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法洛四联症型右室双出口术后随访观察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edo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右室双出口(DORV)的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以提高该类患儿手术存活率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法洛四联症型右室双出口患儿。合并主动脉瓣下/双关型室间隔缺损(VSD)51例,无关VSD型15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合并冠状动脉异常2例,合并镜面右位心2例。手术年龄6个月至14岁,平均(4.18±3.19)岁。体重6.5~44(14.98±8.13)kg。其中,根治手术55例,BT分流5例,Glenn分流4例,Fontan术2例,全组再手术3例。

结果

本组病例中近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10.6%,根治手术死亡率为9.1%。全组呼吸机使用时间(54.94±70.07)h,ICU停留时间为(5.23±5.65)d。按照右室流出道(RVOT)压力阶差将49例存活的DORV根治术患者分为≤25 mmHg,25~40 mmHg及>40 mmHg三组,比较三组间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25 mmHg组与25~40 mmH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 mmHg组与>40 mmHg组比较其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瓣膜反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冠脉异常起源。

结论

符合根治手术条件的法洛四联症型DORV可以取得良好的一期根治手术结果。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可增加该类患儿手术的死亡率。术后瓣膜反流、重度左右室流出道梗阻为该类患儿主要死亡原因。

其他文献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12月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2.3±1.6)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3例,双侧2例,因剧烈活动阴囊坠胀不适就诊者7例,因阴囊增大肿物就诊者3例,因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者5例.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角膜炎,1897年Lebcr报道了第一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我国的齐续哲1957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到1965年为止,我国的文献上也只有13例记载[1].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据统计在我国约占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2],越来越多地受到眼科临床的关注.我院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