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体资产包括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信息资产两类,尽管管理方法不同,但都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媒体资产及其管理进行了概述,并以摄影器材设备为例,着重论述了媒体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并分析了管理工作的更新策略。
关键词:媒体资产;创新;固定资产管理
一、媒体资产管理概述
(一)媒体资产管理概念
媒体资产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概念,其全称为Media Assets Managemen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形式和格式的媒体资料,例如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等,进行数字化的存储管理,以及信息检索、格式转码、资料发布等工作;这个概念还有一层广义的含义,是指通过不限于技术、行政、市场等手段优化媒体资产价值,使之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传统的媒体资产多为固定资产,例如公司建筑、工作器材设备等,随着社会发展,媒体资产的比重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重的局面。
(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对媒体资产进行管理的整体方案和运行系统的统称。这是广播电视等媒体行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利用积累的资料而建立起的系统平台,以各种硬件软件为载体,结合了音频视频处理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经历了近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媒体平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也随之不断升级,包含的技术、功能、模式也丰富多样。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系统包含了数个子系统:素材输入,编目,存储,管理,检索,输出,信息发布。这一系统所涵盖的关键技术有视频压制、存储,信息编目、检索,以及互联网技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下的资产管理系统,根据其应用方面不同而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节目的制作、播出、资料存储和再利用等。
总的来说,媒体资产管理的意义在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形式的媒体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起的管理系统平台不仅仅要处理基本的工作内容,还要具备扩展功能,建立新的业务和发展领域,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媒体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
信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从传统的纸媒到电子平台,从门户网站到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体资产的概念又再次更新。相较于过去的传统含义,现代的媒体资产增加了版权概念。过去的“资产”实际意义上是简单的媒体信息、内容,而在有了版权这一概念之后,这些媒体信息资源在分享、使用上有了权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属于媒体的“资产”。
除此之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有形资产也发生了变化,各种高尖端的技术设备功能丰富而造价昂贵,占据了固定资产中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器材设备的管理也成为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便针对具体的摄影器材管理进行论述。
摄影摄像器材通常包括摄影机、三脚架、话筒、充电器等设备,一般来说,这些器材都是归媒体单位的摄制组管理或者专门的技术部门统一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器材功能日渐强大,同时造价也越来越昂贵,因此在使用和保存上都需特别注意。首先:在器材的使用上,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技术操作章程谨慎操作,尽力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坏,从而影响工作或造成财产损失。其次,这些器材设备都应有明确的使用规定,仅限于企业自身的工作使用。因此要严格监督,防止员工擅自将器材转借他人,或者利用公司器材私自承接业务,用作私人用途;如果需要为外单位摄影、摄像或制作音像制品的,则要上报领导取得同意后方可。器材使用完毕之后,交回保管单位时,管理人员应认真检查器材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设备配件是否齐全等。如果发现设备功能异常,或者配件丢失,则要及时追责、处理。
三、媒体资产管理的创新策略
针对媒体固定资产中具体的器材设备管理,媒体企业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管理体系
要实现更好的资产管理,必然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可循。因此,在新形势下,媒体平台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或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要具体细化到资产管理的各个部分、环节,做到每一步的工作都有规则依据。要制定出详细的器材设备管理措施,对器材的日常使用、维护等做出详细说明和要求。其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工作流程进行,对媒体资产的各项处理都要合理规范,保障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器材设备的日常维护
摄影器材性质特殊,对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都要严格、谨慎进行。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器材设备的存放环境进行检查,不能将器材放置在高湿、高温、强磁场、强电场和强震动的环境中,应保证器材的完好无损。
(2)要经常对器材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定期进行充电、试验、检查、擦拭等。每半年要对所有摄影摄像器材进行一次检测,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维修维护。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由管理部门组织执行。
(3)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由使用者负责,使用者必须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使用中发生异常情况或事故应立即停机、断电、并迅速报告。属违章操作或人为事故由当事人负责维修赔偿并追责。
(4)如果有外拍任务,在雷雨、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人员应对设备应采取保护措施,禁止无遮盖强行拍摄。
(5)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管理任务,工作交接时要认真仔细。对器材保管场所要加强检查,注意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果有意外发生,则要注意保护好现场。
(6)管理人员在设备领取环节应做到出库时检查,入库时当面再检查。对摄像及话筒、电池、三脚架等附属设备逐一检查,对号出入库,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三)完善责任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工作人员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加强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应建立其完善的责任制度,把对摄影器材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上,可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摄制组是摄影摄像器材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因此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将器材指定给具体管理人员管理和使用,并且由该名工作人员对所使用的器材承担责任。本公司的员工如需使用摄影、摄像等器材,应该要严格履行借用登记手续,填写设备借用申请,并经上报批准后方可使用;如果出于工作原因需要延长使用时间,应重新填写申请表,并再次上报申请;还要加强监督,防止非专业人员搬运、操作器材从而造成损坏。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器材损坏的责任追究,除了非人为性的损坏,其他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并赔偿损坏器材的维修费;如果器材的损坏程度已经无法维修,或器材丢失的,则应根据器材购置原值经折旧后进行赔偿;人为有意损害器材的,除按折旧赔偿外,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严重者依法追究责任;折旧器材被盗或丢失后,在查出案件或事故当事人之前,暂由器材保管者负责赔偿损失。
结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实行优质的资产管理也对提高企业效益有积极意义。尽管媒体资产管理的大背景在不断的变化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案,但也正因此企业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善于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支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媒体资产管理水平、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效益提高,也促进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恒,郑科鹏.现代媒体资产管理的发展和规划探讨[J].电视技术,2010,08:4-7.
[2]宋光茂,谭介辉.构建效率效益并重的媒体资产管理新模式[J].新闻战线,2014,07:43-45.
