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梅花有旧盟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藏一幅陆小曼画的山水,大约是她自己满意的作品,曾在1941年的个展上展出,画的右下角钤了方压角章,印文为“我与梅花有旧盟”。我纳闷,画上无一处梅花影子,干吗盖这章,想必另有隐情。后来才明白小曼的母亲吴曼华是位画家,又名梅寿,而小曼的小名叫小梅,画画也受其母的影响,应该算与梅花有因缘旧盟吧,再说翁瑞午有个影梅书屋,也很难脱得了干系。
  先父爱梅,爱的是纸上梅花,案头除了工具书外便是這本印刷的陈叔通《百梅集》。儿时记得墙上挂了幅梅花,乡前辈房毅所绘,梅干倾下而疏萼几点凌寒独妍,配着先父所书主席诗联,诸如“梅花喜欢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挂到了八十年代。不料,先父某天上班回家一言不发,沉默半晌又独自喝起闷酒来,酒酣之际起身一把扯下墙上的梅花,撕个稀烂,全家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不日母亲才告知我这件憾事,父亲原有出国考察的机会,填报审批文件时在有无海外亲属与关系一栏填写了“无”,听说被人检举后查实,因隐瞒组织取消了资格,出国成了泡影。那天我问父亲干吗迁怒于这张梅花图,父亲苦笑说:“你不觉得画上梅枝全倒了?我倒了大霉啊!”真是无语,倒霉事竟然与梅花的形态扯上了关系,父亲毕竟是斯文扫地年代过来的“知识分子”,面对伤害也不敢回应,心存对宿命的敬畏,却用偏激的手段毁了那张倒梅画,以宣泄心中的惆怅,从此不见老父再有爱梅的情结,性情也大不如前。
  我的忘年交郑逸梅曾说过一个掌故。某岁仲夏,逸老去梅景书屋看望同学吴湖帆,吴见逸老手中持扇,打开一看,是章太炎的书法,见另一面空白,自告奋勇要补空,忽然表情严肃地问:“给你画个折枝梅花忌讳吗?”逸老笑逐颜开:“弗碍!弗碍!”原来折枝梅花一般不给年长者画,怕有折寿的附会,故吴怕逸老误解,先问清楚才敢画。
  记得中学读过一篇《病梅馆记》,那个一肚皮不合时宜的龚定庵,对于文人画士崇尚以曲欹、疏影为美的梅桩盆景,统统斥之病梅,准备辟个病梅馆来誓疗之,还要用毕生精力收集那些病梅,解开绳之以梅的棕缚,还其原生状态。这些耐人寻味的话语又何尝不是龚定庵想要表达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我与先父大约也有几分精神遗存,不变的仍是爱梅天性,也不分倒枝直杆,而且爱得饱满。曾驱车徽州购回一株朱砂红梅老桩,置于阳台辟圃以栽,倒也数度花开,大约没几年竟成了枯枝朽木。基于自己的偏好,大老远带回都市,本身已改变了它生存的环境,加之平时呵护不力,备受旱涝煎熬,只在冬季问问梅花消息,对自然法则而言,“意外”必定如期而至。梅花咱养不活,不必苛求,还是回到纸上吧,文窗无俚,重新收拾老父存玩的梅花旧笺以开襟抱。从清代至近代真是琳琅满目,洋洋数百张,最可流连者为八张一组的“梅花喜神”笺,图案取自吴湖帆家藏宋刻《梅花喜神谱》,为吴妻潘静淑的嫁妆,以致吴把自己斋号也改为“梅景书屋”,谱按梅花从蓓蕾至烂漫的百种姿态,以极简风格呈现,叹为观止。
  冬夜玩笺,暗香缥缈若浮纸上,惜乎今人都是低头一族,尚有几人恋此美笺传书?
