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只有在语言相通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民心相通。然而,“一带一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语言十分庞杂。现如今,我国外语专业培养处于“英语独大”的状况,小语种人才培养形式单一,某些语种至今无人问津。这样的语言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因此,我国的外语教育,尤其是某些小语种的教学要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专业外语教学,提高国民外语水平已迫在眉睫。赵世举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中呼吁有关方面应尽快制定专门的语言服务规划,加快培养语言人才,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国家与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当前我国英语及某些非通用语种,如法语、德语、日语等使用率较高的语种教育日臻成熟,但对于众多的非通用语种而言,尤其是使用频次低的语种,如乌尔都语、缅甸语等的教育水平明显较差。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来看,加强某些非通用语种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为基础,分析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理论与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语种种类开设有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


  在我国,人们习惯于把英语以外的语种称为“小语种”,这种定义过于宽泛,有些不常用的小语种甚至可以给它们定义为“小小语种”。“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地区大都为小语种和小小语种的聚集区。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实际问题是,小语种以及小小语种的人才严重匮乏,并且外语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地域失衡问题。按照办学规模、知名度以及科研力量,我们对八所知名的外国语高校小语种本科专业进行调查,如表1所示(统计截止至2018年1月)。

  从表1可以看出,大量的小语种集中在北京地区,其次是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小语种资源严重匮乏。虽然与之前相比,许多院校增添了新语种,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语种,但这些语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许多语种的招生还处于萌芽阶段。报考阶段方面,许多学生热衷于报考日、德、法、意等热门专业,而对于塞尔维亚语、捷克语等小小语种报考较少,导致专业招生不平衡。日语是一门使用率仅次于英语的语言,几乎所有文科院校都设有日语语种,每年的毕业生也源源不断,严重超出了市场需求。有些学校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热门语种盲目扩招;对于小小语种,某些学校为了跟风,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不顾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进行招生,从而导致毕业生质量也随之下滑。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我国语种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

二、小小语种专业教材的局限性


  近年来,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许多外语高校相继增加多个小小语种,以此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材质量无疑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日、俄、法、德、朝等大语种由于师资力量充足,教材发展也相对成熟;然而新兴的东南亚小小语种,例如乌尔都语、老挝语、缅甸语等教材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当当、京东等网站上可购买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种类少
  例如老挝是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五大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作为我国的友好邻国,老挝历来与我国保持较密切的关系。但根据调查,市售老挝语教材屈指可数(如表2)。

  以上卷本大都為学校专业教材,且多为单册,内容多为听、说、读、写的专业技能训练,不适合业余学习者自学使用。仅有的专业教材内容设计浅显,讲解深度不足,满足不了专业学习者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日后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动力。这样的情况绝非个案,在其他的小小语种中也非常普遍。
  (二)教材内容设计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图1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社出版的《老挝语》教材第二册的节选片段。编者根据所学过的字母、单词设计了句子和简单的对话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使学生在学语音的同时掌握一定量的单词,编者设计了组词、造句以及翻译等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以克服孤立记单词的困难,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课文内容主要是介绍事物、人物,谈论职业和有警示性的故事,同时编排了一些日常对话、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等。但这些方法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机械地记忆单词,做翻译练习会使思维固化,最终导致缺少思辨能力。书本的设计也很单调,缺少必要的插图与小提示,使得学生很难将新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文章内容仅仅局限于介绍事物内容的表面,缺乏对学生国际视野和素养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他文献
【正】 所谓“隐形流失”,是指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外”,人还在教师队伍中,课也照样上。但是精力却已有相当一部分放到教学之外,下了课则另有所为,或业余经商,或干第二职业。
【摘要】《后汉书》李贤注是范晔《后汉书》传到今天的最古的注,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史注之一。《后汉书》李贤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文章拟对《后汉书》李贤注中的比喻修辞进行粗浅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推进对《后汉书》的研究。  【关键词】《后汉书》;李贤注;比喻  一、比喻概说  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格。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为
【摘要】宴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的整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宴席的质量,就需要对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各营养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宴席营养菜单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以更好地发挥营养膳食在宴席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宴席;营养素;营养膳食;菜单调配;运用  一、引言  如今,宴席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人体
【摘要】科普作为国家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毫无疑问是推广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之一。文章从高校推广科普工作的双重价值出发,提出了以GH学院为实施典型的系统化汽车科普的工作方案,以期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全民素质提高的双赢。  【关键词】汽车科普;价值;推广方案  科普,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一个交叉环节,是利用各种传媒通俗易懂易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
【正】 在中小学教育中,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引起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从小鼓励和培养儿童从事创造发明活动,尤其是把从事创造发明活动列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