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床土隔寒早播壮秧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比当地活动积温高100~150℃的优质、抗病、高产的品种。
  二积温带选择13片叶品种,三积温带选择12片品种,四积温带选择11片叶品种。
  种子质量保证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5%,种子一年一更新。
  
  二、大棚建设
  
  1.建设规模
  以集中育秧小区建设为主,每个小区规模20栋以上,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条件的地方。
  2.建设标准
  每个大棚面积195平方米、标准棚长30米、宽6.5米、高2.2米、棚向为南北走向。采用地锚式钢骨架大棚或玻璃钢结构大棚。
  3.隔寒增温床设置
  于秋季上冻前,先将置床床土挖出30~35厘米,整平床底,切齐床边,铺上6~8道厚的塑料膜,膜上铺20厘米稻壳,压实后用膜将稻壳包好、封严,也可用珍珠岩等代替稻壳,或用3~5厘米厚硬体苯板作隔寒层,包好塑料膜,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整平压实。
  4.棚内苗床设置
  棚内设2个床,床宽3.0米,中间留步行道30厘米,棚边各留10厘米,床高10厘米。
  
  三、培育壮秧
  
  1.壮秧标准
  秧龄40~45天,叶龄4.5~5片,苗高14~16厘米,每株根数15条以上,100株苗干重4克以上,每株带蘖1~2个。
  2.育苗前准备
   (1)扣棚暖床:3月5日至3月10日,清雪扣棚,开始暖床。
   (2)育秧准备:大钵体抛摆秧栽培选用434穴钵体盘,每公顷340~370盘,机插育苗用子盘每公顷400盘左右。
   (3)营养土配置:取旱田土三份加一份腐熟的有机肥,将其过筛后与优质水稻壮秧剂混合,使用方法详见选择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晒种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
  (1)选种:用浓度为1.08~1.1的盐水或硫酸铵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密度,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一角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用清水冲洗。
  (2)浸种消毒:用25%施保克或使百克3000~4000倍液浸种,每天翻动两次,在室内常温下浸种5~7天。
  (3)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置于30~32℃条件下破胸,在25℃条件下催芽,当芽长1~1.5毫米时,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6小时后方可播种。
  4.播种
  (1)播种期:3月25日~4月1日抓住冷尾暖头进行播种。
  (2)播种量:钵体盘每穴2~3粒,机插子盘每盘播芽谷70~80克,采用机械播种,播量要均匀一致。
  (3)定种、覆土:钵体盘种子要播在钵体2/3处,机插子盘播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覆土厚度0.5~1厘米,做到均匀一致。
  (4)封闭灭草:覆土后用90%杀草丹封闭灭草,每100平方米苗床用25~30毫升。
  (5)铺平地膜:药剂封闭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5.播后管理
  (1)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封闭管理。如遇低温寒流天气,可设火炉等临时增温措施防冻害。出苗至一叶一期,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1.5~2.5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严防秧苗徒长;2.5叶期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晴好天气可做到昼揭夜盖。
  (2)水分管理:秧苗二叶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秧苗2叶后,苗床干旱时,要利用早、晚时间及时浇水,做到一次浇透。秧苗3叶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但不能灌水上床。
  (3)苗床灭草:当苗床出现杂草,稗草1.5叶期,每100平方米用千金20毫升兑水喷雾处理。
  (4)防立枯病:秧苗1.5叶期,喷施一次移栽灵或青枯灵,防止秧苗立枯病。
  (5)苗床追肥: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可喷施叶面肥,选用无公害高效腐殖酸液肥300~500倍液喷施,移栽前2天再喷一次作“送嫁肥”。
  
  四、本田整理
  
  1.清理渠道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机、泵、管、带畅通。
  2.修建方条田
  稻田要规划建设成高标准方条田,单排灌排列有序,池子面积700~1000平方米为宜,减少池埂占地,有利于机械插秧和收获作业。
  3.耕作
  实行秋翻秋整地,作业土壤含水量为25%~30%,耕深15~20厘米,实行翻、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
  4.泡田
  4月下旬开始放水泡田,要节水泡田,用好“桃花水”,井灌稻区要做好灌溉设计,提高单井和灌区利用效率。
  5.平畦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畦面较平的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整地时间和进度要和移栽时间及进度相吻合,推广应用灭茬打浆机整地,提高整地质量,达到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标准,保证肥水不外流。
  
