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下三维可视化定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系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辅助下三维可视化重建定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37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进行CT引导下乳腺穿刺定位针等穿刺定位;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进行人工智能系统辅助下的三维可视化重建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灶定位准确率、手术方式选择(肺叶切除手术、肺段切除手术或肺楔形切除手术)及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肺野外周型病灶,观察组与对照组肺癌患者的手术病灶定位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野内侧型病灶,观察组肺癌患者的手术病灶定位准确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楔形切除手术)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9,P>0.05);观察组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肺段切除手术、肺叶切除手术)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4.217,P<0.05);观察组肺癌患者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三维可视化重建定位,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病灶定位准确率,降低手术的难度和困扰及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施行精准手术治疗,对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保护肺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三维显示技术能够提供物体深度信息,还原真实场景中的遮挡关系,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其中全视差光场显示技术能够还原三维物体的光场信息,重构具有全视差、真彩色、高动态的三维图像,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三维显示技术之一。然而,目前全视差光场显示系统还存在像质不高、图像跳变、视场角受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全视差光场显示系统的性能提升展开研究,以实现高质量的三维显示效果
目的 探讨选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疼痛度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髌骨软化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2例)患者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行盐酸氨基葡萄糖、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等.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为(7.51±0.52)mg/L、IL-6水平为(145.71±50.18)ng/L、TNF-α水平为(1.11±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治疗硬核白内障(HN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45例行FLACS治疗的HNC患者为观察组,并与行传统超声乳化术(PHACO)的对照组45例HNC患者进行对比,各以一只术眼作为研究眼,对其手术情况、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超声功率(15.18±2.48)%vs(19.74±3.08)%低,实际超声乳化时间(63.31±9.52)s vs(81.36±10.71)s与有效超声乳化时间(13.07±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一期置入输尿管软镜鞘的成功率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术前两周放置输尿管支架管,观察组则在输尿管镜直视下一期置入输尿管软镜鞘,比较两组输尿管软镜鞘置入成功率、围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尿管软镜鞘置入成功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