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生成及发展

来源 :现代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国成立后政体的根本转换以及社会的急剧转型,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生成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经历了从最初借鉴外国到结合国情加以修正与选择的过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宏观法令与办学实践两个层面上得以基本确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现代大学制度虽不断受到冲击,但仍发挥重要作用。反思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我们认为应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大学自治制度并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保障广大教师作为大学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AC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ACH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8例病灶均为单侧单发、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最大径1. 2~10. 9 cm,实质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及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骼肌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四肢近端对称性肌无力
结合目前预防医学成人教育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就预防医学专升本成人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以适应现代公共卫生领域发展的需求。
目的探讨在眼眶部磁共振行扩散序列扫描时,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对磁敏感伪影的改善作用。方法对因眶部占位性病变(经临床体检或CT证实)来做眼眶磁共振扫描的35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