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在新时代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需要坚定不移抓基层打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服务大局抓体制,强化功能抓设置,夯实基础抓规范,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把党的建设落到实处。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力。一是抓组建。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持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对党组织组建难度较大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落实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党委(党组)责任和党员干部“一岗双责”,通过年审登记查党建、监督管理问党建、评比表彰看党建等方法,让党组织能够嵌入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二是抓设置。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因地制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针对城市社区流动党员多、群体较复杂的情况,可探索以兴趣爱好、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为纽带建立功能型党组织。三是抓支部。对党支部建设情况一个一个过筛,以问题为导向每年推动整改一批,持续做、反复抓,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巩固,推动党支部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党支部工作标准,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表彰先进、整顿后进,推动争当合格党支部。
选好配强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一是选用。做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要党性强、品行优、作风好,熟悉本单位本行业的业务,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要重视基层党建的工作岗位,把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放在基层党建工作岗位上去锻炼,把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成长。二是培养。把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养规划,把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务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加大岗位交流、挂职锻炼、人员储备的力度,做到系统培养、科学培养。三是整合。在乡镇(街道)可设立党群办,落实相应编制和职数,将涉及基层组织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力量进行整合,做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同时,要配齐配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行业领域的党建工作力量,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基层党组织办事机构,合理配备专职党务干部。
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注重新技术运用。打破传统党建“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鼓励和支持基层运用“互联网 ”的方式,强化党员教育功能,提升党员信息化管理水平,方便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推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海量的互联网党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防止重复建设。二是注重新问题化解。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遇到的新問题最为集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可以每年梳理出党员教育管理最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化解,不断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机制。三是注重新党员发展。提高新党员发展工作的政治站位,梳理近年来新党员发展的情况,对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掌握新党员发展的趋势,明确新党员发展的重点。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防止“带病入党”“人情党员”“近亲繁殖”等现象发生,既要组织入党,更要思想入党,不断强化党员意识。
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能力。一是职权下放。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基层。要围绕增强领导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各个方面的职权资源下沉,强化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把为群众经常性具体服务的资源、经费和力量尽量交给与群众最贴近的基层党组织,把各项惠民政策、项目以党组织为主渠道来落实。二是基层减负。强化统筹协调,对基层承办的各项事务、服务进行统筹安排,对投入到基层的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对需基层摸排上报的信息实行大数据管理,让基层有足够时间精力联系服务群众。三是强化保障。农村产业发展、城市开发建设等要同步落实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并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中心。对基层治理能力突出的村(社区)干部,要给予政策渠道,择优选拔为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持续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切实增强岗位的吸引力。
(作者系中共北碚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力。一是抓组建。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在哪里,持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对党组织组建难度较大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落实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党委(党组)责任和党员干部“一岗双责”,通过年审登记查党建、监督管理问党建、评比表彰看党建等方法,让党组织能够嵌入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二是抓设置。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因地制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针对城市社区流动党员多、群体较复杂的情况,可探索以兴趣爱好、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为纽带建立功能型党组织。三是抓支部。对党支部建设情况一个一个过筛,以问题为导向每年推动整改一批,持续做、反复抓,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巩固,推动党支部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党支部工作标准,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表彰先进、整顿后进,推动争当合格党支部。
选好配强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一是选用。做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要党性强、品行优、作风好,熟悉本单位本行业的业务,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要重视基层党建的工作岗位,把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放在基层党建工作岗位上去锻炼,把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成长。二是培养。把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养规划,把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务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加大岗位交流、挂职锻炼、人员储备的力度,做到系统培养、科学培养。三是整合。在乡镇(街道)可设立党群办,落实相应编制和职数,将涉及基层组织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力量进行整合,做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同时,要配齐配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行业领域的党建工作力量,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基层党组织办事机构,合理配备专职党务干部。
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注重新技术运用。打破传统党建“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鼓励和支持基层运用“互联网 ”的方式,强化党员教育功能,提升党员信息化管理水平,方便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推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海量的互联网党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防止重复建设。二是注重新问题化解。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遇到的新問题最为集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可以每年梳理出党员教育管理最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化解,不断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机制。三是注重新党员发展。提高新党员发展工作的政治站位,梳理近年来新党员发展的情况,对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掌握新党员发展的趋势,明确新党员发展的重点。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防止“带病入党”“人情党员”“近亲繁殖”等现象发生,既要组织入党,更要思想入党,不断强化党员意识。
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能力。一是职权下放。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基层。要围绕增强领导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各个方面的职权资源下沉,强化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把为群众经常性具体服务的资源、经费和力量尽量交给与群众最贴近的基层党组织,把各项惠民政策、项目以党组织为主渠道来落实。二是基层减负。强化统筹协调,对基层承办的各项事务、服务进行统筹安排,对投入到基层的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对需基层摸排上报的信息实行大数据管理,让基层有足够时间精力联系服务群众。三是强化保障。农村产业发展、城市开发建设等要同步落实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并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中心。对基层治理能力突出的村(社区)干部,要给予政策渠道,择优选拔为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持续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切实增强岗位的吸引力。
(作者系中共北碚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