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的确,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不同程度的原始经验,这些客观存在的经验积累应该成为教师考量学生实际状况、甄别教学策略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要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并根据学生积累经验的特质将其不断系统化、逻辑化,有效地与教学新知融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在经验操作中提升关注效度
  操作经验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一种类型,是学生基于数学认知进行外显操作的能力和直觉体验。教师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尤其是新旧知识存在的内在逻辑关联,在激活学生原始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活记忆,恢复认知,链接全新内容,从而丰富经验积累。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学生已经有了两个相同三角形拼装平行四边形的操作经验。在引导学生复习之后,教师要求将两个相同的梯形拼装成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先导操作经验的引导下,大胆尝试,顺利完成任务。此时,教师顺势进行梯形面积的推导训练,而学生原有的操作经验显然无法完成这样的思维历程,认知上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学生则需要借助之前学习过的图形进行置换。学生会根据之前运用过的“以盈补缺”的思想,将梯形转化为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块形的自由组合。
  不同的思路凸显出不同的价值思想,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在分析中积累,新旧认知的交融碰撞,促成了新旧体验的融合,从而在更新认知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其不断成长。
  二、在经验探究中攻克教学难点
  数学层面的探究性经验,常常借助真实有效的活动素材和可感鲜明的活动情境,避免纯粹思维的技术束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验中感受,从而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这种探究将动手实践的操作和思维运转融为一体。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以此入手,就能够有效地从学生的思维深处生发高效的课堂教学。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角的定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将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度线重合,就可以度量出角度的大小。但生活中的思维定式使得学生常常将角的定点与量角器的“尖头”重合,导致度量的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激活学生原始经验。早在二年级时,学生就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学生已经学会从钟面上找出角的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复习这一类知识,并将钟面找角与量角器找出中心点进行对比,从而借助原始经验,促发新认知的产生。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认知的偏差,为顺利地度量角度的大小奠定了基础。
  三、在经验思考中全面把握本质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经历了操作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伴随着强烈的学生自主思考。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考中也形成了经验积累,这就是数学问题下的思考经验。学生在观察、比照和辨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归纳、类比、验证思维的整合,从而促成学生思考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有一道题:“汽车上原来有25人,到达一站后上11人,8人下车,还有多少人?”如果仅仅让学生读题解题,实践证明学生的错误率极高。因此,在教学这一题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形成“上车”为加法,“下车”为减法的认知。
  问题的解不能允许学生的随心所欲,而要借助生活中的经验认知,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思考,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创编,比如“上车11人,下车8人,还剩28人,原来有多少人?”问题的思维动向逆反,但基于生活经验的思考本质却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置换更能在学生思考经验的基础上,促发学生的灵活运用。继而,教师甚至可以将这一问题情境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电表、水表的计量运算中,借助学生思考经验,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
  四、在经验整合中注重学以致用
  复合经验,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多种基本数学经验的组合。学生在运用原始经验解决问题时,常常伴随着多种经验特质,思考、操作和探究三维并举的现象并不少见。事实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绝对不是一种类型经验独打天下就能够解决,需要不同类型的经验相互配合,彼此融合,才能促进生活经验的综合运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房屋装修的情境,引导学生拿出最佳的装修方案。这一实践活动,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数学基本经验。首先,学生需要对装修材料进行购置,学生在调查了父母自己的喜好后,通过对各种价格的对比,选择好性价比最高的材料;然后,通过对房间面积的测量计算,得出装修材料的数量;最后,父母陪同现场购物。整个活动,学生反映强烈:一次活动需要运用多少数学思想和知识啊!
  数学经验、知识以及能力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度。因此,教师在其他类型经验的促发下,更要强化复合经验的学以致用,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请小朋友仔细点数左面物品的数量,然后找到相同的点卡,用笔画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冬天,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不妨让孩子晒晒太阳,和煦的阳光不仅使孩子感到暖意融融,还能帮助他获得维生素D,这种“阳光维生素”具有神奇的强身防病功能。
朱寿昌,是宋代天长那个地方的人,是个有名的孝子。
chrtang0975@sina.com问:我的孩子5岁多,由于比较调皮经常被训斥。一次,他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弄坏了,当时我们不仅说了他,还打了他几下,从那时开始他一紧张就眨眼,而且眨得很频繁。我
邻家的小女孩儿T和女儿美好是好朋友,因为离得近,总爱找美好一起玩。周末,我和女儿正在读一本书,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T细细的声音,她有礼貌地向我表达,说她已经问过自己的妈妈
摘 要: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利影响,让语文教学丢失了语文性,使用不当,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媒介;成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能为学生的成才导航。  一、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多媒体的运用,把文学、图片、影像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这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来到了城外。温暖的阳光、欢唱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更
甲烷是最为简单的化合物,研究得已比较成熟。但是。现行教材对它的描述并不准确,今详细阐述之。
材料工具:纸巾,胶水,彩色颜料,水粉笔,勾线笔等。制作过程:1.将纸巾撕成小纸片,放在容器中。2.加入适量水,将小纸片抓、捻成细腻的纸糊。3.将纸糊捞出,捏出水,放在小碗中。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一般按照分层定标、分类辅导、分级作业、分组测评等程序,因人而异地进行分组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成效  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是每个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