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井冈山》饱含民族精神,彰显着毛泽东思想的魅力,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尤其在处理毛泽东这一形象上,既展现他的雄才大略,又展现他的诗人情怀、机智幽默等多重性格。
关键词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胜利的起点 红色的摇篮
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为了纪念这特别的日子,中央一套黄金时间于7月23日起隆重播出36集电视剧《井冈山》,该剧播出后。在全国亿万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时此刻仿佛把人们带到了1927年的大革命初期的那个境地,不禁使人们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再现了当年的宏伟历史画卷: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也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何谓“井冈山精神”?观罢此剧,我们深切地领悟到: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又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党指挥枪”的英明论断。怎样才能夺取政权?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该剧剧情是这样的: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失败。面临着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危局,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七天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武装的第一面军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利。
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攻打长沙退守文家市,率部转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寻求立足。途经三湾时。毛泽东在与余洒度等人的斗争中,将队伍进行了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的建军原则,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在贺子珍等人的帮助下,毛泽东得到了井冈山“绿林”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使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立住了脚。
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倡导实践调查研究,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三大任务”等人民军队等建军原则:在通过“水口建党”等措施加强军队内部党的建设的同时,抓紧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遂川等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蓬勃发展之时,陈浩的叛变使毛泽东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贯彻中央“左”倾盲动政策,把毛泽东开除出党,使之迫走湘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遭受巨大损失,史称“三月失败”。
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一战中伤亡惨重。朱德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拔起残破的军旗,发誓一定要把这面军旗扛下去。他的决心得到了陈毅的支持,两人率领起义部队余部始终坚持艰苦卓绝地斗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湘南暴动,历经周折和磨难,与毛泽东在井冈山砻市胜利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在朱毛的领导下,采取灵活的“十六字诀”作战方针,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数次“会剿”,接连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大捷,使根据地的建设扩大到了六个县的区域,成立了湘赣边界人民政府。
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勃地进入全盛时期时。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贯彻分兵向湘南进军的盲动政策,使红29团全军覆没,加之袁崇全的叛变,队伍几乎濒临绝境,根据地再次惨遭浩劫,史称“八月失败”。毛泽东临危不乱、立持异议,日夜兼程,亲自迎接朱德等上山。留守井冈山的何挺颖、朱云卿等带领军民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彭德怀等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也来到井冈山,使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
对“朱毛红军”起初不以为然的蒋介石终于亲自披挂上阵,接连不断地调动重兵从“进剿”到“会剿”。面对强敌,朱毛决定留彭德怀守山。自领主力转战赣南,以求“围魏救赵”。但终因敌强我寡,井冈山失守。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部队中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加之留苏归来的刘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论”,攻击毛泽东,致使毛泽东在“七大”上落选,被迫离开红四军。
中央的“九月来信”纠正了红四军内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陈毅亲往闽西请毛泽东回到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上。红四军“九大”即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红军两年多来在井冈山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集中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一根本性问题。会后,针对林彪在新年贺信中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又洋洋洒洒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光辉篇章。至此。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已初现雏形。
《井冈山》第一次用重笔刻画了有争议的人物袁文才、王佐。据说,这两个人在民间,有许多让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而历史剧《井冈山》将首次用客观、还原历史的方法描绘这两个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用导演金韬的话来说就是:“井冈山革命时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他们同样为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忽略他们对历史事件本身是不公正的。”据悉,《井冈山》不光描写袁文才、王佐等以前银幕着墨较少的人物,还对贺子珍、“八月失败”、“三月失败”等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描述。由此,此剧增加了不少新颖的看点。
今天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倾听历史山谷的回声。“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里想你心里明。”在少年时学唱的歌曲,直至今天我才理解了其中的真实涵义,真实地体会到毛泽东的伟大、英明。观看《井冈山》全剧,不由深刻地体会到该剧是以全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艺术、完整地展现这一恢弘的英雄史诗。真实地还原历史,展现一代伟人别样的风采。体现了“朱毛不能分,朱毛也不会分”的伟大真理,展示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民军队创建史。以使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新的弘扬。该剧是一幅完整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一段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存亡力挽狂澜的风雨历程:一代伟人铁骨柔肠里鲜为人知的非常情怀:一曲汇集历史山谷回声的英雄赞歌。
