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视域下的文殊经典翻译r——以汉译佛典为中心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c9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不仅是世界商贸之路,也是中西宗教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宗教交往中最主要的是语言交往,这需要对域外经典进行翻译.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形成汉传佛教,更多是以经典为载体的.留存至今的汉译佛典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对于研究中西宗教语言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从东汉开始,丝路高僧就翻译有文殊经典,经魏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北宋初年,陆上丝绸之路虽日渐衰落,但在新一轮的佛经翻译中,文殊经典也占重要一席.文殊经典的汉译,一直持续到元代.文殊经典是汉译佛典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以其为重要代表之一的汉译经典,在支撑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同时,不仅融入中国文化,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儒家文明、道家文明共同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东方落后于西方,成为各领域的共识.思想解放,师法外国,是各界解决中国问题的普遍做法.在绘画领域,更是如此.传统绘画技法受到西方画
期刊
从云门文偃法传至慧林宗本的六位禅师不仅佛学修养深厚,且衷于弘法,门徒广布,大大推动了云门宗在晚唐至北宋的发展。六位禅师作为云门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他们人生行历和弘法地域的考察,不仅可以明了云门宗流布的空间范围,也可清楚地看到其“由南而北、先西后东”传播的基本特征。再进一步探索云门宗形成如此空间分布和传播特征的原因,可以发现,交通状况为云门宗“自北而南”的传播提供了基本条件,而政治环境则更多地作用在“先西后东”的传播次序上。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已颇具成效。文章总结了近几年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从“课程思政”的含义与相关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问题与困境、实施路径四个方面出发,对学术界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尝试对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期为后来研究提供思考路径和更大的研究空间。
传承:从家也从国rn在与田院长长达三个小时的对话中,我能清晰的感受到文博人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我把它概括为“守一”,也可以说是坚守.“一”为初心,也为使命.这也许是由工
期刊
万物的风姿挺拔在于向阳,而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幼儿园的强大和荣耀在于向好.教师既是园所内涵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高质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归属感及幸福
期刊
作为人狐之恋的典范之作,唐传奇《任氏传》不仅故事吸引人,而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叙事艺术。小说对空间的处理体现在长安城呈现、游逛的街市及院落房屋三个层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游逛尤其是呈现男女情爱想象的游逛现象成为城市叙事、俗文化的重要表征。
在20世纪初,中国人开始向外学习,这种艺术形式也传入中国。将油画技法与中国文化内涵相结合即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是那时中国艺术家的使命与课题,当第一代画家徐悲鸿、林风眠等给出答案后,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也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给出新的答案。他们三人都有在法国生活与学习的经历,这一经历,除了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外,也触发了油画中国化的另一个新纪元。
艺术史一般将文革结束当年视为当代艺术的开端,即1976年,如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边界》一书中的著述。而关于中国当代油画时间的界定,吕澎、易丹则在《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中认为应当是从1979年开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艺术逐渐摆脱文革的阴影,实现当代艺术的全面重建,当代油画亦开始了自己的萌芽期。虽然在当代语境中,架上绘画似乎已经到了可以被搁置起来讨论的阶段,但由于艺术始终表达的是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因此仍有庞大的画家群体的存在,也持续实践和探索着油画的表现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思政教育从目标定位、根本任务、基本内容、方式方法等各个层面上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赋予了新时代思政教育新的内涵.随着4G技术的快速
期刊
本文在分析中职听障学生学习特点和在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线教育进行了反思.通过实践发现,在中职听障学生在线教育中,采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即时社交软件QQ”这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