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编目界对丛书如何著录的争论,作者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证明带“系列”字样的图书,按丛书著录是对的,CALIS的作法是可取的,也证明410可以作为丛书题名检索点。
关键词:丛书 著录 系列
中图分类号:G2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丛书在我们编目员编目时,经常见到,如何著录是编目界一直研究、探讨的课题。严美丽也说“丛书、多卷书的著录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多有争议”。
到万方数据资源里→期刊→图书情报档案→检索框里显示:在21.671.939篇论文中检索→输入丛书、著录→检索论文,就显示:找到124篇论文,论文之多不言而喻。
因为我订了2012年《图书馆建设》杂志,我在2012年第6、8期上看到了2篇关于丛书著录的文章。
《图书馆建设》2012年6期上的王学军,李力的文章《CALIS与国家图书馆丛编项著录的差异分析》提到了带有“系列”字样的书,CALIS与国图两家的著录方法大相径庭。CALIS是将带“系列”字样的书,当作丛书来处理了,有225、410字段,国图是将“系列”作在附注项,即用了300字段。
例:CALIS:2001#$a细胞生物学$f韩榕主编
2252#$a生物科学专业“6+X” 简明教材系列
国图:2001#$a细胞 生物学$f韩榕主编
300##$a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材系列
我想起我也编过在题名页、封面上方有“XX系列”的图书,一般是教材和重大科研课题成果会以这种方式出版图书。我是将其按丛书著录,将带“系列”字样的文字著录在225并有410字段,我进行了实际演练,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
我在公共检索系统里,选丛书题名,输入带“系列”字样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很长,一般有两句话组成,只输入头一句话就可以了),点检索按钮结果查出如图1(我馆只有一本)(图1)。
我又将这条记录调出来,做了修改,去掉225和410增加300字段,在300里填上带“系列”字样的文字,在公共检索系统里检索,结果检索不到。这充分说明记录在225字段可增加一个检索点,把带“系列”字样作为附注项,记录在300字段是检索不出来的,我们编目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编目界的争论都是在纸上谈兵。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动一下手,做一回读者就知道该怎么作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圖书馆建设》2012年8期上关英明的文章,《丛书编目问题探讨》其中一个观点是4--不能生成丛书题名检索点,我又将我作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调出来,此套丛书是我们单位出的,一套7册,现已全部出版完毕,全到馆了全入库了,我在公共检索系统,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作检索词,选上丛书题名,点击检索按钮,7本书全出来了,如图2。
如果双击某一本,再点下方的简单信息,简单信息就出来了。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410就是能生成丛书题名检索点。
我们要敢于向权威说“不”,权威也是靠基层的实践人员的经验,来修订规则的。我们编目员要把平常遇到的问题说出来,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的意见对修订规则是一大贡献。我的实践演练证明,CALIS的做法是可取的,国图的做法有点欠妥。
编目员要善于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实践验证,有人说有607字段可不要606字段,我就在电脑上试了一下,把606删掉,再卡片显示,结果看到排检项中的Ⅲ处是空白的,所以,有607字段,606字段仍要保留。
任何工作都需要理论的指导,看一下2个权威性的编目规则对丛书的定义是怎样的:
ISBD(M)对丛书的定义:“一组互相关联的单独出版物,其相互关系是:各出版物除了有各自的正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出版物的总题名,即丛编正题名。”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丛书的定义:“一组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文献,每种文献除具有各自的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文献的总题名。”从两家权威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2点:1 一组相互关联且各自具有独立题名的单独出版物;2 整组出版物同时还有一个总的题名。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信息的图书,就应该按丛书著录。带“系列”字样的图书是符合这2点的,是应该按丛书来著录,一般这样的图书都在封底列出全部图书的题名信息,其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如图3,当前的这本书会用颜色加以区分。
参考文献
[1] 王学军,李力.CALIS与国家图书馆丛编项著录的差异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6):46-48.
