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儿童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四组(各组25例):A组用0.33%罗哌卡因;B组用0.25%罗哌卡因;C组用0.2%罗哌卡因;D组用0.167%罗哌卡因.记录患儿麻醉前(T0)及手术开始后1 min(T1)、10 min(T2)、120min(T3)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氯胺酮的用量、镇痛维持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
【机 构】
:
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儿童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四组(各组25例):A组用0.33%罗哌卡因;B组用0.25%罗哌卡因;C组用0.2%罗哌卡因;D组用0.167%罗哌卡因.记录患儿麻醉前(T0)及手术开始后1 min(T1)、10 min(T2)、120min(T3)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氯胺酮的用量、镇痛维持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应情况;记录麻醉效果评级.结果 D组在T1、T2、T3各个时点MAP和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在麻醉效果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麻醉效果较差,与其余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氯胺酮用量与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的镇痛维持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镇痛效应好,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儿童上肢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评价影响重度脑损伤、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手术治疗的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患者年龄、GCS评分、瞳孔光反应、中线偏移、脑池压缩、减压时间及有无合并伤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作分组比较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 ,分析各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4例中36里存活,48例死亡;28例(33%)预后良好,56例(67%)
目的 探讨医学生参加医疗卫生资源调查活动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 按照医学生社会实践要求,自行设计三份调查表,要求697名医学生利用三个假期,按照不同层次对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调查结果 对医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结果 医学生深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卫生资源状况,对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性质、社会地位、重要性及专业课的重要性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结论 早期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医学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 p65、PCNA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NF-κB p65、PCNA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NF-κB p65、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a期宫颈癌组织(P<0.05),低分化者表达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肥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64例T2DM患者按是否伴有肥胖分为糖尿病并肥胖患者31例(A组)、糖尿病不伴有肥胖33例(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C组),观察各组血糖(FPG)、胰岛素(FP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L-18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CD8+的变化及胰岛素敏感
目的 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治疗方法 .方法 在双极电凝、吸切器(鼻息肉切割吸引器)的辅助下,经鼻内窥镜行上颌窦前壁开窗术治疗25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结果 治疗后随访6~24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治愈率达100%.结论 采用上颌窦前壁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治愈率高。
目的 观察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8~22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6周,无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Neer评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