关键词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胜利的起点 红色的摇篮
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为了纪念这特别的日子,中央一套黄金时间于7月23日起隆重播出36集电视剧《井冈山》,该剧播出后。在全国亿万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时此刻仿佛把人们带到了1927年的大革命初期的那个境地,不禁使人们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再现了当年的宏伟历史画卷: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也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何谓“井冈山精神”?观罢此剧,我们深切地领悟到: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又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党指挥枪”的英明论断。怎样才能夺取政权?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该剧剧情是这样的: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失败。面临着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危局,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七天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武装的第一面军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利。
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攻打长沙退守文家市,率部转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寻求立足。途经三湾时。毛泽东在与余洒度等人的斗争中,将队伍进行了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的建军原则,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在贺子珍等人的帮助下,毛泽东得到了井冈山“绿林”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使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立住了脚。
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倡导实践调查研究,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三大任务”等人民军队等建军原则:在通过“水口建党”等措施加强军队内部党的建设的同时,抓紧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遂川等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蓬勃发展之时,陈浩的叛变使毛泽东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贯彻中央“左”倾盲动政策,把毛泽东开除出党,使之迫走湘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遭受巨大损失,史称“三月失败”。
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一战中伤亡惨重。朱德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拔起残破的军旗,发誓一定要把这面军旗扛下去。他的决心得到了陈毅的支持,两人率领起义部队余部始终坚持艰苦卓绝地斗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湘南暴动,历经周折和磨难,与毛泽东在井冈山砻市胜利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在朱毛的领导下,采取灵活的“十六字诀”作战方针,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数次“会剿”,接连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大捷,使根据地的建设扩大到了六个县的区域,成立了湘赣边界人民政府。
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勃地进入全盛时期时。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贯彻分兵向湘南进军的盲动政策,使红29团全军覆没,加之袁崇全的叛变,队伍几乎濒临绝境,根据地再次惨遭浩劫,史称“八月失败”。毛泽东临危不乱、立持异议,日夜兼程,亲自迎接朱德等上山。留守井冈山的何挺颖、朱云卿等带领军民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彭德怀等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也来到井冈山,使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
对“朱毛红军”起初不以为然的蒋介石终于亲自披挂上阵,接连不断地调动重兵从“进剿”到“会剿”。面对强敌,朱毛决定留彭德怀守山。自领主力转战赣南,以求“围魏救赵”。但终因敌强我寡,井冈山失守。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部队中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加之留苏归来的刘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论”,攻击毛泽东,致使毛泽东在“七大”上落选,被迫离开红四军。
中央的“九月来信”纠正了红四军内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陈毅亲往闽西请毛泽东回到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上。红四军“九大”即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红军两年多来在井冈山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集中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一根本性问题。会后,针对林彪在新年贺信中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又洋洋洒洒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光辉篇章。至此。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已初现雏形。
《井冈山》第一次用重笔刻画了有争议的人物袁文才、王佐。据说,这两个人在民间,有许多让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而历史剧《井冈山》将首次用客观、还原历史的方法描绘这两个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用导演金韬的话来说就是:“井冈山革命时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他们同样为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忽略他们对历史事件本身是不公正的。”据悉,《井冈山》不光描写袁文才、王佐等以前银幕着墨较少的人物,还对贺子珍、“八月失败”、“三月失败”等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描述。由此,此剧增加了不少新颖的看点。
今天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倾听历史山谷的回声。“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里想你心里明。”在少年时学唱的歌曲,直至今天我才理解了其中的真实涵义,真实地体会到毛泽东的伟大、英明。观看《井冈山》全剧,不由深刻地体会到该剧是以全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艺术、完整地展现这一恢弘的英雄史诗。真实地还原历史,展现一代伟人别样的风采。体现了“朱毛不能分,朱毛也不会分”的伟大真理,展示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民军队创建史。以使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新的弘扬。该剧是一幅完整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一段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存亡力挽狂澜的风雨历程:一代伟人铁骨柔肠里鲜为人知的非常情怀:一曲汇集历史山谷回声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