[2] 关英明.丛书编目问题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8):28-30.
[3] 严美丽.民国丛书著录问题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6(3):
关键词:丛书 著录 系列
中图分类号:G2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丛书在我们编目员编目时,经常见到,如何著录是编目界一直研究、探讨的课题。严美丽也说“丛书、多卷书的著录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多有争议”。
到万方数据资源里→期刊→图书情报档案→检索框里显示:在21.671.939篇论文中检索→输入丛书、著录→检索论文,就显示:找到124篇论文,论文之多不言而喻。
因为我订了2012年《图书馆建设》杂志,我在2012年第6、8期上看到了2篇关于丛书著录的文章。
《图书馆建设》2012年6期上的王学军,李力的文章《CALIS与国家图书馆丛编项著录的差异分析》提到了带有“系列”字样的书,CALIS与国图两家的著录方法大相径庭。CALIS是将带“系列”字样的书,当作丛书来处理了,有225、410字段,国图是将“系列”作在附注项,即用了300字段。
例:CALIS:2001#$a细胞生物学$f韩榕主编
2252#$a生物科学专业“6+X” 简明教材系列
国图:2001#$a细胞 生物学$f韩榕主编
300##$a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材系列
我想起我也编过在题名页、封面上方有“XX系列”的图书,一般是教材和重大科研课题成果会以这种方式出版图书。我是将其按丛书著录,将带“系列”字样的文字著录在225并有410字段,我进行了实际演练,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
我在公共检索系统里,选丛书题名,输入带“系列”字样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很长,一般有两句话组成,只输入头一句话就可以了),点检索按钮结果查出如图1(我馆只有一本)(图1)。
我又将这条记录调出来,做了修改,去掉225和410增加300字段,在300里填上带“系列”字样的文字,在公共检索系统里检索,结果检索不到。这充分说明记录在225字段可增加一个检索点,把带“系列”字样作为附注项,记录在300字段是检索不出来的,我们编目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编目界的争论都是在纸上谈兵。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动一下手,做一回读者就知道该怎么作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圖书馆建设》2012年8期上关英明的文章,《丛书编目问题探讨》其中一个观点是4--不能生成丛书题名检索点,我又将我作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调出来,此套丛书是我们单位出的,一套7册,现已全部出版完毕,全到馆了全入库了,我在公共检索系统,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作检索词,选上丛书题名,点击检索按钮,7本书全出来了,如图2。
如果双击某一本,再点下方的简单信息,简单信息就出来了。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410就是能生成丛书题名检索点。
我们要敢于向权威说“不”,权威也是靠基层的实践人员的经验,来修订规则的。我们编目员要把平常遇到的问题说出来,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的意见对修订规则是一大贡献。我的实践演练证明,CALIS的做法是可取的,国图的做法有点欠妥。
编目员要善于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实践验证,有人说有607字段可不要606字段,我就在电脑上试了一下,把606删掉,再卡片显示,结果看到排检项中的Ⅲ处是空白的,所以,有607字段,606字段仍要保留。
任何工作都需要理论的指导,看一下2个权威性的编目规则对丛书的定义是怎样的:
ISBD(M)对丛书的定义:“一组互相关联的单独出版物,其相互关系是:各出版物除了有各自的正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出版物的总题名,即丛编正题名。”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丛书的定义:“一组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文献,每种文献除具有各自的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文献的总题名。”从两家权威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2点:1 一组相互关联且各自具有独立题名的单独出版物;2 整组出版物同时还有一个总的题名。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信息的图书,就应该按丛书著录。带“系列”字样的图书是符合这2点的,是应该按丛书来著录,一般这样的图书都在封底列出全部图书的题名信息,其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如图3,当前的这本书会用颜色加以区分。
参考文献
[1] 王学军,李力.CALIS与国家图书馆丛编项著录的差异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6):46-48.
[2] 关英明.丛书编目问题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8):28-30.
[3] 严美丽.民国丛书著录问题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