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沿线的书院文化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教育组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不同于私塾,也与官学有区别。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是在私家聚书藏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作为讲学授徒培育人才的书院,始于南唐昇元四年(939)建立的白鹿洞书院,当时称“庐山国学馆”。但是真正具有学校性质,又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始于中唐时期,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大约可以确定的,最早见于地方志书,一是四川遂宁张九宗书院,二是江西上饶李翱鹅湖精舍,三是江西高安桂岩书院,四是江西吉安永丰皇寮书院,五是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产生的书院具有教学、藏书、阅读、育才功能。北方的古代书院最早诞生于五代时期的后梁。当时,士大夫窦禹钧创办了窦氏书院,这是一所兼具藏书与讲学阅读功能的教育机构,窦氏书院的建立揭开了北方书院的序幕。
  通州作为北京的东大门,拥有便利的运河水路交通条件,陆续出现的书院为当地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三世纪初、窝阔台七年(1235)率军攻宋,时儒者姚枢从行省杨惟中在军,俘江西德安府朱学后人大儒赵复,遂与之俱北上。十二年(1246)杨惟中、姚枢在燕京大都建立有记载的元代第一个书院,“太极书院”、贮江淮书、立周子祠,刻太极图,及通书,西铭于壁,延请赵复和北方儒者王粹主持讲学以为天下书院标准,理学在北方得以传播。
  历史上通州的书院,推动了京箴地区与运河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潞河书院还从事修书和刻书活动。潞河书院于乾隆四年(1739)刊刻了清人张叙撰写的《孝经精义》,清光绪九年(1883)又出版了《(通州)运河州治图》。
  运河沿线书院数量达777座
  运河与书院文化有近千年的交融,运河沿线书院总数多达777座。唐末以来在运河沿线上的书院分别为:北京市29个、天津市17个、河北省225个、河南省93个、山东省94个、江苏省99个、安徽省98个、浙江省122个。其中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安定书院、东林书院、万松书院、蕺山书院。至今在全国保存为世界遗产的嵩阳书院,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安定、东林、万松书院,以及其他的沿线省、市、县级文保单位书院如江苏扬州书院、梅花书院,浙江的杨文元公书院、慈湖书院等120余所。
  传统书院文化与新时代全民阅读活动并举,古老书院焕发新生
  书院作为文化遗存在我国绵延存在了1200多年,新时代,书院又活跃在大众面前,开展着书院文化的传统教育和亲近大众的各种文化阅读活动,以下介绍大运河沿线几所出名的书院。
  洛阳登封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通济渠支流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北宋名儒范仲淹、司马光、韩维、李刚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地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
  围绕嵩阳书院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讲书活动是延续嵩阳书院“会讲”的传统。做好嵩阳书院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嵩阳书院积极与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郑州大学、中国书院学会、中国文物学会、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等高校、学术机构合作,在嵩阳书院内连续8年举办嵩山论坛、嵩阳书院国学会讲、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嵩阳书院)新生入校暨文化会讲等文化学术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期嵩阳书院活态文化的品牌。在嵩阳书院举办嵩山文化大讲堂,邀访有关学者开展讲座,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仅2019年1月—12月共开展各类学术讲座近40场,平均每月4场講座。讲座对市民开放,每次讲座都有一定数量的市民参加。
  嵩阳书院藏书楼、资料室收藏古今图书一万多册。过去一直是重于存放,仅服务于学术研究。近年来,为向广大游客展示书院是古代“藏书、读书、教书、讲书、著书、刻书”的文化机构,在藏书楼、敬义斋陈列展览古籍图书2000多册。凡到书院的游客,讲解员都会有意识地引导他(她)们观览书院藏书陈列,讲解书院与藏书、书院与讲书、书院与讲学、书院与科举、书院与读书等内容,激发了游客探寻书文化的兴趣。参观结束,多数游客都会说道:“书院有书,名不虚传;书院有书的故事,不虚此行。以后还会再来。”
  近10年来,嵩阳书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小学生50万人次,为丰富中小学生游嵩阳书院内容,举行了“朗朗读书在嵩阳”少儿经典诵读活动,以四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为主要教学对象,以中国古代民族智慧的结晶《论语》《老子》《大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书院又定做了宋、元生徒服饰数百套,凡到嵩阳书院研学的学生,可免费穿用服装诵读经典,再次形成研学高潮。这一创举为传统书院文化教育传承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天津问津书院。问津书院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芦商查为义、运使卢见曾建于旧城鼓楼南。书院取孔子之道如海,制义如津筏,学习者如乘舟浮海,问难请教,以得其津之义,故名问津,有讲堂3间,尚书钱陈群题曰“学海”。计有房屋59间,延师选士,为肄业讲习之所。每年经费由闲款生息项内支给。五十七年(1792)运使稽承志重建。嘉庆六年(1801)众商人重修之。同治九年(1870)李嘉瑞任院长。光绪二年(1876)盐运使如山增学海堂经古课。
