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月上毓园柳梢头。 我静静地立于杂草之间,嘴角含笑地仰望着那一轮明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中恬淡而温和的黄色,伴着缕缕光晕,带给我安然的感觉。月色由中间向两边舒展开来,逐渐变淡,到边缘时凝成一圈不可捉摸的雾,自然地契合于茫茫黑夜之中。情不自禁地伸手,指尖仿佛沾湿了什么。心,似乎沉默着逐月而去,柔软得要化开了。 远处,漫漫月华无边,如霜如雪,轻笼着周身的静谧。月色,无疑是孤独夜空最好的嫁衣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上毓园柳梢头。
我静静地立于杂草之间,嘴角含笑地仰望着那一轮明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中恬淡而温和的黄色,伴着缕缕光晕,带给我安然的感觉。月色由中间向两边舒展开来,逐渐变淡,到边缘时凝成一圈不可捉摸的雾,自然地契合于茫茫黑夜之中。情不自禁地伸手,指尖仿佛沾湿了什么。心,似乎沉默着逐月而去,柔软得要化开了。
远处,漫漫月华无边,如霜如雪,轻笼着周身的静谧。月色,无疑是孤独夜空最好的嫁衣了。
忽然四周暗了许多,满地所泻的月光也不知所终。我挑眉诧异地抬头,月亮正缓缓从光明走进雾霭,月光多被云层遮掩,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从云间渗出来,更添一缕神秘,莫名其妙想到了清冷的天山雪莲。是的,月光皎洁,却依旧如一壶清酒,冰冷难以入喉。我带着期盼的目光望着那在云层中不断穿梭的月,有时朗照,又有时隐于云雾,眯了眯眼,觉得它颇像一盏明明灭灭的灯了。
此时的夜空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深蓝的天空微微泛黄,不失庄重,却并没有使我感受到暮年的气息。更令人移不开眼的是流云,忽聚忽散,看不清摸不明,不知一口气能否把它们吹散。我想,与其说它们是慢条斯理游走的银鱼,还不如把它们比作神龙吐息,弥留在空中久久未散,在月色的荣光下蔚为壮观。
一缕流云终于不动声色地氤氲了月色,像是轻纱着身的守护者。无论多么烦躁的情绪,面对此情此景,总会化作一池春水。我从未忘记,月光是最能洗涤灵魂的。
晚课的钟声不急不缓地敲响,我抬足转身离开。并不是无可留恋,而是我明白,倾泻在我身后的,是月的流光。
其他文献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
元夕 万家灯火,元宵花树,千百支焰火舞起夜空璀璨的光影,如雨的星光纷纷扬扬地洒落。第一枝春风就这样摇曳,吹醒湖水静惬的梦,梳洗淡烟中那枝斜飞的柳条。依稀记起幼时的往事,山村雪夜,争放烟火的稚趣,点点滴滴,仿佛还在昨天。醒来,已是城市高楼,背影远去。诗人的酒杯滴成过往的灵感,再次与寻雅的心灵,做一次悠长而情深的对话。 宝马香车,是谁也在独自踏寻元夕的风景,绮丽的灯花火影中,千百次失落的寻觅,仅是
着落 何天朵 凡·高的《向日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金色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浓郁的心,带来一抹光亮。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祖母怀里听故事,看着美丽的萤火虫,数着天上的繁星,做着美好的梦,心才有了着落。 (维唯摘) 山在心中 阿来 在小饭馆里喝酥油茶的时候,我从窗口看见了山的顶峰,在一道站满了金黄色桦树的山脊背后,庄重
参加一个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是关于“课程改革”。 讲座专家打开了PPT,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大家七嘴八舌:握手。两个人在握手。专家说:“很好。下面我请老师们模仿一下这个动作——跟你身边的人握握手。注意,要尽量多握到一些,前后左右的人都不要放过。开始吧!”我们的座位是随机安排的,每个人的前后左右几乎都是陌生面孔。我先与左右的人握了手,又与前后的人握了手。几分钟的嘈杂之后,会场复归安静。专家说:“你们
摘要:刘庆邦的《女工绘》聚焦1960、70年代的“革命女性”,作品的叙事重点不在于重现历史女性的革命风采,而是重点表现革命女性的内面特征与情感景观。作家通过对交织在革命女性主体之上的个体/时代、女性/男性等多组关系的艺术处理,塑造了内涵丰富的革命女性群像,为当代文学革命女性叙事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 关键词:刘庆邦;《女工绘》;“革命女性”;“可见的女性”;历史无意识 在1990年代以陈染、林白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让薛晓路成功跻身5亿票房导演。2016年5月,《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刚上映一周,票房便轻松破5亿,“故事就是讲普通的人怎么成长,渺小的人怎么伟大,普通人的善良、隐忍、自强不息。” 有痛有爱有温暖有思索,这才是薛晓路的爱情片。 做导演前,薛晓路是颇有名气的编剧。处女作《和你在一起》与陈凯歌合作,2002年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家庭暴力”这一敏感话题引发
姥爷的新房子在一座辽西小城的小村子里。村名叫路杖子,四面环山,在那里生活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秋天的路杖子总是别有一番风味。 就说那枣树吧,一枝枝被红灯笼压弯的枝条,格外显眼。站在墙头,拿着铁钩,把带枣的枝儿拽过来,不一会就能摘一兜。一棵树上,有脆的也有软的。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呀!鸟儿和小虫捷足先登了!如果能碰上没有被咬的好枣,肯定是皮薄肉厚,令你吃得欲罢不能。 早上
我在瑞典上学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写完作业,突发奇想要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拿着黑色马克笔在黑板前停了一会儿,不自觉就写下了这一首: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写完之后,我怔怔地看着这首词,周围的外国朋友们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摇摇头,擦掉了,说,只不过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抒情诗罢了。 有关乡愁的一切,都难以一言蔽之
虽然这包裹我们的丝茧 隔绝了外面的声音, 我们久久地睡眠在春天, 好像是一群静止了的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死去, 我们是在等待着咳醒。 夏季,我们便会有一对翅膀, 可以到处翩翩地飞行。 那时,六月的风那么欢畅, 天空发光而且轻盈, 它的下面 是海洋愉悦的波浪, 和广大绿色欣欣的森林。 白桦 你在你的第一封信中, 说过你是一棵白桦, 一棵孤独的白桦, 那是寒冷地带的
提到陈晓卿,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起两个字:舌尖。不错,这位纪录片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至今让全国观众记住他的,就是2012年的那部在央视播出并引发广泛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江湖上,陈晓卿有很多传说。比如,他的脑子里有一张现成的京城美食地图,在北京六环以内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时,只要把地址发给他,不出5分钟,一条餐馆推荐短信就会来到身边。因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的热爱,且热衷搜寻平民美食,朋友戏称陈晓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