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临床实验室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以提高检验报告核发效率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指南流程框架和ISO15189:2012认可准则要求,制定自动审核规则,以自动化流水线中间体软件为核心,整合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S)各功能模块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列硬件、软件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搭建生化免疫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共设定临床信息判断规则(CS)、标本状态判断规则(SS)、室内质控判断规则(QS)、仪器状态判断规则(IS)、结果及范围判断规则(NS)、差异判断规则(DS)、逻辑判断规则(LS)等7大类审核规则,自动审核系统运算法则的设计运用的数据要素全面涵盖分析前、中、后整个检验过程,分析自动审核系统使用前后各质量指标的改变。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366 180份常规化学标本和160 119份化学发光标本用于自动审核规则的验证,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自动审核与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人工审核同期相比,对自动审核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其有效性。

结果

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和验证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历经9个月,366 180份常规化学标本4 496 425项测试项目,自动审核通过率从53.4%提高到87.0%,通过率最高的项目是GLU,通过率为98.3%,通过率最低的项目是CKMB,通过率为63.6%,报告审核的平均TAT从46.3 min至3.7 min,缩短97.7%。160 119份化学发光标本410 040项测试项目,自动审核通过率从40.2%提高到89.0%,通过率最高的项目是C肽(C-P),通过率为98.4%,通过率最低的项目是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通过率为58.7%。报告审核的平均TAT从14.6 min至3.3 min,TAT缩短77.4%。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6个月的验证期间,自动审核与人工审核符合率为100%。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自动审核与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人工审核同期相比,人员未增加,常规化学项目工作量增长了46.4 %,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从118 min至83 min,缩短41.9%;化学发光项目工作量增长了24.5%,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从131 min至86 min,缩短52.4%,未通过自动审核触发的规则及比例分别为NS 88.2%、SS 6.05%、DS 2.40%、LS 2.00、IS 0.97%、CS 0.43%;通过Aptio各模块检测并筛选出黄疸、脂血、溶血等血清指数异常和标识不当、标本量少等不合格标本的比例分别为7.13‰、5.39‰、2.20‰、0.17‰、0.15‰;常规化学报告不正确率从0.003 4‰(7/264 910)下降至0.000‰(0/387 828),化学发光报告不正确率从0.022‰(3/137 006)下降至0.000‰(0/170 713);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从68.5%升至100%,危急值标本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从112 min降至86.5 min,缩短29.5%,危急值报告确认TAT中位数从15.5 min降至2 min;员工满意度提高从85%上升至100%,人力减少1.5人。

结论

借助生化免疫自动化流水线中间体建立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可以对检验分析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TAT、减少差错率、均衡员工技术差异、降低审核工作压力、人力减少、提高了危急值报告的准确及报时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141-148)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血浆循环microRNA-30d(miR-30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入院的170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0例(男54例,女1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2例(男34例,女1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48例(男29例,女1
目的以CLSI-MM18A(病原菌DNA测序鉴定的解释指南)推荐的RPOB(利福平耐药)基因为参考标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和分型的水平的能力。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6年从临床分离的不同感染部位的55株NTM菌株,利用RPOB进行管家基因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同时利用MALDI-TOF MS技术对菌株进行鉴
目的探讨低色素性贫血对正常的妊娠期妇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6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建立生育档案的10~28周、空腹血糖(GLU)水平均正常的妊娠期妇女647例(其中血红蛋白Hb≥110 g/L 292例,血红蛋白Hb<110 g/L 355例),根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将选取的647例妊娠期妇女分为两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EMs占CD14+CD16+单核细胞百分比在AFP阴性及肿瘤体积≤3 cm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癌组82例、肝硬化(LC)组2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8名和健康对照(NC)组31例外周血TEMs占CD14+CD16+单核细胞百分比,同时采用美国雅培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其血浆AFP水平。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
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NDD)是一组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功能不完善、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NDD与遗传缺陷密切相关,近几年来,随着染色体芯片分析、靶向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等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NDD分子诊断率显著提高。鉴于NDD的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高可变性,在NDD的分子诊断工作中须灵活发挥各种分子诊断技术的优势、形成相应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在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的
目的研究海口新生儿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基因型构成,探讨利用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斑为标本进行新生儿地贫群体筛查的方法。方法实证研究的方式,2016年1至12月,采用机械抽样法,每日抽取25%~50%海口市30家医院出生的海口市户籍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标本,总计6 864份,行血红蛋白电泳,电泳实验结果异常标本,召回新生儿抽血,再行地贫基因检测,汇总数据分析滤纸干血斑标本行新生儿地贫群体筛查的可行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涉及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基因组学、出生缺陷等的基因检测在医学实验室普遍开展,下一代测序技术、数字PCR技术也得到及时应用,临床医疗决策对分子诊断的依赖度高,对分子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随着分子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及行业快速扩张,分子诊断的质量问题也随之凸显,其质量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值得医学实验室及监管部门重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85-87
期刊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 (MICA)基因多态性在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陵水县、琼中县、白沙县、乐东县、昌江县、东方市、海口市就诊的,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汉族、黎族T1DM患者各55例及健康体检者各55名(其中汉族T1D
目的探讨产前BoBs(BACs-on-Beads™)技术在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1 486份羊水标本以及临床表型疑似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患者血液样本8份,同时进行产前BoBs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检测,BoBs阳性结果进行SNP芯片检测。结果BoBs技术检测出1例DiGeorge综合征,3例22q11微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