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站坐走各有势 采写编评汇一炉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这样一个很少有“独家新闻”的全媒体时代,作为记者看家本领的深度报道,却让我们的实习生们,甚至是已经从业的毕业生们,深感头疼甚至无从下手。采、写、编、评4个技能中的后两个倒成了待开垦的“处女地”了。这种“力不从心”的尴尬状态,甚至被一些中文系毕业的同事们以“花拳绣腿”形容,这无疑使新闻传播学专业师生们闻之倍感心伤。新闻专业学生的写作问题,也似乎成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笔者本人经历了一个“新闻—中文—出版”这样一个“另类”的学业流程,通过十年对中文系和新闻系两大阵营师生们的接触,得到了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试问学生在高考后入学时的写作水平是怎样?答案应该是文科中较好的。那么,学生又在入校后学习了哪些写作课程呢?答案也有三五门,如《基础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那么,我们是否没有出色的文科教师教授学生写作技巧?依河北大学的情况看,答案也未必。那么,学生们经历了多次考试后,为什么应试水平反而相对下降,以致于在新闻传播类的考研中会输给非本专业的学生呢?为什么在面对强大的文字阵营时,我们会心发憷、眼发花甚至腿发软呢?
  据学生们反映,专业课老师都会教授如何写作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由短及长,在此之前会展现给学生多篇可圈可点的“模型”稿件。习惯了这样的归纳和演绎之后,学生们大多也可以迅速分清一个新闻稿的优劣,并进行修改,包括在考试中。
  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是否我们的写作下滑如同“娱乐至死”般情形呢?还是学习的速率没有时代发展进化得快,刚学到的东西马上就过时了呢?这可能没有那么好回答。
  不管问题出在哪儿,总要想点解救办法,把这个下滑的趋势给想个“挡板”挡住。那么,这个“挡板”又是什么呢?语言和文字的功夫,需日积月累,远没有“立竿见影”那么快。笔者从教师、学生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多侧面、多角度地谈这个问题。
  首先,是老师不可以不作为表率,体现爱读书、会写作的“天性”。老师应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作品、好思路,甚至带动学生和自己一起写作,如能在本科生阶段就参与教师的课题和科研,会对写作有较大提升。老师还可经常带给学生一些自己发表过的佳作方便学生感受老师的写作水平和行文风格,进而有模仿老师的冲动。
  其次,老师也可以在讲课时,从新闻与出版融合的角度去分析一些问题,将出版的意义放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演进史的高度去谈,改变学生单一关注短消息、短评的“初级状态”,进而关注到更为深刻的书报刊的“中级状态”和采写编评的“高级状态”。老师也要给学生传达这样的观念,那就是读好书,多读书,受益终生。现在学生们多习惯于手机阅读和网上阅读,这种行为亦多发生在课上,学生阅读的领域相当宽泛,而老师们有时也为他们在课上看一些灵异类小说而感到诧异。作为教师来讲,在课下关注学生们读哪些书及读书的状态和效果,也是很必要的。最好是老师自己对学生们读得东西也有点涉猎,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如果一味批评,则容易产生“水火不相容”的危险对立。
  再次,一些专业课上,老师可以预留一些写作题目,这些题目有可能是突击式的,即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而临时决定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被提示要对其进行更深思考和挖掘,相对来讲会觉得容易接受,大多会按时按量去完成,这会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善于抓住灵感的“呼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战地素养”。老师在审阅时,形式的要素也进入评分标准,使写作水平相对较浅的同学,也能认真对待,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设置一些“设身处地”式的练笔题目,比如一个特殊的天气,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等等,可以是多人一个题目,也可以是一人从多个题目中选一个,不强求某个学生一定要写某个题目,最好从诗歌练起。
  第四,如果可能的话,做好课堂发言记录,可以由学习委员来代理完成。新闻专业的课堂,一般来说信息量较大,充斥着多维观察和理性思辨,需要师生间靠记忆和发散思维来共同互动完成。教师经常会对某些时事发表“独家”评论以激发学生的评论热情,而听听了之或者说干脆不感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无疑是浪费时间。那么,如果老师吩咐学习委员对老师及同学的发言和对话进行要点记录,并且形成一种习惯,同学们就会有被注意、被记录的感觉,更会认真对待,当然还可以借助录音来配合文字整理,这样使师生间的发言有“新闻发言人”的紧张感。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学生的讲话水平会有一个大的长进,进而使写作水平也相得益彰。
  从学生方面来讲,首先可以针对上面的录音和记录,从锻炼口头表达和速记入手。记者需要有较强的现场观察、分析和应变表达能力,对于记者来说,如果不是出境后去背诵那些令人紧张又很难求全的“备稿”的话,我们可以在镜头前表现得更灵活。其实尝试多次不备稿而直接参与现场是一种挑战。但是经受住了挑战,将使自己有更多时间,思考如何表达得更好,挖掘那些没有写进稿子的信息,而不是紧张于复述,这样下次写稿子时自然会想得更多更深。
