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地区婴幼儿反复喘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上海浦江地区婴幼儿(<3岁)反复喘息(发作次数≥3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因喘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进行诊治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共262例。根据喘息发作次数分为反复喘息组(≥3次)75例及偶发喘息组(1、2次)110例,并选择同期来院就诊的既往无喘息患儿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询问相关危险因素,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血清20项变应原。得到的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逐步前进法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4.030,95%CI:1.937~8.388)、个人特应质(OR=13.125,95%CI:5.951~28.946)、变应性皮炎(OR=9.833,95%CI:4.663~20.737)、变应性鼻炎(OR=40.327,95%CI:5.300~306.842)、喜揉眼鼻(OR=6.487,95%CI:3.190~13.191)、食物过敏史(OR=6.689,95%CI:1.860~24.051)、早产(OR=3.795,95%CI:1.001~14.385)、低出生体质量(OR=9.075,95%CI:1.106~74.450)、父母特应质(OR=10.667,95%CI:4.824~23.587)、父母变应性鼻炎(OR=6.524,95%CI:2.920~14.577)、父母变应性皮炎(OR=8.072,95%CI:2.634~24.734)、父母结膜炎(OR=1.087,95%CI:1.017~1.162)、父母支气管哮喘史(OR=1.119,95%CI:1.035~1.210)、感冒>6次(OR=9.111,95%CI:3.970~20.909)、肺炎史(OR=7.554,95%CI:3.588~15.903)、首次使用抗生素时年龄<6个月(OR=2.388,95%CI:1.129~5.052)、烟草暴露(OR=1.922,95%CI:1.004~3.681)、母孕期被动吸烟(OR=2.508,95%CI:1.298~4.848)、靠近木柴燃烧(OR=3.342,95%CI:1.427~7.827)、吸入性变应原阳性(OR=1.821,95%CI:1.420~2.336)与反复喘息有关。养猫为保护因素(OR=0.922,95%CI:0.864~0.9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下列因素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个人特应质(OR=10.278,95%CI:2.503~42.202)、喜揉眼鼻(OR=10.316,95%CI:2.722~39.101)、食物过敏史(OR=10.370,95%CI:1.248~86.145)、父母特应质(OR=5.402,95%CI:1.340~21.778)、肺炎史(OR=7.876,95%CI:2.040~30.407)、感冒>6次(OR=7.048,95%CI:1.688~29.423)、母孕期被动吸烟(OR=3.696,95%CI:1.013~13.494)。

结论

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个人特应质、喜揉眼鼻、食物过敏史、父母特应质、感冒>6次、肺炎史、母孕时被动吸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E)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突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7日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 h EE干预(6 h EE)组、12 h EE干预(12 h EE)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干预组和模型组均运用Rice法(1981)制备大鼠HIBD模型。干预组分别进行14 d的6 h和12 h的EE干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0例MPP患儿BALF标本,30例患儿因病情治疗需要行第2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治疗后(恢复期)BALF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M-CSF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
期刊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支气管扩张,且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共收集33例支气管扩张病例,32例(97.0%)表现为持续性或间隙性的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下呼吸感染为其主要病因(50%,16/33例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感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病理基础为细支气管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和黏性分泌物增多。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应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分析发展为重症病例的潜在危险因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病例已得到认可和重视。高危儿童可预防性使用帕利珠单抗,其他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减少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给儿童健康、家庭生活及社会经济带来极大负担。目前,国际上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临床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较为混乱。现通过介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和判断条件、病因和危险因素、分类、处理原则、预防,以期为儿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全面深化认识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
目的总结脑裂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之间联系,为本病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35例脑裂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进行分组(单、双侧脑裂畸形),比较临床特征。结果35例脑裂畸形患儿中,男19例(54.3%),女16例(45.7%)。单侧脑裂畸形24例(68.6%),其中偏瘫16例(66.7%
肠内营养治疗是克罗恩病治疗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欧洲国家已作为一线治疗。肠内营养在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方面疗效确切,且治疗风险小。但肠内营养目前在我国应用率很低,故提高认识并获得临床指南非常重要。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2例,按照术式将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39例及开腹根治术23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予开腹根治术,观察组患儿则予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分析2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