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期刊与专利文献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资源中近20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总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方剂中的用药规律、核心药物配伍及发现新方,在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Cytoscape等数据库对其核心药物进行信号通路(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构建靶基因-信号通路关系网络.结果 通过对81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到常用药物32味,其中薏苡仁、黄柏使用频次最高;四气统计以寒、温、平为主;五味统计主要以苦、甘、辛为主;归经统计主要归为肝、脾、胃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24个,其中黄柏、薏苡仁与黄柏、苍术居前2位;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共计42个;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11首新处方;对核心药对黄柏、薏苡仁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前10位靶点基因分别是IL-6、MMP3、CCND1、MMP1、CXCL10、MMP9、FOS、SPP1、VEGFA、PTGS2;KEGG富集通路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等信号通路.结论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方剂多以清热、利水燥湿、祛风湿、通络止痛为主,其核心药物配伍活性成分主要通过干扰IL-6、MMP3等靶基因及调节IL-17等信号通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