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反思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国学文化教育的再次复兴,所以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促进大学语文的教学体制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此文主要是浅谈国学文化教育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反思。
  关键词 国学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 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前提
  先从我们站在学知识的角度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文化,学了十多年也没有将其学好的占中国人的大部分。通过我们此种教材体制所培养出的小学毕业生对于一个场面与一个短文的描写都不能写好;初中毕业生无法写好一封信或是一篇记叙文。高中毕业生无法写好一篇讲演稿、一篇散文;大学生无法写好一篇较为像样的论文,而且有大量的错别字。
  另外,站在学做人的角度来说,对于有着丰富的人文性的语文首先应当有高效的教化功能,然而我们所培养出的下一代却越发的自私和越发没有责任感,社会问题逐渐突出,并且整个社会道德水平都有着显著的下滑。这又是何原因呢?或许,会有人说:独立学科的语文的基本功能是让人学会了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跟道德教化不相关。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片面以及狭隘的。先从它的立意来讲本就不高,关于母语文化最起码的担当都没有!语文,尤其是大学语文,我们不该将它只当作一门知识去掌握,该将它当作一种文化传承。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究竟出于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为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大体上有两点:第一点,对于大学语文学科没能做出符合其学科内在规律的,科学合理的熟悉理解。很多人将大学语文学科(以人文性熏陶为核心)与科学学科(以技术练习为核心)简单地等同起来,把对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来学习大学的语文。此种错误致使了学习方法根本性与方向性的不成功。
  第二点,缺乏以汉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具有高度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独立的语文教育理念。由于我们许多的教育主导理论都是借鉴国外,对于可以通过对民族文化为基础吸收而提出真正适合自己文化教育的理论却很少,致使我们大学语文教学陷入一个尴尬的泥潭里:越是把教材分析得精微,越是把語文检测得精细,学生失去的也就越多。当教师进行劳心劳力,作茧自缚的讲析之时,却不晓得相当部分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因对付考试而进行学习。
  对于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不解决上面所说的两大问题,中国大学语文教育将无法有实质性的突破,由于这不仅是熟悉一门学科的内在规律,也是熟悉一种文化价值。然而我们如何去寻找最好学习大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想要对以上所说被动的大学语文教学局面改革,我们必须厘清两点认识:
  第一,对于国学教育巨大价值要认定,对文化要树立起高度自信,对文化凝聚力进行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在当前“全球化”和“全球西化”盛行的今天,我们最迫切需要做的就是树立“化西”理念,简单地概括就是:保留本民族文化最优秀的一面,吸收西方文化对我们最有用的一面,将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我们传统的儒、道、佛文化融合在一起,将其“化西”,而不是盲目地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好,从而否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致被全盘“西化”,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培养出走在世界最前沿的现代中国人!
  第二,对非科学学科学习的“非科学性”要认定。关于大学语文教育应有符合其学科内存规律的学习方法,详细地讲,学习语文应当注重积累(背诵),打好基础做准备,与科学学科注重理解,提倡实用理念有所区别。大学语文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和体验”,注重“永恒性”的价值观培养。大学语文教育应少一点急功近利的实用,多一些长远意义的永恒教育,这是极为迫切的。当下的“死记”正是为了以后的“活用”,当下的“无用”正是为了以后的“大用”。我们要树立高度民族优秀国学文化的自信以及对学习汉语文化内在的规律要有充分的熟悉。也仅有如此,我们对学好属于自己独特的汉语言文化才有希望,把此种古老且优秀的文化向世界传播才有希望。走民族化道路,构建由国学文(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20页)化教育作核心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这种方式应该值得去尝试。
  2 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文化教育的方式
  2.1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兴趣
  针对大学生的国学文化教育自身来讲,国学的基本知识很薄弱,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各种教材伴随着的,这些基础教材不具备启蒙作用,而学生的课外读物又特别少,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时候积累的国学知识较少,只是在研究教材的语言意义、段落大意、文章的核心思想、写作特点以及语法结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减。我们应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时候可以整体简述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设置,再次温习国学基础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元曲》明清文学作品选、史学以及史学大家等等不同的著作,这些书籍一方面为语文学习增添了趣味,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年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还兼顾了品德和文化素质的教育。
  2.2 借助名篇吟诵,强化学生理解
  在进行诗歌韵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课堂上的朗读作为重点,古诗文看重音律,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顺序,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吟诵、朗读直到背诵的学习方式,进行高声吟诵,有感情地诵读可以感觉出舒缓轻重,还能进一步体味到文章的情感,掌握古诗的感情色彩,反复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情操。
  2.3 丰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国学文化教育内容,为大学语文教育增添色彩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设大学语文课程来填充国学教育的空缺,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也为大学语文增添了色彩。具体做法是:可以重新编制大学语文课本,将传统文学更多地收录进来,还可以借助大学语文课中的实践内容举行一些和国学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进行古诗词朗诵会、传统节日体验活动等。在具备设置国学教育课的大学,就能在非国学专业的课程中安排国学讲座,让专家教授为非国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国学的专题讲座。
  3 总结
  总之,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教学就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承担着继承国学教育的责任,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国学文化教育,不但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力的作用,还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学生的自身文化素养和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骆兵.关于大学语文与国学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2] 梁启超.梁启超讲国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11.
  [3] 彭议红.大陆语文教材改进和补充国学专门教材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其他文献
<正>刘新凯河北省国画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供职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所任设计室主任,酷爱粉彩、自画自填其粉彩艺术表现让人耳目一新,深得专家、大师及同行的认可,十分具
期刊
数学知识和思维偏于逻辑推理,而对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却不够重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没有很好体现。对数学应用的忽视导致了在当前中学数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
通过对西安市中小学课外补习状况的调查,试图描绘中小学课外补习的现状,并解释课外补习市场宏大的原因。找出课外补习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对策。
上个世纪末,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踏入了老年型社会。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可以说。人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经营模式已经被世界各国的经济所认可,且也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如沐春风,这股“连锁经营”的潮流涌向了各行各业。200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
目的:探讨硕士研究生的孤独感和人际关系的关系,为硕士生的心理干预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情绪一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某大学200名硕士生进行测评和分析
文章采用访谈的手段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高校学习型社团客户忠诚度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从对象、理念、营销策略、技术、管理方面为提升高校学习型社团客户忠诚度
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本文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以工作能力培养为导向,从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改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战略成本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其成本管理有着其他国家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如
研究了等轴组织BT14合金在200、400和600%下应力松弛行为,并通过应力松弛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应力松弛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200℃应力松驰变形中,有位错运动启动;400℃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