[3]崔屹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媒体资产管理创新——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的发展历程[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01:5-7.
关键词:媒体资产;创新;固定资产管理
一、媒体资产管理概述
(一)媒体资产管理概念
媒体资产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概念,其全称为Media Assets Managemen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形式和格式的媒体资料,例如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等,进行数字化的存储管理,以及信息检索、格式转码、资料发布等工作;这个概念还有一层广义的含义,是指通过不限于技术、行政、市场等手段优化媒体资产价值,使之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传统的媒体资产多为固定资产,例如公司建筑、工作器材设备等,随着社会发展,媒体资产的比重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重的局面。
(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对媒体资产进行管理的整体方案和运行系统的统称。这是广播电视等媒体行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利用积累的资料而建立起的系统平台,以各种硬件软件为载体,结合了音频视频处理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经历了近年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媒体平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也随之不断升级,包含的技术、功能、模式也丰富多样。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系统包含了数个子系统:素材输入,编目,存储,管理,检索,输出,信息发布。这一系统所涵盖的关键技术有视频压制、存储,信息编目、检索,以及互联网技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下的资产管理系统,根据其应用方面不同而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节目的制作、播出、资料存储和再利用等。
总的来说,媒体资产管理的意义在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形式的媒体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起的管理系统平台不仅仅要处理基本的工作内容,还要具备扩展功能,建立新的业务和发展领域,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媒体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
信息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从传统的纸媒到电子平台,从门户网站到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体资产的概念又再次更新。相较于过去的传统含义,现代的媒体资产增加了版权概念。过去的“资产”实际意义上是简单的媒体信息、内容,而在有了版权这一概念之后,这些媒体信息资源在分享、使用上有了权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属于媒体的“资产”。
除此之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有形资产也发生了变化,各种高尖端的技术设备功能丰富而造价昂贵,占据了固定资产中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器材设备的管理也成为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便针对具体的摄影器材管理进行论述。
摄影摄像器材通常包括摄影机、三脚架、话筒、充电器等设备,一般来说,这些器材都是归媒体单位的摄制组管理或者专门的技术部门统一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器材功能日渐强大,同时造价也越来越昂贵,因此在使用和保存上都需特别注意。首先:在器材的使用上,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技术操作章程谨慎操作,尽力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坏,从而影响工作或造成财产损失。其次,这些器材设备都应有明确的使用规定,仅限于企业自身的工作使用。因此要严格监督,防止员工擅自将器材转借他人,或者利用公司器材私自承接业务,用作私人用途;如果需要为外单位摄影、摄像或制作音像制品的,则要上报领导取得同意后方可。器材使用完毕之后,交回保管单位时,管理人员应认真检查器材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设备配件是否齐全等。如果发现设备功能异常,或者配件丢失,则要及时追责、处理。
三、媒体资产管理的创新策略
针对媒体固定资产中具体的器材设备管理,媒体企业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管理体系
要实现更好的资产管理,必然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可循。因此,在新形势下,媒体平台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或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要具体细化到资产管理的各个部分、环节,做到每一步的工作都有规则依据。要制定出详细的器材设备管理措施,对器材的日常使用、维护等做出详细说明和要求。其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工作流程进行,对媒体资产的各项处理都要合理规范,保障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器材设备的日常维护
摄影器材性质特殊,对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都要严格、谨慎进行。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器材设备的存放环境进行检查,不能将器材放置在高湿、高温、强磁场、强电场和强震动的环境中,应保证器材的完好无损。
(2)要经常对器材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定期进行充电、试验、检查、擦拭等。每半年要对所有摄影摄像器材进行一次检测,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维修维护。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由管理部门组织执行。
(3)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由使用者负责,使用者必须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使用中发生异常情况或事故应立即停机、断电、并迅速报告。属违章操作或人为事故由当事人负责维修赔偿并追责。
(4)如果有外拍任务,在雷雨、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人员应对设备应采取保护措施,禁止无遮盖强行拍摄。
(5)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管理任务,工作交接时要认真仔细。对器材保管场所要加强检查,注意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果有意外发生,则要注意保护好现场。
(6)管理人员在设备领取环节应做到出库时检查,入库时当面再检查。对摄像及话筒、电池、三脚架等附属设备逐一检查,对号出入库,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三)完善责任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工作人员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加强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应建立其完善的责任制度,把对摄影器材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上,可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摄制组是摄影摄像器材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因此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将器材指定给具体管理人员管理和使用,并且由该名工作人员对所使用的器材承担责任。本公司的员工如需使用摄影、摄像等器材,应该要严格履行借用登记手续,填写设备借用申请,并经上报批准后方可使用;如果出于工作原因需要延长使用时间,应重新填写申请表,并再次上报申请;还要加强监督,防止非专业人员搬运、操作器材从而造成损坏。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器材损坏的责任追究,除了非人为性的损坏,其他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并赔偿损坏器材的维修费;如果器材的损坏程度已经无法维修,或器材丢失的,则应根据器材购置原值经折旧后进行赔偿;人为有意损害器材的,除按折旧赔偿外,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严重者依法追究责任;折旧器材被盗或丢失后,在查出案件或事故当事人之前,暂由器材保管者负责赔偿损失。
结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实行优质的资产管理也对提高企业效益有积极意义。尽管媒体资产管理的大背景在不断的变化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案,但也正因此企业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善于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支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媒体资产管理水平、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效益提高,也促进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恒,郑科鹏.现代媒体资产管理的发展和规划探讨[J].电视技术,2010,08:4-7.
[2]宋光茂,谭介辉.构建效率效益并重的媒体资产管理新模式[J].新闻战线,2014,07:43-45.
[3]崔屹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媒体资产管理创新——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的发展历程[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