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扑热息痛孪药的合成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布洛芬(IPF)和扑热息痛(PCM)为原料,无水丙酮和乙酸乙酯为溶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合成了布洛芬-扑热息痛孪药(PHI),以重结晶法对目标产物进行纯化,产物结构经IR和^1H NMR确定.探讨了原料比例、脱水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媒用量对目标物产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合成工艺,最终确定的最优反应条件为:n(PCM)∶n(IPF)=1∶1.5,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布洛芬质量的10%,反应时间为8h,溶媒体积为70 mL(V(乙酸
其他文献
<正>医源性结肠损伤是治疗或检查过程中较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后果严重,我院自1983~1996年13年间共收治结肠损伤10例.现报告如下.本组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在26~67岁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废次烟末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对馏分进行GC-MS分析。GC-MS结果显示,三级分子蒸馏(80、120、160℃)共鉴定出52种化学组分。80℃轻组分段鉴定出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o/Al原子比的类水滑石(Cox/Al-LDHs,x=2、3和4)及其焙烧产物(Co/A1-LDOs),用XRD、FT-IR、BET及ICP等技术手段分别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比表面积,考
<正>1 病史诊断 急性中毒病情往往险恶紧急,大多数病史都是在边检查、边抢救中询问的。能否准确采集病史与中毒的诊断及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采集病史要弄清以下问题: 是否
以苯乙烯(S)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原料,采用端基为2-巯基-S-硫代苯甲酰乙酯的聚乳酸(PLA)作为链转移剂,同时加入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含氟硼二吡咯(BODIPY)的苯乙烯(BDP-St)单体,通过可逆加
采用廉价的三苯基氧膦和混酸合成了一种含磷二胺单体,二(3-氨基苯基)苯基膦氧(DAPPO).在4,4'-二胺基二苯醚(ODA)、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聚合体系中引入该单体
以氯苯为原料,采用混酸硝化得到单硝基氯苯(邻-、对-混合物不经分离),在n(单硝基氯苯):n(硝酸):n(硫酸)=1.00:1.10~1.15:2.20及(100&#177;5)℃下,反应65—75min合成2,4-二硝基氯苯;然后在乙酸乙酯介质
通过后修饰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新型Co2+配位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采用红外、电感耦合等离子分析和N2吸附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氧气/异丁醛反应体系中,介孔钴金属有机框
将无定型MnO:在1mo]/LNaOH水溶液中150oC水热处理12h后,得到了具有线团形貌的层状二氧化锰。利用XRD、SEM和低温N:吸-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
利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高分子聚氧化乙烯(PEO)与电荷稳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乳胶的混合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PEO与PMMA乳胶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