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高效课堂中有效教学行为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iz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教学意义而在特定时间内实施的教学行为.它主要以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所取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为权衡,它强调教师的劳动要以学生的收获为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在有效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教学行为;诊断;分析;建议
  一、物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诊断与分析
  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片段为例.
  片段一 新课开始,教师演示杠杆平衡、移动物块杠杆失去平衡,学生观察,教师匆忙要求学生提出猜想.
  评析:本课一开始,教师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平衡”与“失去平衡”的物理现象中形成有关影响杠杆平衡条件因素的猜想,这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学生仅凭观察教师短暂演示获取的信息,由于缺少动手操作,反复比较,至多只能产生“移动物块杠杆为什么失去平衡”的疑问,而很难猜想出杠杆平衡条件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如果大胆地让学生分组实验,从不平衡人手,寻找平衡的方法,可能会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影响杠杆平衡各种因素的猜想.
  片段二 有一个学生提出“杠杆两端两物体质量与物体到支点距离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就会平衡”,教师避开学生的回答,直接提问“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稍后一学生很快回答,“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教师脸上露出如释重负般的微笑.
  评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实验,给出“杠杆两端两物体质量与物体到支点距离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平衡”这一结论已难能可贵,遗憾的是教师不知怎么引导,只是想尽快地与标准答案接轨,只怕学生的答案离开教学的预设轨道,改为直接提问“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寄希望于机灵的学生.学生不是从体验中获取问题的解释,而是从揣摹教师的意图中获取信息,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入手,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活动,搜集、分析信息,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暗示或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组织学生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更有收获.
  片段三 在实验结论得出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杠杆处于倾斜静止时,可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吗?”
  评析:这种教学处理似乎降低了教学难度,便于课堂教学控制,但限制了实验,缩小了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不如在学生提出猜想后,让学生根据猜想进行实验设计,交流评价改进实验方案,从而明确“在杠杆处于倾斜静止时,不便于力臂的测量”,岂不更符合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和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
  三、物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建议
  1 注意教学语言的技巧性
  教学语言的技巧性体现在①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引入简洁、精确定义的时机,应当在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之后,再给出定义,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词语的定义,而不仅仅把它看作权威化的知识而牢记.②教师应该学会用简单的日常语言陈述科学含义,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熟练识别学生相关话语中潜在的科学意义,从而实现充分的意义协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表达方式.③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辩别不同情况下词语的不同含义,使学生理解科学语言的形成与科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 注重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急促地迈向结果,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提问应体现艺术性、层次性、探索性、整体性的统一,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3 注重物理教学过程的实验与多媒体合理整合
  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因而兴趣的建立与维持也理应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兴趣的建立与维持又离不开一系列有趣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新教材有了更为突出的表现,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与实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教学过程的实验性,利用生活,选取学生最为熟悉的实验器材,变废为宝,发挥器材的良好实验功能;鼓励学生,多方思考,多角度,多层次设计实验,对规律、概念形成过程进行因果展示;并完善实验,实验后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进行系统完整的归纳,为以后实验教学的最优性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教学媒体可以将整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展示,到课堂教学的实施;从教学内容的复习到新课内容的传授;从课堂总结到课堂练习几乎全部包揽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的确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强调其整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为目的.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来说,由于其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的整合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把提高课堂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学生学习自觉性,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更寄希望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要唤起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本文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改造、优化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意识;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出现了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中,进行环保意识渗透的知识点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还可联系实际,加强这方面知识的
摘要:化学实验是指在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熟知下对其实际的具体操作体现.讲求准确度与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包括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对实验步骤的熟知.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原理的认证,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实验的巨大魅力,实验是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的一种锻炼.但学生很少真正了解实验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有时还忽略了实验中的不利因素,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对实验的改进及设计理念作初步探究.  关键词:实验操作;
摘要:初中化学课进行科学探究,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教学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意识,积极参加探究活动,努力提高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引领;探究  科学探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勇于
期刊
摘要:在探索高效数学课堂中,课堂评价意义重大.本文从有利于教与学的系统因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必备素质、对几种评价的忌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评价;素质;思考  一、有利于教与学的系统因素  正确的评价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树立学生自信心、指导学生的学习.  1 课堂氛围的营造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去调控,评价就像是桥梁、纽带,一个好的评价不仅是对上一
为了保证公路路线的顺畅和连接性,最大限度地将公路作用发挥出来,改扩建公路的施工也越来越频繁,改扩建公路与新建公路不同,它的难度更大也更加的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必须立足学生本位.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教师如何抓住物理学科和初中学生的双重特点,从“尊重学生权利”、“重视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差异”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物理课堂具有个性、充满快乐、呈现和谐.  关键词:初中物理;以人为本;学生本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已经十年有余,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观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它体现教学各方面的综合.因此,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个班,不同的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的反应大不相同: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课堂氛围要活跃一些,而有的教师课堂就沉闷一些.这说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迫接受学习,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加上在新一轮的规范化办学改革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更少,但唯一不变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师应优化学案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探索问题;尝试创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化学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六方面入手阐述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效率:策略  一、创建和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属秦巴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薄石厚,降水量大而且集中,为中度水土流失区。在水源区进行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安全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