  五、移栽
  
  1.移栽时期
  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开始移栽,高产移栽期为5月15日至5月25日,做到不插6月秧。
  2.移栽规格
  钵体盘摆栽规格30厘米×20厘米~33厘米×23.3厘米,抛秧每平方米13~17穴,子盘机插规格30厘米×13.3厘米~30厘米×16.6厘米, 每平方米20~25穴,每穴3~4株基本苗。
  3.移栽质量
  做到行直、穴匀、棵准、灌水不漂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厘米,机插后要及时补苗。
  
  六、本田管理
  
  1.施肥
  (1)基肥:农家肥30~45立方米/公顷,于翻耙前施入,3年轮一次。化肥N、P、K配合,含量45%的水稻专用复合肥500~600公斤/公顷耙前施入,全层施肥。
  (2)追肥:移载后的返青分蘖肥尿素120~150公斤/公顷,穗肥尿素90~120公斤/公顷。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叶面肥。
  2.灌溉
  (1)节水灌溉:插秧后深水护苗,水层为苗高2/3,分蘖期灌3厘米浅水增温促蘖,分蘖末期根据长势长相、有效茎数等综合情况晒田3~7天,穗分化至抽穗期灌4~6厘米浅水,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5~18天)遇17℃以下低温灌10~15厘米深水护胎。防御障碍型冻害,抽穗后间歇灌溉,到黄熟初期断水排干。
  (2)井水增温:一是增设晒水池,面积占单井控制灌溉面积的1.5%~2%,二是采取井口小白龙雾化增温和高台跌水增温。也可采用延长渠道、渠道覆膜,昼远夜近灌水,勤换进水口等方法,千方百计提高灌溉水温。
  3.除草
  (1)插前封闭灭草:本田整地后,插前5~7天,用30%阿罗津750~1000毫升/公顷,和10%吡嘧磺隆150~225克/公顷,毒土法或甩施。
  (2)插后封闭灭草:插后10~15天,用53%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1.2公斤/公顷,毒土或毒肥法施入后保水5~7天。
  4.防虫
  (1)防治潜叶蝇:在虫卵孵化期至幼虫始发期,用40%乐果1.5升/公顷,兑水300公斤喷雾。
  (2)防治负泥虫:当成虫交尾率达80%时,用2.5%敌杀虫300毫升/公顷,兑水300公斤喷雾。
  5.防病
  (1)防稻瘟病
  控制氮肥使用量,搞好预测预报,加强田间观察,及时控制发病中心,用75%三环唑300克/公顷,兑水600公斤喷雾。
  (2)防穗颈瘟:在水稻抽穗前的孕穗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用40%稻瘟灵乳油1.5升/公顷,兑水600公斤喷雾。
  
  七、收获
  
  1.收获时期
  完熟期收获,95%以上颖壳变黄,谷粒变硬,米呈透明状时为收获适期。
  2.收获质量要求
  人工收获割茬不超过2厘米,稻捆直径20~30厘米,立码晾晒,自然干燥后再码于池粳上。机械收割割茬12~20厘米,控制滚筒转数,谷外糙米不超2%,综合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其他文献
本周(2013年11月30日—12月6日)北园春市场蔬菜供应稳定,市场监测的10种蔬菜平均价格为3.82元/公斤,周环比小幅下降4.17%。其中,有1种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大白菜1.24元/公斤,周环比小幅上涨3.33%。有6种蔬菜价格周环比下降:青椒4.62元/公斤,周环比下降13.78%;西红柿4.28元/公斤,周环比下降6.96%;黄瓜4.14元/公斤,周环比小幅下降3.72%;韭菜3.86
一、管理创新  (一)基层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层行无法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现代化结算方式日新月异,基层行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各种优质服务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是一种动力,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一定会主动探究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
动画是集美术、电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中绘画占大部,剧本却起关键。美术、童音、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构成动画特征。动漫业需要创意的剧本,中国动画发展的瓶颈在剧本。动画剧
在一条小河里,一群乌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它们快乐地捕捉着小鱼.正当它们无忧无虑地嬉戏时,灾难突然降临,一只巨大的渔网将它们全都装了进去.群龟本能地缩起它们的脑袋和
期刊
中国的秘密帮会组织,产生于清朝的康雍乾盛世时期[1].至清末期,帮会组织已发展成一股公开的势力并达到顶峰.帮会组织在清代社会发展与变革中,充当了既重要又复杂的角色,是中
初中生不但即将进入青春期,而且还是内心素质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他们出现心理不成熟现象,就会发生各种叛逆心理问题,因而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在新课
本文试图探究城市会共设施人为损毁原因以期为得出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是其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是作文的最好示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