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技术,观察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脑部默认网络(DMN)的重塑情况,探讨tDC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中枢机制。

方法

本研究选取PSCI患者18例(PSCI组)和健康受试者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tDCS刺激PSCI组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刺激强度2.0 mA,每次20 min,每日1此,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运用rs-fMRI观察PSCI患者DMN的改变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PSCI患者DMN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降低,左侧海马和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增高。经4周tDCS治疗,患者的MoCA评分[(24.1±2.5)分]显著升高,DMN中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明显增加,左侧海马功能连接较治疗前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PSCI患者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程度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PSCI患者存在大脑DMN异常,tDC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能够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MoCA评分,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脑DMN中后扣带回/楔前叶的功能连接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沉默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nicastrin(NCSTN)基因的表达,研究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干扰组转染特异性NCSTN-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转染等量转染试剂。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CSTN 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转染效率。运用Agilent人类全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由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2018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8个中心纳入22例TEN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22 ~ 75岁。采用rhTNFR:Fc 25 mg/次皮下注射治疗,首剂加倍,每3天1次,连续治疗6 ~ 8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7、10、13、16、19、22
皮肤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可极大提高生存率。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盲目活检。本共识总结了不同类型MM的皮肤镜主要表现,并简要概述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旨在为MM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依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女阴硬化性苔藓(VLS)皮损黑素细胞密度及表皮厚度的变化。方法2018年6 - 12月于北京医院皮肤科收集15例成年VLS患者外阴皮损组织,根据病理表现皮损分为初期组7例、后期组8例,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黑素细胞密度,测量表皮全层和细胞层厚度。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行外阴整形手术的15例成年女性的正常外阴皮肤作为对照组。结果初期组表皮黑素细胞密度为0.170 ± 0.0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及呼吸控制训练),每天训练2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改良Barthel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