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每所学校都从很大程度上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以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素质。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学校在新课程标准试行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及如何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培训 体育素质
新课标的颁发,无论是从自身素质还是从教学理念上都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从新课标颁发之后,我们学校就开始尝试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与新时代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年中,体育老师在困惑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成熟。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选择性地运用教材去完成教学任务。这给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场地情况高瞻远瞩,合理利用好教材。为了让老师尽快成为新课标下优秀的体育老师,我们学校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坚持每年对所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一)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体育课的健康目标。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这里所谈的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促进健康、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所谓的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即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即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简言之,就是构建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
而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了新课标下对体育课的这些要求,所以我们参加培训是必要的,而且一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学校这么多年以来年年对体育老师采用培训考核上岗制度。
(二)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为了达到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主要是通过培训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提高体育教师的各项技能。
在更新理念方面,我们要求老师多研究新课标,多读相关书籍,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所有在岗的体育教师。所谓“走出去”就是给一批体育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向专家学习、向专家请教,并把学习心得整理成文,再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并传授给其他的体育教师,用理论知识和切身体验,让教师们体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体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旨,从而彻底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用一种崭新的思想面对新教材,用一种严谨的态度进行课程实验。所谓“请进来”就是指不惜一切代价邀请课程改革专家到我们学校来传授经验;邀请课程改革委员会专家给我们解读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与专家学者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
至于技能培训,我们的学校领导更是重视,因为如果说理念更新是新教材实验的外因,那么每一个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就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内因了。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都会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及集体备课时间针对教师的薄弱项目进行专门培训。这么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迅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上我们采用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做法。
所谓的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确定实验优先年级。被确定为担任优先年级的教师要承担一定的任务,如讲实验课、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等等。这些老师还要上实验示范课,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示范课不是让其他教师照搬这样的教学模式,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所有的老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们还经常对外开设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观摩、研讨,共同探讨课改的方向。
为了在实践中实现与新课程理念对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开放教学的“度”
在新课程实验活动中,我们要体现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从全局考虑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个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而不能采用放羊式的教学,让学生自由活动。同时,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整堂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根据教师设计进行有序的活动,没有一点自主的空间,只是被动地进行机械活动。通过研讨,我们认为要想把握好这个度就要吃透新课程标准内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
课程标准不是要求我们在形式上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强调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注重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应把体育课的趣味性与科学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而不要搞不符合实际的形式主义。
(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每节课中我们都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途径也从单一的“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等转变为评价进步幅度、参与程度与态度、合作与创新的积极性等方面,如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要采用绝对评价(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基础及进步幅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改变传统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单一性评价。
但是,教师过多的评价,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自我体验,需要相互帮助,需要合作学习共同提高,需要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更应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能力。
总之,随着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我们从全局入手注重细节,终于顺利地度过磨合期,逐渐地与新课程接轨,在课改中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2]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体育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培训 体育素质
新课标的颁发,无论是从自身素质还是从教学理念上都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从新课标颁发之后,我们学校就开始尝试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与新时代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年中,体育老师在困惑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成熟。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选择性地运用教材去完成教学任务。这给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场地情况高瞻远瞩,合理利用好教材。为了让老师尽快成为新课标下优秀的体育老师,我们学校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坚持每年对所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一)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体育课的健康目标。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这里所谈的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促进健康、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所谓的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即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即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简言之,就是构建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
而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了新课标下对体育课的这些要求,所以我们参加培训是必要的,而且一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学校这么多年以来年年对体育老师采用培训考核上岗制度。
(二)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为了达到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主要是通过培训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提高体育教师的各项技能。
在更新理念方面,我们要求老师多研究新课标,多读相关书籍,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所有在岗的体育教师。所谓“走出去”就是给一批体育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向专家学习、向专家请教,并把学习心得整理成文,再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并传授给其他的体育教师,用理论知识和切身体验,让教师们体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体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旨,从而彻底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用一种崭新的思想面对新教材,用一种严谨的态度进行课程实验。所谓“请进来”就是指不惜一切代价邀请课程改革专家到我们学校来传授经验;邀请课程改革委员会专家给我们解读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与专家学者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
至于技能培训,我们的学校领导更是重视,因为如果说理念更新是新教材实验的外因,那么每一个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就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内因了。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都会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及集体备课时间针对教师的薄弱项目进行专门培训。这么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迅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上我们采用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做法。
所谓的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确定实验优先年级。被确定为担任优先年级的教师要承担一定的任务,如讲实验课、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等等。这些老师还要上实验示范课,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示范课不是让其他教师照搬这样的教学模式,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所有的老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们还经常对外开设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观摩、研讨,共同探讨课改的方向。
为了在实践中实现与新课程理念对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开放教学的“度”
在新课程实验活动中,我们要体现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从全局考虑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个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而不能采用放羊式的教学,让学生自由活动。同时,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整堂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根据教师设计进行有序的活动,没有一点自主的空间,只是被动地进行机械活动。通过研讨,我们认为要想把握好这个度就要吃透新课程标准内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
课程标准不是要求我们在形式上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强调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注重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应把体育课的趣味性与科学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而不要搞不符合实际的形式主义。
(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每节课中我们都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途径也从单一的“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等转变为评价进步幅度、参与程度与态度、合作与创新的积极性等方面,如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要采用绝对评价(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基础及进步幅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改变传统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单一性评价。
但是,教师过多的评价,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自我体验,需要相互帮助,需要合作学习共同提高,需要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更应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能力。
总之,随着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我们从全局入手注重细节,终于顺利地度过磨合期,逐渐地与新课程接轨,在课改中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2]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体育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