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土壤与作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以及土壤中全部具有活力的种子,是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以及植被恢复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作为地表植被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特点,矿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需要参考特殊生境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以及土壤种子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的特点、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生态修复的主要
其他文献
子粒含水量会对机械直接收获玉料子粒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子粒含水量对玉米机械化生产至关重要。为了研究种植方式对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采用3种种植方式(东西行向、垄距为65 cm的均匀垄(UD);南偏西20°行向、宽窄行40~90 cm(WN1)和南偏西20°行向、宽窄行40~160 cm(WN2))种植玉米,测定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叶片和茎秆、苞叶含水量以及子粒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与东西行向均匀垄种植方式UD相比,南偏西20°行向宽窄行的WN1和WN2的玉米
在土壤自然供肥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肥料的施用在支撑作物产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化肥施用量大和土壤肥力降低导致了肥料利用率不高,关于培肥后土壤在优化平衡施肥后的肥料利用率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在黑土区中部选择了连续3年秸秆还田构建肥沃耕层后的地块,设置了优化平衡施肥处理(NPK),缺素处理(NP、PK和NK)开展肥料利用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NPK处理玉米和大豆产量显著高于PK和NK处理,但是与NP处理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对肥料的响应表现为氮素>磷素>钾素,说明区域内氮素和磷素是限制作物产量的
粮食安全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外,深入探讨后备耕地资源的潜力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亚地区是中高纬度上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具有较高的后备耕地资源潜力。本文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壤3方面7个适宜性评价指标,构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备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综合量化打分加权法和极限条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远东地区的后备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备耕地适宜区总面积为8.0万km2,主要分布在远东地区南部的6个行政区,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