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逐渐成为普通高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教育的补充,又是教育的延伸,基于现有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现状发现,其实施的效应、水平、深度远远不够,无法切实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公共艺术教育的涵义、作用与功能以及如何提升其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与措施,以便于更好地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QN—495)研究成果。
· G642.0;J0-4
前言
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普通高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全国各省各个高校逐渐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性的认识和重视,并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发布文件确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大力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进入第一课堂,并进行考试或考查” 。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涵义
对于“艺术教育”这一概念,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一是“专业艺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艺术专业人才,从事各项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专门人才,也就是专门化的艺术教育;二是“普通艺术教育或者公共艺术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将艺术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组织和表现方式,这赋予了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教育功能,因此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多种教育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对大学生的美育、德育、思想教育等很多方面均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有着多方面的补充功能。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几种素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美育,即美感和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教育由于其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的独特性,又贴近大众,参与性又强的独特艺术形式,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给予学生一种综合美感。艺术教育具有“以美导善”的作用。能够促使大学生在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有效地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补。
艺术教育具有“益智性”,能够激发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经过调查发现:选修艺术课程、参加艺术教育活动的学生头脑更加灵活、记忆力强、反应快,成绩突出。这就表明艺术教育不仅不会妨碍专业的学习,还能促进专业的学习。艺术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条与和谐发展,“艺术是心灵的体操”,通过艺术教育拓展学生视域,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繁出现的情况下,高校艺术教育更加应该依据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
因此,深入贯彻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艺术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三、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念中,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事实上艺术教育在高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艺术教师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校教学计划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艺术教育仍然是高校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均存在有不重视艺术素质教育的情况,经费投入较少,教育设施缺乏。在就业情况较为严峻的当下,大多数教师与学生认为艺术教育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自己又不是学艺术专业的,在专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由于认识不到位,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艺术的主动性、积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公共艺术教育沒有专门的教材,一味的采用专业教育书籍,课程的设置也是模仿专业课程,没有从自身出发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观念教学,课堂教授的内容仍以课本知识灌输为主,忽略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教授方法和创新能力上达不到需要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教学,没有发挥出艺术素质教育真正应有的效果。由于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部分高校能够开设的艺术门类较少。因此不能从各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艺术教育教学基本条件缺口严重,没有活动场地,没有教学设备,没有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缺乏高质量的师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四、如何提升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大学生为本,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个学校素质教育工程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积极构建主体性艺术教育模式,尊重、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真正把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艺术教育中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
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同专业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都是有区别的,规范与构建符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模式。积极修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大纲,合理选用教材,改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趣、高尚道德和创新能力作为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一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自己也应加强自我教育。二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造诣,要有较高的艺术理论水平和感情表达力,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了解新信息的能力。三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要認真探讨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合理解决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
(四)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校园艺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校园艺术文化的构建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艺术活动。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活动舞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二是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根据学校的条件,建设一定的文化艺术设施,为大学生提供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
结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迅速发展与深入,促使广大高校迅速理清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功能与作用。全面客观的认识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现有教育模式,构建更为理想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提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性,使两者得到更好的契合。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7.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宏健.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傅有明.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1:81.
[5]阎震.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艺术与教育,2005,(1).
[6]黄昌海, 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 [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4)
[7]罗健.普通高校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价值探索[J].四川戏剧, 2007(2): 79﹒
[8]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A].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0]蔡元培.美育与人生[A].蔡元培全集[C].台北: 台湾商务,1979.
[11]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A].蔡元培选集[C].北京: 中华书局,1959.
[12]张业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互动关系论纲[J].中国政法大
[13]张业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互动关系论纲[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2).
[14]侯凤翔,刘智勇.论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7,(4).
作者简介:杜艳云(1978—),女,硕士研究生,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QN—495)研究成果。
· G642.0;J0-4
前言
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普通高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全国各省各个高校逐渐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性的认识和重视,并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发布文件确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大力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进入第一课堂,并进行考试或考查” 。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涵义
对于“艺术教育”这一概念,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一是“专业艺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艺术专业人才,从事各项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专门人才,也就是专门化的艺术教育;二是“普通艺术教育或者公共艺术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将艺术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组织和表现方式,这赋予了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教育功能,因此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多种教育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对大学生的美育、德育、思想教育等很多方面均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有着多方面的补充功能。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几种素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美育,即美感和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教育由于其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的独特性,又贴近大众,参与性又强的独特艺术形式,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给予学生一种综合美感。艺术教育具有“以美导善”的作用。能够促使大学生在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有效地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补。
艺术教育具有“益智性”,能够激发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经过调查发现:选修艺术课程、参加艺术教育活动的学生头脑更加灵活、记忆力强、反应快,成绩突出。这就表明艺术教育不仅不会妨碍专业的学习,还能促进专业的学习。艺术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条与和谐发展,“艺术是心灵的体操”,通过艺术教育拓展学生视域,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繁出现的情况下,高校艺术教育更加应该依据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
因此,深入贯彻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艺术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三、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念中,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事实上艺术教育在高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艺术教师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校教学计划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艺术教育仍然是高校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均存在有不重视艺术素质教育的情况,经费投入较少,教育设施缺乏。在就业情况较为严峻的当下,大多数教师与学生认为艺术教育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自己又不是学艺术专业的,在专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由于认识不到位,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艺术的主动性、积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公共艺术教育沒有专门的教材,一味的采用专业教育书籍,课程的设置也是模仿专业课程,没有从自身出发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观念教学,课堂教授的内容仍以课本知识灌输为主,忽略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教授方法和创新能力上达不到需要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教学,没有发挥出艺术素质教育真正应有的效果。由于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部分高校能够开设的艺术门类较少。因此不能从各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艺术教育教学基本条件缺口严重,没有活动场地,没有教学设备,没有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缺乏高质量的师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四、如何提升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大学生为本,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个学校素质教育工程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积极构建主体性艺术教育模式,尊重、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真正把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艺术教育中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
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同专业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都是有区别的,规范与构建符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模式。积极修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大纲,合理选用教材,改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趣、高尚道德和创新能力作为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一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自己也应加强自我教育。二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造诣,要有较高的艺术理论水平和感情表达力,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了解新信息的能力。三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要認真探讨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合理解决专业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
(四)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校园艺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校园艺术文化的构建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艺术活动。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活动舞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二是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根据学校的条件,建设一定的文化艺术设施,为大学生提供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
结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迅速发展与深入,促使广大高校迅速理清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功能与作用。全面客观的认识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现有教育模式,构建更为理想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提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性,使两者得到更好的契合。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7.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宏健.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傅有明.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1:81.
[5]阎震.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艺术与教育,2005,(1).
[6]黄昌海, 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 [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4)
[7]罗健.普通高校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价值探索[J].四川戏剧, 2007(2): 79﹒
[8]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A].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0]蔡元培.美育与人生[A].蔡元培全集[C].台北: 台湾商务,1979.
[11]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A].蔡元培选集[C].北京: 中华书局,1959.
[12]张业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互动关系论纲[J].中国政法大
[13]张业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互动关系论纲[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2).
[14]侯凤翔,刘智勇.论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7,(4).
作者简介:杜艳云(1978—),女,硕士研究生,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