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物价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反映了需求面不足和供给面过剩的宏观总体格局。但综合各种因素,受极端天气、美欧量化宽松政策等因素影响,本轮通胀反弹的时间窗口将有所提前。在经济增长反弹之前,通胀率先反弹将对进一步稳增长政策形成掣肘,建议下一步仍需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一、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回落
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回落4.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3%,农村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3%。9月份,翘尾因素拉动CPI上涨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CPI上涨1.7个百分点。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平均上涨2.8%,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
2、食品价格增速与非食品价格增速出现分化
9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 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6%;居住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3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0.4%,两类价格对CPI的贡献率为62%。非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为58.4%,比上月扩大12.4个百分点,虽然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突出,但非食品的贡献率有所增大,预示物价上涨的范围有所扩大。9月份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有:第一,9月份天气状况较好,农产品生产和运输条件较好,食品价格明显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的回落是9月份物价回落的主要原因;第二,9月份翘尾因素为0.2%,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滑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回落1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收窄0.1个百分点;从分类别看,9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1-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5%,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9月份PPI延续下跌态势,主要原因有:第一,工业生产增速低位运行,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乏力,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9.2%,虽然比上月增速有所扩大,但增速依然较低,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的需求效应较弱;第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低位运行,9月份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1%,对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下拉作用明显;第三,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翘尾因素较低,9月份翘尾因素为-1.6%。
三、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过快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9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延续下跌态势,环比呈小幅上涨态势。9月份,PPIRM同比下降4.1%,降幅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回落14.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月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1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8.3%,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8%。1-9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5%,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
四、对后期物价走势的初步判断
1、支撑未来物价上涨的因素
未来一个时期,存在诸多因素支撑价格水平上涨:第一,近期虽然食品价格涨幅有所下降,但非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扩大,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对CPI的贡献率达到58.4%,比上月扩大12.4个百分点,预示物价上涨的范围有所扩大;第二,由于冬季猪肉需求增加和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一改前期的下跌态势,恢复性上涨,9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07个百分点,后期猪肉价格有望延续上涨态势;第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于8月10日和9月11日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两次总共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940元和91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70元和0.78元,油价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生产和流通成本;第四,为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于9月13日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不变,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正式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将超低利率期限指引延长至2015年中期,现有扭曲操作等维持不变,欧洲稳定机制启动,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第五,近期国内货币环境趋于宽松,9月份货币供应增速一改前期的趋稳态势,增速有所扩大。9月末,M2同比增长14.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7.3%,比上月末高2.8个百分点,央行于6月8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7月6日分别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0.25和0.31个百分点,2月24日和5月18日两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两次共释放资金约8500亿元左右,货币政策从数量宽松转向价格宽松;第六,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2年的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均为每百斤102元,与比2011年相比,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第七,今年以来,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已有29个省份召开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听证会,部分省份也推进了水价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升物价上涨预期;第八,近期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稳,地缘政治推高国际油价,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扬,9月份,CRB期货价格指数月均值为580.7,环比上升3.2%,加大了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9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0%,比上月大幅上升4.9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低于临界点后,本月重新回到50%以上,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整体水平由降转升,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有所加大。
2、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的因素
同时也存在诸多因素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第一,10月份,CPI翘尾因素为0.1%,比9月份降低0.1个百分点;第二,近期经济延续缓中趋稳态势,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较轻。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各季增速延续回落态势。从三大需求看,2012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比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1%,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出口增长7.4%,比去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第三,自2011年10月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明显回落,尤其是3月份以来PPI同比负增长,PPI与CPI倒挂,9月份,PPI比CPI低6.0个百分点,有利于减轻上游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压力;第四,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增产。全国夏粮总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早稻总产量3329万吨,比上年增加53.6万吨,增长1.6%;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助于稳定粮食和其它食品的价格。
3、展望与建议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拉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预计10月份物价同比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初步判断CPI同比上涨2.0%左右,PPI同比下降3.1%左右,下降幅度比上月明显收窄。当前物价增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完成今年预期目标应该万无一失,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通胀反弹的时间窗口提前,在经济尚未反弹的条件下,通胀率先反弹,将对未来实施进一步稳增长政策形成掣肘,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建议未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进一步提高货币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一、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回落
