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幸参加了烟台市第十七期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聆听到全国知名校长们的报告和烟台教育专家们的指导,感触颇深,收获很大。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校长的管理意识决定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要静下心来抓质量;潜下心来抓管理;沉下心来抓落实。
静下心来抓质量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完成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
构建具有质量意识的管理团队 一所学校光是校长的质量意识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构建起一支具有质量意识的管理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校长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还需要校长的管理艺术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意见一致,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培养团队的质量意识过程中,校长要从抓班子带队伍做起,不能放松,不能畏难而退。
完善学校质量评价和奖惩制度 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对质量的评价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涵盖工作各方面的标准和尺度,是学校工作的导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评价方案,特别是对质量的评价和奖惩应全方位贯穿整个评价体系。学校基层薄弱,虽说有着一些客观的原因,但是学校在认真研究和修订学校质量评价方案和奖惩办法时,应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放到第一位。
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新课改所倡导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以往的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看教师讲得多好,而是看学生学的是否主动;教师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课堂上由一个人的积极,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和认同心;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各个展示、力保实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体。因此,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才是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潜下心来抓管理
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思想的竞争,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竞争。校长应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使教师形成全新的育人观、学生观、教学观、价值观、效益观和质量观,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观。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观点;要紧紧抓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科研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生产力这两条主线。只有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
注重目标管理 校长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目标思路,行政班子集体探讨,拿出具体目标方案;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和修改,表决通过后将目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层层落实。
实行制度化管理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自由和约束的关系;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要正确处理主体和个体的关系,既要强调规章制度的全员性,又要突出某一项规章制度的主体。要把学校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制度的调控功能,坚持以过程考核为主,阶段考核为辅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情感管理 学校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学校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用心”来管理学校,用感情来管理学校。
实施精细化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只有在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也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使每个最小的工作单元秉承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完成教育任务。
沉下心来抓落实
抓好领导班子的执行力 学校工作中,规划、计划、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学习与领会、严格的监督和落实。如果在这一环节上出现浮夸、松散或者不作为的现象,那么学校的工作将难以很好地开展,因此,在干部队伍中加强执行力教育,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抓好教师团队的执行力 教师团队执行力的好和坏,是领导班子执行力强弱的直接表现。因此,必须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执行力教育,把教师考核评价与教师执行力的强弱联系起来,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每项工作有检查。
抓好学生团队的执行力 学生团队的执行力问题,直接反应学校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的执行力问题。因此,抓好团委、学生会和班主任的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形成“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工作链,层层落实,形成逐级负责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三元中学)
静下心来抓质量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完成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
构建具有质量意识的管理团队 一所学校光是校长的质量意识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构建起一支具有质量意识的管理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校长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还需要校长的管理艺术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意见一致,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培养团队的质量意识过程中,校长要从抓班子带队伍做起,不能放松,不能畏难而退。
完善学校质量评价和奖惩制度 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对质量的评价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涵盖工作各方面的标准和尺度,是学校工作的导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评价方案,特别是对质量的评价和奖惩应全方位贯穿整个评价体系。学校基层薄弱,虽说有着一些客观的原因,但是学校在认真研究和修订学校质量评价方案和奖惩办法时,应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放到第一位。
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新课改所倡导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以往的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看教师讲得多好,而是看学生学的是否主动;教师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课堂上由一个人的积极,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和认同心;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各个展示、力保实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体。因此,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才是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潜下心来抓管理
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思想的竞争,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竞争。校长应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使教师形成全新的育人观、学生观、教学观、价值观、效益观和质量观,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观。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观点;要紧紧抓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科研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生产力这两条主线。只有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
注重目标管理 校长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目标思路,行政班子集体探讨,拿出具体目标方案;全体教职工参与讨论和修改,表决通过后将目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层层落实。
实行制度化管理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自由和约束的关系;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要正确处理主体和个体的关系,既要强调规章制度的全员性,又要突出某一项规章制度的主体。要把学校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制度的调控功能,坚持以过程考核为主,阶段考核为辅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情感管理 学校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学校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用心”来管理学校,用感情来管理学校。
实施精细化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只有在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也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使每个最小的工作单元秉承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完成教育任务。
沉下心来抓落实
抓好领导班子的执行力 学校工作中,规划、计划、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学习与领会、严格的监督和落实。如果在这一环节上出现浮夸、松散或者不作为的现象,那么学校的工作将难以很好地开展,因此,在干部队伍中加强执行力教育,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抓好教师团队的执行力 教师团队执行力的好和坏,是领导班子执行力强弱的直接表现。因此,必须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执行力教育,把教师考核评价与教师执行力的强弱联系起来,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每项工作有检查。
抓好学生团队的执行力 学生团队的执行力问题,直接反应学校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的执行力问题。因此,抓好团委、学生会和班主任的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形成“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工作链,层层落实,形成逐级负责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三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