  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十四岁那年  奶奶的娘家在一座山谷里。那一年,奶奶的母亲还健在,我叫老太。去老太家,也不是很远,大半天就可以走到。  山里的路耐走,一山走完,又一山。也有半拉子山,裸露着红土,像被谁劈了一刀。路边都是庄稼地,豌豆开白色的、紫色的花,土豆也跟着开这两种颜色的花,亲戚似的。  进了村,大路两边高高的台子上才是人家的院落。每一道斜坡上去,都有一户人家,庄门口的花草静静生长,也有杏树,青杏儿核桃大,繁繁骑
时间是最伟大的魔术师。光阴流转,让再平常不过的物件变得隽永风流。  留下旧东西不是一個去芜存菁的过程,所留对象蕴含的记忆当然也不会全然美好。多年以后审视摩挲旧物,对我来说,往往意味着自己与人生某些部分的和解与释然。  我的旧东西不但多,而且大都保存完好。女儿的乳牙、口水巾,热恋时情人传真来的思念信,生日时收到的一双胶鞋,小时候家里用的汤碗,母亲给我亲手缝的内裤,十七年前在外地录音时从路边工地捡的一
有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里匆匆走过我们  它有急事  它从雨中汲取生命  犹如果园里黑色的山雀  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  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  和我们一样  它在等待着那瞬间  当雪花在天空中綻开
@Alieen琼:始终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除了满足虚荣心外毫无意义,别把性子直当作伤人的借口,不是所有人都會一直包容你。遇事不随意指责,懂得换位思考,与人争吵时忍住让对方最崩溃的话……高情商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不过是始终把别人装在心里。  @苏岑:小时候脸皮薄,别人两句硬话就要哭出泪来。后来慢慢面子坚硬起来,各种冷嘲热讽可以假装听不见。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没资格优雅地活着。所以,什么时候能厚着脸皮
作为○○后,青春是需要奋斗的。等等?我在跟谁斗?是时间啊。时间,最漫长也最短暂,分秒必争。  我的一天,从“斗”中开始。  每天早晨,我都会从美梦中被闹钟惊醒。我揉揉头发,打个哈欠,循着那一点曦光装备自己,校服防御get,扶着床走到门口,“啪”地打开电灯开关。大约十秒后,舍友们才坐起身来,窸窸窣窣开始穿衣服。我已拿好牙膏牙刷,窜到阳台上,用清冷的水彻底浇灭睡意。“呼噜呼噜”水管直叫,我心道“不好”
茨平,原名王春生,江西宁都人,现居佛山。2011年开始写作,文字散见于《星火》《作品》 《西部》《散文》《野草》《文学报》《山西文学》《黄河文学》《清明》《文学港》等刊。01  教语文的刘老师每回布置的作文题目都是《我的梦想》。  别说这题目俗,那时候兴这个。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里出来,我也就不好怪老师了。同学们呢?同学们更不会怪,几乎不用思考,就顺着这个思维模式纷纷写上,我的梦想是當老师、当医生
妞妞是一只非纯种的波斯猫,浑身洁白,没有一丝杂毛,只是没有纯种波斯猫应该具备的一蓝一绿的眼睛。  妞妞来到我们家的时候,刚出生四周左右,躺在我的手里,尚盖不满一个掌心。她还不会吃东西。我们不知该怎样喂食,最后只好用一只废弃了的注射器,给她往嘴里注射从超市里买来的牛乳。  妞妞甚至不知道怎样睡觉。她躺在地毯上,头和尾两头高高翘起,像是冬天枯死在枝头的一只僵硬的虫子,让人担忧她在这样的姿势里,怎样能得
冯杰被称为是在中国台湾获奖最多的作家。他文如其人,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笔下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他亲自种到土里,浇水施肥、耐心等待之后长出来的。所以,读冯杰的文字,可以抵抗饥饿感。读冯杰多了,会对中国的乡村产生感情,就像是到了冯杰的家里走了一趟亲戚一样。  “白馍”专指白面馒头,这话一说就等于白说。  在村里,玉米面蒸的馍叫黄馍,其他馍叫杂面馍、黑馍、黑窝窝。这种归类编制上近似正规军、伪军、杂牌军之称
本栏主持 :慧超  1.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3.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0月︱  经典读书会︱  推荐书目︱  《纳兰词》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收录了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  《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
本期客座主编:  瞿新华,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担任编剧、制片人拍摄了《黑冰》《忠诚》等电视连续剧二十余部。曾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人,上海十佳、全国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所创作和改编的《纸月亮》《忠诚》等影视剧、广播剧十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火车在黎明时到达》等作品十次荣获国家级评奖一等奖;出版有剧作集《云朵上的鸽子树》等七部;创作的话剧《歌唱祖国》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