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回落4.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3%,农村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3%。9月份,翘尾因素拉动CPI上涨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CPI上涨1.7个百分点。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平均上涨2.8%,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
2、食品价格增速与非食品价格增速出现分化
9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 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6%;居住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3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0.4%,两类价格对CPI的贡献率为62%。非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为58.4%,比上月扩大12.4个百分点,虽然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突出,但非食品的贡献率有所增大,预示物价上涨的范围有所扩大。9月份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有:第一,9月份天气状况较好,农产品生产和运输条件较好,食品价格明显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的回落是9月份物价回落的主要原因;第二,9月份翘尾因素为0.2%,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滑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回落1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收窄0.1个百分点;从分类别看,9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1-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5%,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9月份PPI延续下跌态势,主要原因有:第一,工业生产增速低位运行,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乏力,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9.2%,虽然比上月增速有所扩大,但增速依然较低,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的需求效应较弱;第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低位运行,9月份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1%,对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下拉作用明显;第三,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翘尾因素较低,9月份翘尾因素为-1.6%。
三、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过快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9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延续下跌态势,环比呈小幅上涨态势。9月份,PPIRM同比下降4.1%,降幅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回落14.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月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1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8.3%,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8%。1-9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5%,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
四、对后期物价走势的初步判断
1、支撑未来物价上涨的因素
未来一个时期,存在诸多因素支撑价格水平上涨:第一,近期虽然食品价格涨幅有所下降,但非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扩大,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对CPI的贡献率达到58.4%,比上月扩大12.4个百分点,预示物价上涨的范围有所扩大;第二,由于冬季猪肉需求增加和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一改前期的下跌态势,恢复性上涨,9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07个百分点,后期猪肉价格有望延续上涨态势;第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于8月10日和9月11日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两次总共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940元和91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70元和0.78元,油价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生产和流通成本;第四,为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于9月13日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不变,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正式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将超低利率期限指引延长至2015年中期,现有扭曲操作等维持不变,欧洲稳定机制启动,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第五,近期国内货币环境趋于宽松,9月份货币供应增速一改前期的趋稳态势,增速有所扩大。9月末,M2同比增长14.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7.3%,比上月末高2.8个百分点,央行于6月8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7月6日分别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0.25和0.31个百分点,2月24日和5月18日两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两次共释放资金约8500亿元左右,货币政策从数量宽松转向价格宽松;第六,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2年的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均为每百斤102元,与比2011年相比,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第七,今年以来,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已有29个省份召开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听证会,部分省份也推进了水价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升物价上涨预期;第八,近期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稳,地缘政治推高国际油价,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扬,9月份,CRB期货价格指数月均值为580.7,环比上升3.2%,加大了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9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0%,比上月大幅上升4.9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低于临界点后,本月重新回到50%以上,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整体水平由降转升,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有所加大。
2、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的因素
同时也存在诸多因素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第一,10月份,CPI翘尾因素为0.1%,比9月份降低0.1个百分点;第二,近期经济延续缓中趋稳态势,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较轻。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各季增速延续回落态势。从三大需求看,2012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比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1%,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出口增长7.4%,比去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第三,自2011年10月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明显回落,尤其是3月份以来PPI同比负增长,PPI与CPI倒挂,9月份,PPI比CPI低6.0个百分点,有利于减轻上游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压力;第四,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增产。全国夏粮总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早稻总产量3329万吨,比上年增加53.6万吨,增长1.6%;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助于稳定粮食和其它食品的价格。
3、展望与建议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拉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预计10月份物价同比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初步判断CPI同比上涨2.0%左右,PPI同比下降3.1%左右,下降幅度比上月明显收窄。当前物价增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完成今年预期目标应该万无一失,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通胀反弹的时间窗口提前,在经济尚未反弹的条件下,通胀率先反弹,将对未来实施进一步稳增长政策形成掣肘,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建议未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进一步提高货币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