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源性脊柱侧凸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脊髓空洞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的特征,探讨其与脊柱侧凸发病的关系.方法病例分为三组:脊髓空洞源性脊柱侧凸(SS)组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组16例,非脊柱侧凸(NS)组10例.术中切取两侧椎旁肌组织,统计三组的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并进行对比.结果SS组凸侧Ⅰ型肌纤维比例和横截面积均小于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组凸侧Ⅰ型肌纤维比例和横截面积均显著高于凹侧;NS组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显示:(1)凸侧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SS组和AIS组均高于NS组;凹侧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SS组高于AIS组和NS组.(2)凸侧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SS组低于AIS组;凹侧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AIS组低于NS组.(3)凸侧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SS组<AIS组<NS组;凹侧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SS组和AIS组均低于NS组.SS组中11例观察到椎旁肌Ⅰ型肌纤维群化,凹侧群化程度大于凸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组中8例观察到凸侧Ⅰ型肌纤维群化,无凹侧肌纤维群化和Ⅱ型肌纤维群化.NS组左、右两侧均未见肌纤维群化.结论SS组患者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的特征与AIS组明显不同,提示椎旁肌存在原发性失神经支配,可能与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半指尖缺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单指半指尖缺损11例,采用带趾甲(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半指尖再造.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3个月,再造指尖均再生出完整新甲,指尖外观、感觉恢复满意.结论带趾甲(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半指尖再造是治疗半指尖缺损的有效方法。
目的 评价和分析rt-PA治疗6 h内急性脑梗死合并出血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rt-PA 0.9 mg/kg)、B组(rt-PA 0.7 mg/kg)、C组(对照组),并将三组又分别分为克赛亚组(A1、B1、C1)和非克赛亚组(A2、B2、C2).采用CSS及Barthel指数评定溶栓前、溶栓后24 h、3 d、7 d、90d的疗效.结果各组的总出血发生率、4
目的 纯化RA33/36抗原,观察其检测效率.方法从小鼠Ehrlich腹水癌细胞中提取RA33/36粗抗原,使用肝素-琼脂糖凝胶CL-6B对RA33/36粗抗原进行亲和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富含RA33/36的组分,比较粗抗原和纯化抗原的检测效果.结果SDS-PAGE和IBT显示RA33/36抗原主要存在于缓冲液C的洗脱峰中,纯化抗原较粗抗原杂蛋
目的:探讨摇头眼震(HSN)检查与前庭冷热试验前庭系统疾病定侧诊断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60例眩晕疾病患者均行前庭冷热试验、HSN及相关听力学检查。结果:半规管轻瘫(CP)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