  问津书院于2013年6月重新揭牌,以书为核心,开展藏书、刻书、著书、讲书、读书活动。书院以“追寻津沽记忆,守望文化家园”为宗旨,侧重于天津民间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5年来,开展了大量“问津”系列活动,举办问津讲坛和问津学术年会;编印《问津》《开卷》《参差》等多种内部交流资料;编印《问津文库》和《天津文献集成》;举办天津历史人物学术讨论会。另外,书院还不定期举办读者沙龙、新书发布会及其他学术会、纪念会等活动。   济宁尼山书院。大运河济宁段,目前通航里程140公里,济宁“居运道之中”,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又成为漕河管理中心和鲁南政治、经济中心,曾经出现过“官舸商舶林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清代林则徐曾于此任职。元、明两代均有驻军,使济宁成为军事重镇,因此说,济宁是“运河之都”名副其实。
  2014年5月,山东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尼山书院是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基地。开展礼乐教化,重塑儒家文化精神;传承经典,普及国学新知。围绕中国儒学传统经典进行阅读、传习、研讨,省尼山书院邀请名家举办系列经典课程讲座260场,如孔子公开课、阳明学公开课系列、四书精讲课,现场听众人数3万余人,省内观看直播人数51万余人,全国仅一场点播就吸引36萬人。省尼山书院成立尼山书院国乐团、尼山书院吟诵学社、尼山琴社,举办艺术院团体验日、新六艺体验日等各类体验活动5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开展社会教育,化育人才。开办经典诵读班、经典讲读班,面向少年儿童开展国学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国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全省每年举办的公益夏(冬)令营,年参加学生5万人次,济宁开展诵读《大学》活动引导孩子明事理、懂孝道,受到社会民众欢迎。
  无锡东林书院。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化,2014年起书院举办了“东林国学讲堂”。该活动以讲授国学、传承传统文化和东林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以史为鉴”为宗旨,深入剖析国学经典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义精髓,开办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东林国学讲堂”这活动品牌的影响力在无锡也稳步提升。2015年,东林书院参照书院讲会制度及文社传统,策划组织了“东林雅集”,以微讲座、古琴、昆曲等艺文交流为雅集主要内容,旨在弘扬“德自为邻、文常会友”的东林精神。2017年,东林书院积极响应书香无锡建设,借鉴江阴图书馆“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书院“东林庵”打造成无锡市“吴韵书香”城市阅读联盟阅读点和无锡市图书馆分馆,以阅读为主题,以书为媒、以茶为介,营造别具特色的阅读场所和读书氛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认真做好读者服务和图书借阅工作外,书院还推出了“东林书声”国学经典品读会和“一本书一杯茶”读书分享沙龙。将人文场馆和全民阅读的热潮相结合,引领更多人热爱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自我终生向学。2018年以来,读书活动已经举办过8场,书院还结合茶艺、茶道类书籍阅读分享开展成人、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体会茶礼,辨识茶品,学习泡茶,最后敬茶感恩父母的给予,在高雅有趣的茶艺识礼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如今东林书院俨然已成为书友们的驿站,未来将吸引更多爱好阅读的市民,走进书院,亲近阅读,形成风尚。
  杭州万松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就凤凰山万松岭报恩寺故基创建,故名“万松”。规模略如学宫,中有仰圣门、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阁、飞跃轩。右有居仁斋、颜乐亭,左有主义斋、曾唯亭。祭田祭器齐备,为他书院所不及。聘衢州孔子58代孙孔绩奉祀事。针对士人“驰鹜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有明伦之意”的弊端,教学以明五伦为宗旨,以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同治五年(1866)重建,后至光绪年间,虽经多次修葺,但以院址僻处山间,人烟稀少,渐圮。光绪十八年(1892)巡抚崧骏、布政使刘树棠筹款购城东葵巷沈氏房屋,重修改建,称“敷文讲学之庐”。原万松岭旧址作为古迹留存。
  文化定位。重建后的万松书院做好“成人”“成家”两篇文章。即学习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以书院为学习场所,从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中学习做人的准则,延伸产物为“万松讲堂”。从“梁祝”爱情故事中派生出来的找寻意中人,成家立业的意思,延伸产物为“万松书院相亲会”,不断拓展延伸,使传统经典文化的辐射面更大、感染力更强。
  国学传播。从2008年起,万松书院一直致力于传统书院文化的继承和传播。2010年,荣获杭州生活品质“十大年度现象之社会学习蔚然成风”最具代表性年度区块称号。“对学问的敬仰,新学风的流变,使非学院式讲堂重新流行,现代语境下国学讲堂言辞凿凿,传统话语声威灼灼。读书知理,流芳清溢之地万世传奇;传道授业,书香松柏之处千古智慧”,这是政府和百姓给予万松书院的高度评价。
  千年书院,厚重文明,如运河之水绵延不绝。一些千年古书院,修旧如新,在新时代的空间里散发着古韵新声。然而多数书院已经只剩下了遗址,供后人冥想。但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是永不磨灭的,书院的历史及文献著作需要进一步整理和保存。那些为苍生黎民的教育家将永载史册,他们无私忘我的精神、他们育人明理报国之志需要学习并发扬光大。