  其次,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入手,争取实现手写作业的电子化,方便归类存档。现在,多数学生在自己的电子存储器中都设有专门的写作文件夹,也就是自己的“准文集”。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完成某一门作业后并不存稿,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自己是否写过该文章,写得水平如何,而遇到类似的题目后,还是手忙脚乱、从零开始。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做好文档保存,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准确晋升的“阶梯”,使自己最好的作品都能放在“阶梯”最突出的位置,既成为荣誉的“光环”,亦成为信心的“基石”。甚至过后再看,历久弥新,有修改后发表出去的冲动。从自己平时的作业中悟出自己的兴趣点和写作倾向,进而使其“升级”,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当修改自己的旧文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不再头疼于应对更大的任务了。
  再次,最好能找准几个校园刊物,使自己成为那个平台上的“不可多得”的“写手”,有相对稳定的发表平台,也会慢慢找到自己在读者中的“形象定位”,进而“萃取”出自己的“葵花宝典”。当然,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开自己的博客,但笔者认为平时多记日记更为方便也更为有效。随时记录点滴,随身带纸笔,甚至带相机、录音笔等,不管是否出于做记者的职业敏感,这都是一种优良习惯。
  最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句老生常谈的忠告。“行万里路易,读一卷书难”,能日复一日稳坐斗室、细致入里的读书更显难能可贵。读书时代还是要苦练基本功,借用屠洪纲《中国功夫》里的一句歌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对欲做记者的学生们来说,还是要稳扎稳打,招招得势。当“卧”“站”“坐”“走”都有模有样时,我们便能应对多种情境,冲杀于“硝烟四起”的“新闻战场”了。而且,这其中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情境中定格,接受受众的检验。行走的时候是真正的行者,虽急急匆匆却目标明确;读书的时候是真正的学者,踏踏实实却灵感频现。这是我寄予学生们的期望。
  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不管是到人迹罕至处还是人潮如流处,都可以细心体味、泰然自若。如果有可能,在不伤“元气”的前提下,增加一些人生体验的机会,但不玩火。还可以抓住一些征文比赛的机会,体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刺激。
  作者简介:金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副主任、副教授,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副秘书长
  编辑:赵娜
其他文献
片花是各类、各档广播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音效,不仅起到预告、点缀、美化、串联的作用,还可以融入到整个节目的内容之中,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创意、独特构思、精心制作、完美演绎的广播节目片花,能让节目更加动听、好听、耐听,像说书先生的“卖关子”,让听者眼睛为之一亮、耳朵为之一振,吸引听众持续收听。  一、语言设计上力求创意新颖  节目、栏目的片头是节目开始的标志,片头语言既要点明节目的主旨,让听众了
介绍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及未烧结带的特点,综述了聚四氟乙烯未烧结带的分类和应用,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只有把握好作品的基本情感,并在自我陶醉的基础上加之以形体语言这种有效的传情方式,才能加强表演的可看性及对观众的吸引力,提高演员的表演技能。
在公务员作为我国最为炙手可热的职业的今天,是什么引起了公务员“辞职”,又是什么导致了公务员的“痛苦”,着实令人费解,这一现象的出现已逐渐成为近一时期社会热议和政府关注的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0位成功教练员的素质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成功教练员除了应当具备一般教练员在开展运动训练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
中国古代的象数学在中医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医学经验一起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个基本渊源,本文试图运用象数学来阐明灵龟八法的原理。人体的阴阳
"龙椅"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词语,在现代椅子的设计中出现大量以"龙椅"为创作元素的作品,本研究通过对这种艺术现象的成因分析,寻找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文化道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推进面临两个基本现实:一方面,农民群体内部已经产生较大分化;另一方面,农民主体利益成为制度实际实施中的次要考量。与之相伴,一些制度实践者的主观认知存在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