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于2009年4月对所任教的高一年级三个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希望找到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有关统计结果与分析如下:13.12%学生认为学习学有余力,40.36%的学生认为学习存在困难,20.67%的学生认为学习存在较大困难,25.85%的学生认为几乎学不下去.只有5.32%的学生认为初、高中化学“联系紧密”,而76.48%的学生认为初、高中化学几乎没有联系,教学不具有连续性.
  究其原因——初、高中化学教材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难免存在脱节的现象.
  调查还显示:有42.23%的学生很少主动预习;有36.41%的学生对于自己“自学能力”的情况没有把握;不少学生进入高中有“休息一下”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取精神影响较大.面对现实情况,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研究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新高一的教师应当熟悉初中、高中教材,研究新课标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二、研究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化学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法要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教师提自学要求,让学生先行尝试.化学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演示示范、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练习反馈等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从事系列学习活动.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若发现有些内容学生掌握情况薄弱,而高中又必须掌握,应当结合高中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有关内容可以穿插在高中新授课之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2.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教学中要上好实验探究课.实验探究课上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目标,适时指导,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
  3.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介绍学习方法,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落实学
  习方法指导的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明确指出以下学习方法:(1)化整为零,突破化学方程式的记忆.(2)及时总结,回忆书写本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制取方法和鉴别等.(3)将常见物质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零散知识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
  2.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每天记忆5个方程式;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3.尝试“mindmap”为主的学习方法.“mindmap”主要是建构大脑中的思维网络,建构了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而散开来的相关子概念和孙概念,尽量在每一节课都指导学生建构学生自己的“mindmap”.
  四、保护学生对化学的喜爱与期待,抓好情感态度和学
  习心理辅导的衔接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高中第一节化学课我先给学生演示了“黑面包”的实验,当学生看到白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变成了蓬松的“黑面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白烟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时,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我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同学们认真学习化学,很快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我顺势又说:“这就是化学的奇妙之处,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信心学好化学呢?”学生齐答“有”.我想学生们一定满怀期待着更多精彩的到来.我又给学生做了铝热反应的实验,动态的火花把学生带到了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化学学科本身涉及到很多的实验,而实验是真正体会化学的情感的最好途径.
  教师的美言很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所以教师应尽最大限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并及时表扬,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主动去学习了.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多想想学生的基础怎样,体会学生的心理体验,以学生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悉心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也会主动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还我们一个惊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