  作者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我业余时间翻译出版的小说、传记、学术著作等,加起来有300多万字,平时阅读,英文书占了大部分,然而我并非英语专业毕业,英语是自学的。  学外语最大的动力,是渴望痛痛快快地读原著  中学时,我非常喜欢英语,抄写背诵英语单词是一种快乐,发现新世界的快乐。以至许多老师提醒我,不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在英语上,因为当时英语分数不是全部计入高考总分。高考填报专业,我第一选中文系,第二英语系。高考成绩公布后,我接到
期刊
《当时明月在》是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是邹丹的又一部散文力作。邹丹从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深圳这个经济和思想都活跃的前沿城市,以独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激扬着文字,形成了清丽、朴实、亲切的写作风格。  出生在洞庭湖边,水情水患是绕不开的话题。“家乡水系列”(4篇)是鄒丹经过多年采访积淀,结合儿时成长经历写成。1949年前大水泛滥时节,洞庭湖边无数家庭在风雨中飘摇生存,辛酸苦楚
期刊
2019年8月由江苏省科协、省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局、省科技厅、省广电局、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评选工作圆满结束。《鬼脸化学课·元素家族》从150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鬼脸化学课·元素家族》这套书博采众长。该书从广阔的视角讲述了化学元素的知识和故事,关联了天文、地理、经济、社会、历史等来讲述。全书约56万字,2000幅图。作品在文字的可读性、图片
期刊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日,蛰居陋室,翻捡历年所写书话,发现旧稿之中竟有多篇科幻的读书札记,虽无新知,亦非空言,多少尚有一得之见。现略加删削,以飨读者诸君。  《猫城记》:一部被冷落的经典  北京街头很少有作家的雕像,不过在天桥以东的金鱼池,却有一尊老舍的浮雕,屹立在大道一侧。雕塑正面是老舍的浮雕,遥望着熙熙攘攘的大街,侧面看去却是三本立着的书,依次是《骆驼祥子》《龙须沟》和《茶馆》,凸显了老舍的文学成
期刊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出版以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助力科技强国为己任,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研究,荟萃科技发展成果,引领科技发展,传承人类文明,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科技类出版社承担着我国科技出版的重任,人民邮电出版社作为一家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的大型专业科技类出版社,建社60多年来一直以服务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科技发
期刊
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联合举办一本书的研讨会,是不多见的。这是国务院参事室对参事的关心和支持,也是中国作协对写作人的鼓励。我既是参事也是作家,跨了两界,我以双重身份,祝贺樊希安参事的长篇小说《乌蒙战歌》出版。  这些年在参事室教科文卫组,我和樊希安先生一直是调研搭档,搞全民阅读的研究,多次合作写过参事建议,所以我对樊参事比较了解。樊希安先生担任出版领导工作多年,有非常丰富和成功的出版创新
期刊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针对总体目标,《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上海教育出版社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直以来都
期刊
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50部)发布会举行。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庆邦,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江苏作协副主席鲁敏,丛书总主编、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室主任何向阳,丛书主编、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纪委书记王大玮,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杰出席。  王大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秉
期刊
2020年,适值美国科普泰斗兼科幻巨擘艾萨克·阿西莫夫百年诞辰。40多年来,我发表的关于阿西莫夫的文章已不下40篇,它们或视角不同,或主题各异,或深浅有别,或详略不一。今又逢读书日,正好借书缅怀已辞世28载的阿西莫夫。  “比他们想知道的还要多”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阿西莫夫就说过:“作家自己写的作品最能说明其人。倘若有人坚持要我谈谈我自己的情况,那么他们可以读一下我的几本书:《作品第100号》《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看来,积极推动全民科学阅读是落实总书记要求,提高民族自信、繁荣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普遍形式,应让科学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亮点和最为活跃的部分。  众所周知,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一场跨时空对话,阅读活动天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