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周期联合黄体期卵巢刺激助孕和双重刺激助孕效果的对比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然周期联合黄体期卵巢刺激(NLPS)和双重刺激方案(DuoS)助孕结局和费效比.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的376周期治疗,分为137个NLPS周期组和239个DuoS周期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治疗过程、结局变量、单周期花费和每获得一个优质胚胎的费效比,并进一步比较黄体期和卵泡期阶段结局和费效比.结果 NLPS组与DuoS组获卵数(P=0.41)、两个原核(2PN)数(P=0.74)、优质胚胎数(P=0.10)、临床妊娠率(P=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LPS组单周期花费更低(P<0.01),但DuoS组每获得一个优质胚胎的费效比更低.黄体期获卵数、2PN数和优质胚胎数均高于卵泡期(3.47±4.26 vs 1.13±1.21,Z=-8.59,P<0.01;2.03±2.59 vs 0.62±0.87,Z=-7.77,P<0.01;0.80±1.27 vs 0.24±0.50,Z=-6.52,P<0.01),单周期花费也较高(P<0.01),但费效比更优.结论 NLPS可获得与DuoS相同的临床结局,单周期花费更少,但DuoS费效比更优.联合LPS治疗时LPS对最终结局贡献更大,费效比也更优.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危重症肠内营养管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例危重症肠内营养管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前馈控制护理.在护理前和护理7d后,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总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
目的 探讨资生通脉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过少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南召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78例,根据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益母草颗粒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资生通脉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壁厚度及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采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根管及颊根腭侧面沟的形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测就诊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的400例患者的8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CBCT影像,以Vertucci分类法为依据,确定牙根和根管的形态,对有颊根腭侧面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 上颌第一前磨牙最常见牙根类型为单根型(62.6%),其次为双根型(36.1%),三根型(1.3%)较少见.根管形态中最常见的为Ⅳ型,约占44.0%,然后依次是Ⅱ型、Ⅰ型和Ⅲ型.61.6%的双根型可
目的 探究乌头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阳虚寒凝型OA患者9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47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另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乌头汤治疗为试验组,统计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VAS)、膝关节功能(JOA).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
目的 观察在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简称SAP)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以我院接受冠心病SAP治疗的患者88例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B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A组.结果 统计学分析后发现,A组患者不仅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其治疗后心绞痛控制情况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也与B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PM10和PM2.5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孕期PM10和PM2.5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的关键窗口期.方法 以济南市婴幼儿哮喘出生队列基线研究为基础,研究区域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获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合济南市区17个监测站的颗粒物监测数据、孕期母亲的居住地址经纬度及监测站地址经纬度,使用反距离权重法得到每位母亲孕期的逐日个体暴露浓度,获得每位母亲整个孕期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暴露浓度.结合广义相加模型与阴性对照暴露分析的方法探索孕期PM10和PM2.5暴露
生殖免疫已经成为生殖医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免疫助孕和免疫保胎的理念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综述以风湿免疫科医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生殖免疫的问题,包括从风湿免疫病的角度看抗磷脂综合征的不良妊娠;也讨论了与风湿免疫病相关的生殖问题;提出了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对子宫内膜的免疫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可能对生殖免疫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为生殖科医生提供一些触类旁通的思路.
目的 建立一种干式荧光发光传染病四联检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基于免疫层析和荧光发光平台,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采用国家参考品进行评估,并与酶联免疫法平行检测临床样本,比较该技术的检测性能.结果 干式荧光发光法传染病四联检技术符合国家参考品的标准要求.在临床性能评价中,对四项指标的检测灵敏度均大于95%,特异性HBsAg、抗-HIV和抗-TP大于95%,抗-HCV检测特异
母胎界面在对同种半异体胎儿产生耐受性的同时保持对感染的防御,在生殖学和免疫学引起了广泛关注.母胎界面是正常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关键部位,主要由滋养细胞、蜕膜免疫细胞、蜕膜基质细胞共同组成,对母胎界面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人类妊娠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母胎免疫的研究成果,围绕母胎界面的关键细胞功能、细胞及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进行说明,旨在此基础上阐述母胎免疫调节机制.
目的 通过丙戊酸(VPA)对放疗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生存与肿瘤复发影响的分析,旨在从临床角度提供VPA增强放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作用的研究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数据来自2012~2016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科接受手术和放疗的134例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记录,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这些神经胶质瘤患者服用VPA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 134例胶质瘤患者OS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PFS中位生存期为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PA、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