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领中国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到希腊访演以来,听说每逢周末市中心的卫兵换岗仪式颇具特色,非常想亲临现场一睹为快,奈何总是公务繁忙,难以抽身。直至临回国的当天,正巧也赶上了个星期日,便匆忙搭车前去。
希腊卫兵的岗位设在议会大厦前的台阶上,平常只设二人。议会大厦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正规建筑,三角形楣顶上飘着国旗。它面对繁华的阿玛利亚斯大街,显得庄严肃穆。大厦的正面底座镶有一块大石碑,为著名的无名战士之墓,据说是为纪念1823年独立战争以及此后在多次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碑上刻有躺在灵柩上的士兵浮雕,石碑两侧分别用希腊文刻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两句著名格言:青山处处埋忠骨,白云无名做灵床。两名卫兵持枪笔挺直立在碑的两侧,时而迈着奇特的步伐交换位置,或托枪行走。他们永远身着一种名叫埃布佐纳斯的传统民族服装。这种服装很特别,从帽子里垂下两条长长的肩饰,外套袖子宽大,马甲上全是美丽的刺绣,靴子的前部有一个大的绣球。卫兵们照例不苟言笑,眼睛始终平视前方,不过他们的威严并不使游客感到神圣不可侵犯,谁想笑眯眯地走上前去与卫兵合影留念都悉听尊便。
卫兵平时每小时换岗一次,形式较为简单,只有星期日上午11时的换岗仪式堪称壮观。听说有时议会大厦在10时30分就会被警察实施交通管制,以防交通堵塞。那天我们赶到的时候广场前已经人声鼎沸,万头攒动了。男女警察正在客气地劝说游客不要滞留在广场中心,而成群的鸽子则在警察的哨音下高低盘旋,左右飞翔,俨然一派节日的气象。11时许,远处传来鼓乐齐鸣的声音。走在前面的是20名军乐团人士,皆着白色军礼服,后面是护旗手6人,最后是持枪的卫兵仪仗队。他们共计48名,分成两个方阵,每阵8行,每行3人。卫兵们迈着大步行走,脚板落地时很用力,数十人如此整齐划一的行动,再配上前面的鼓乐声响,产生出一种绝对震撼视听的效果。我注意到不少卫兵脸上已经冒汗了,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自信骄傲的神态。
队伍走进广场后,依次在南侧排列停当。乐队奏起国歌。此时全场肃静,连维持秩序的警察也向无名战士墓行军礼致敬。随后换岗的卫兵在带岗军官的引导下离开队伍,走到正在执勤的卫兵面前,进行了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接仪式,带岗军官再把下岗的卫兵带回队列。在此期间只听到游客的相机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
换岗仪式结束了,仪仗队原路返回。令人惊讶的是,议会大厦与军营的距离将近一公里,可是全体人员精神丝毫不减,鼓乐照奏,步伐依旧,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面对眼前的情景,我不由得想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换岗仪式。著名的英国白金汉宫的近卫军换岗早就闻名遐迩,而去摩纳哥的游客除了到赌城开开眼界外,另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看中午的卫兵换岗。去年有幸到北欧开会,在丹麦、瑞典、挪威的皇家王宫前也看到了类似的仪式,只不过他们的服装更接近军礼服,颜色更为醒目,帽子更为夸张,给人一种身处童话王国的感觉。有的地方还配有马队,装备着古炮,大大增添了演练的难度。
联想到北京天安门前每天的升降国旗仪式,我觉得,东西方文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威武的仪仗队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国家的智慧和力量,把它和国旗国歌组合在一起,尤其显示出一个民族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本国人看了自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外国人看了也都肃然起敬,感受到另一种文化底蕴的冲击,而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看,这一独特的仪式为原本就丰富多彩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
希腊卫兵的岗位设在议会大厦前的台阶上,平常只设二人。议会大厦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正规建筑,三角形楣顶上飘着国旗。它面对繁华的阿玛利亚斯大街,显得庄严肃穆。大厦的正面底座镶有一块大石碑,为著名的无名战士之墓,据说是为纪念1823年独立战争以及此后在多次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碑上刻有躺在灵柩上的士兵浮雕,石碑两侧分别用希腊文刻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两句著名格言:青山处处埋忠骨,白云无名做灵床。两名卫兵持枪笔挺直立在碑的两侧,时而迈着奇特的步伐交换位置,或托枪行走。他们永远身着一种名叫埃布佐纳斯的传统民族服装。这种服装很特别,从帽子里垂下两条长长的肩饰,外套袖子宽大,马甲上全是美丽的刺绣,靴子的前部有一个大的绣球。卫兵们照例不苟言笑,眼睛始终平视前方,不过他们的威严并不使游客感到神圣不可侵犯,谁想笑眯眯地走上前去与卫兵合影留念都悉听尊便。
卫兵平时每小时换岗一次,形式较为简单,只有星期日上午11时的换岗仪式堪称壮观。听说有时议会大厦在10时30分就会被警察实施交通管制,以防交通堵塞。那天我们赶到的时候广场前已经人声鼎沸,万头攒动了。男女警察正在客气地劝说游客不要滞留在广场中心,而成群的鸽子则在警察的哨音下高低盘旋,左右飞翔,俨然一派节日的气象。11时许,远处传来鼓乐齐鸣的声音。走在前面的是20名军乐团人士,皆着白色军礼服,后面是护旗手6人,最后是持枪的卫兵仪仗队。他们共计48名,分成两个方阵,每阵8行,每行3人。卫兵们迈着大步行走,脚板落地时很用力,数十人如此整齐划一的行动,再配上前面的鼓乐声响,产生出一种绝对震撼视听的效果。我注意到不少卫兵脸上已经冒汗了,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自信骄傲的神态。
队伍走进广场后,依次在南侧排列停当。乐队奏起国歌。此时全场肃静,连维持秩序的警察也向无名战士墓行军礼致敬。随后换岗的卫兵在带岗军官的引导下离开队伍,走到正在执勤的卫兵面前,进行了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接仪式,带岗军官再把下岗的卫兵带回队列。在此期间只听到游客的相机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
换岗仪式结束了,仪仗队原路返回。令人惊讶的是,议会大厦与军营的距离将近一公里,可是全体人员精神丝毫不减,鼓乐照奏,步伐依旧,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面对眼前的情景,我不由得想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换岗仪式。著名的英国白金汉宫的近卫军换岗早就闻名遐迩,而去摩纳哥的游客除了到赌城开开眼界外,另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看中午的卫兵换岗。去年有幸到北欧开会,在丹麦、瑞典、挪威的皇家王宫前也看到了类似的仪式,只不过他们的服装更接近军礼服,颜色更为醒目,帽子更为夸张,给人一种身处童话王国的感觉。有的地方还配有马队,装备着古炮,大大增添了演练的难度。
联想到北京天安门前每天的升降国旗仪式,我觉得,东西方文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威武的仪仗队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国家的智慧和力量,把它和国旗国歌组合在一起,尤其显示出一个民族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本国人看了自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外国人看了也都肃然起敬,感受到另一种文化底蕴的冲击,而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看,这一独特的仪式为原本就丰富多彩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