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多无人机编队控制与博弈算法研究

来源 :现代防御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多无人机的任意队形编队控制问题,将博弈论引入分布式控制问题中,提出一种基于博弈的分布式控制算法.该算法将梯度下降和一致性方法结合,将多无人机编队问题转化为分布式博弈问题.通过一致性方法,系统内每个无人机个体都可以对其他个体的位置进行有效估计.利用梯度下降实现纳什均衡点的求解从而实现理想编队.在提出的分布式控制算法下,个体无人机无需全局信息,只需交换邻居个体的信息就可实现多无人机的任意编队.将算法应用到多旋翼无人机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了分布式算法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针对反辐射武器对多点源诱偏系统的毁伤概率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和推导反辐射武器对单点源的毁伤概率计算方法,引入马尔可夫模型构造马尔可夫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反辐射武器对多点源诱偏系统的毁伤概率计算方法.进一步,根据作战任务要求,对反辐射武器兵力需求进行计算.同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计算出反辐射武器对具有多点源的诱偏系统的毁伤概率及兵力需求.
针对不同场景与环境约束条件下单一的拦截手段无法满足低慢小目标防控需求,结合拦截装备的效能与约束,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种拦截装备协同的复合拦截任务规划方法.采用基于拦截效能可行域进行编码方法来缩小任务规划的映射空间,提升算法迭代速度;为控制算法的搜索过程,根据浓度允许值改变粒子群的收缩与扩展运动以增强群体的覆盖范围.以学习因子、种群规模、惯性权重为主要参数对任务规划进行仿真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匹配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在获取可行解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时间性能.该方法可为提高复合拦截任
介绍了中低低变换装置的任务及工艺流程,结合生产实际,针对存在问题逐一分析原因,根据生产操作经验及理论组织技术改造,使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空气产品潞安(长治)有限公司使用莱歇磨煤机,其中每个磨辊可以单独翻出,维修方便,平均每年检修时长约为10 d.该磨煤机单磨运行负荷达到120 t/h,能够满足3000 t粉煤气化炉90%负荷用煤量.该磨煤机配有震动测量联锁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可确保气化炉长周期、高负荷运行.
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环节,影响后续公路使用.基于此,以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总结压实施工操作方法流程及实施要点,以规范施工流程、提升公路工程质量.
航天器在外罩分离过程中,外罩与航天器本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会对航天器本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为探究外罩弹性分离对航天器本体的的影响规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使用欧拉参数描述刚体姿态,考虑分离时刚体间的相互作用,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得到含约束方程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最后,针对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广义α算法对方程进行时间积分求解,并针对不同工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结果 表明,在不同初始条件下分离后舱体后续的旋转状态按一定规律变化.
传统克劳斯尾气经过焚烧后,硫黄装置烟气排放难以达到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SO2质量浓度为100 mg/m3的要求.采用络合铁脱硫工艺,净化后的尾气中H2 S质量浓度为5 mg/m3以下,经过焚烧后的SO2质量浓度为100 mg/m3以下,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无三废排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为提高地面电子对抗装备战时损伤定位和损伤分析的效率和精度,首先通过装备功能结构的层次分解,建立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基于物理结构,分析功能模块损伤的关联关系.然后制定装备损伤结构的规范化规则,并在此规则下,提出装备规范化损伤结构模型及其数学描述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通过为某型地面电子对抗装备构建损伤结构模型,生成损伤功能单元逻辑关系链路,为装备快速损伤定位提供损伤分析和损伤修复的参考依据,并验证了该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因产生等离子体鞘套导致航迹中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时空差条件下的目标检测与航迹关联算法.在三维空间中将量测点坐标变换为径向距离-时间坐标,后通过Hough变换进行非相参积累,设置低门限提取分航迹.根据分航迹间的时间、速度、方位角多信息融合,关联属于同一条真实航迹的分航迹并输出最终航迹.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备对多个高超声速目标中断航迹检测关联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为了研究装药结构在不同侵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战斗部侵彻混凝土整体靶与多层间隔靶模型.利用LS-DYNA软件数值模拟战斗部动态侵彻混凝土靶板的过程,对比分析了战斗部侵彻整体靶与多层间隔靶时冲击载荷的差异、装药内部塑性变形区的分布及装药尾部与壳体间隙的变化.结果 表明:侵彻整体靶时,装药主要承受的是轴向过载冲击,其前端面易产生塑性变形;侵彻多层间隔靶时,由于战斗部姿态偏转较大,径向过载冲击大幅提升,装药端面、局部侧壁以及装药与壳体接触的尖角部位成为塑性变形较大的区域.在侵彻载荷作用下,装药尾端面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