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综合培育系统整合的新思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学科和综合培育就是把学科教学看作是一个整体,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我们提出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认知偏差,习惯于孤立的单科独进教学,跨学科知识点成了边界薄弱环节,成了影响整体效应的短板。综合培育就是要强化学科老师间的交流与沟通,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优化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内化和运用,让学习活动彰显活力与美感。
  关键词:偏差;改革;综合培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27-2
  一、跨学科综合培育系统整合的新思索
  教师应该承认学科间存在差别,但也不能忽视教育理念上的联系。数学是强调逻辑思维的课程,而语文更注重形象思维。学英语既需要逻辑思维,又需要形象思维,这是因为英语是“法治”语言,这里的“法”是指语法。语法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英语又要翻译成汉语,汉语是会意语言,也缺少不了形象思维。从思维的角度讲,语数外三门学科还有紧密联系的一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数外各科需要共同努力。教师的认知偏差,习惯于孤立地单科独进教学,跨学科的知识点成为边界薄弱环节,成了影响整体效应的短板。老师教学过程中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倾向十分明显。笔者还认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水平会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反映出来,目睹学生生活,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学生自身素质三年连续下降。我们提出综合培育的理念,就是要把学校各科教学看作是一个整体,各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教材的思想性,强化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的规范与培养,做到头顶有天、脚踏实地、目中有人,充分发挥教育的整合功能。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到头顶有天,强化道德法规
  善于与人交往,用心沟通,用爱待人。不时仰望星空找准自己发展道路,努力做有目标、有理想、有信仰、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学会与人合作,巧妙处理遇事,乐于助人、提升自我,做一个求真务实的人。
  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学问,做到目中有人,谦虚谨慎
  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善于向书本学习,善于向媒体、网络学习。学会抗拒各种诱惑,耐得住清贫寂寞,坚持做学问目标,感知人间真善美,做一个有一技之美的人。
  二、科学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1.高效学习需要融知入境
  融知入境就是把所学的新知识融入到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不在他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他的知识如何获得。自己善于学习就能不断更新知识,就能用现有的知识去创新,不是看得多学得多而是学得精想得深才能创新。因此,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要少抄一点,多想一点,充分发挥新知融入情境的活力和美感。例如,我们在学习有关音乐课文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功能,我们可以采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故事作为情境。故事发生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年代,上海音乐学院应时代需要,提出了音乐“民族化、大众化”的口号,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一位小组人员是浙江越剧故乡人,创作过程中便自然地吸收了越剧的雅韵与旋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便成了脍炙人口的协奏曲,受到了人民大众的欢迎和赞美。不久这只美丽的“蝴蝶”便飞出国门,飞向世界各地。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梁祝》。更令人惊奇的是,听到这种华美的音乐,有人便质疑,作出如此优美乐章的国家难道是一个凶恶的国家。不少西方人改变对中国大陆的看法是从《梁祝》流传到西方开始的。更加奇妙的是一位美丽的美国姑娘,听了《梁祝》后完全被折服了,原本想学法律专业,竟然改学东方文化研究,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2.高效学习需要分类认知
  我们观察到优秀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系统和有组织的。知识点常常是按层次排列的,在这些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当知识点按主题以层次方式排列时,可以大大提高检索效率。分类认知学习是一种高效学习的手段,因为分类是我们认知事物的有效手段。人脑具有极强的分类加工信息能力,这样做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认知规律。分类认知也适合英语学习,词法和句法都是不同分类的结果。根据我们实践的体会,我们可以把一个单词看成一个知识点,可以把同类单词连成知识线,还可以把相关知识线连成知识面等三个层次进行学习。
  3.高效率学习需要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意思是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认识与体会;温习已有的旧知识,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知识。从生物学意义上看,学习就是通过外部刺激而建构中枢神经网络的过程,教学就是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外界的刺激。传统教学中温故知新一般多半用在导入阶段,笔者认为仅有这一点还不够,应把新旧知识、概念的联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里来“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原有的概念、原理为基础的,新知识要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出来,要么在旧知识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或者由旧知识重新组织转化而成。
  三、系统论引导教学设计
  跨学科综合培育还有赖于科学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系统设计。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系统。教学设计就是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个系统的一切活动予以筹划和安排,使人达到对整体的把握,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英语中与“教学”相对应的两个词是teaching和instruction。Teaching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译为“教”,主要包括呈现教材,引出学生反应和纠正教师行为。我们把instruction译为“教学”,其含意比教学宽广得多,包括教师课前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和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测量、诊断、补救及修改教学计划。因此,我们把instruction的教学称之为广义教学(系统),而teaching的教学则是狭义教学(系统)。   1.系统科学理论的认识
  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研究整体与部分(要素)、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系统的成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通过信息传递和反馈,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控制的方法,以求得整体把握,获得最佳功能。系统科学深刻揭示了事物运动特征和规律,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2.系统科学的理解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宏观角度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因此都可以构成系统。
  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而且是个开放系统。教学系统由两个基本要素,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产生了培养人才的系统功能。系统和要素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一个大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可各自构成一个子系统。
  英语教材也可以进一步分析,英语是一种语言,英语是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组成。如果把英语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那么它就包括相互要素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学习英语我们要学好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还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交际功能。
  3.系统科学的运用
  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有时高度抽象的客观规律不易被一般学生所理解。教材是由专家编写,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高度抽象概念也的确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需要我们运用艺术处理手段使具体化,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和运用。
  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还取决于系统结构,结构变了,必然导致系统功能的变化。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艺术处理的方式是多元的。在中国人学习英语过程中,对be动词变化很不适应,如果我们把它编成一个顺口溜,学习就会方便些。如:我是am你是are, is用在她他它,复数人称都用are。记住顺口溜有助于正确使用动词be。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谈到语言习得时曾说一些图表的呈现,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巧妙运用,实质上这就是对抽象的理论和内容难点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我们倡导在教研过程中多探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艺术处理手段,实现引人入胜的导入,联系实际实现多方位互动导学和一目了然的收尾。通过科研型的艺术处理,使低效教学老师变为有效教学的老师,使有效教学的老师变为高效教师,使高效教学教师变为卓越教学的教师。一句话,教研让教学彰显活力和美感。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体育教师要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合适教材,采用合适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组织教法 主体作用  高中阶段的女生都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以及各方面的代谢功能都已比较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一些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都已经相当的成熟。  在生理方面,这段时期的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比较完
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澧县,地处华中地区澧阳平原,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6500-4000年) 聚落考古的大型古遗址,具有2500年延续使用期,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