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代人的执迷不悔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的“北漂”生活,我们夫妻早已经学会了遇到问题坦然勇敢地面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种态度也感染着儿子。这个天性乐观的孩子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不得不经历了一次次转学。
  暑假,我带着结束了高二学业的儿子,从北京回到了家乡。儿子将进入我姐姐任教的高中,住校,读他的高三。我安顿好他的学习生活后,回到北京忙我的工作。从此,我们一家三口又开始了两地奔波的日子。北京,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的家乡,他从小学二年级就来到了北京,小孩子可塑性强,他心理上早已经是北京人了。只是因为户口问题,必须回到家乡参加高考。之前,因为儿子在北京上学却必须回家乡高考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该苦恼的、该解决的,我们都经历过了,心情已经平复。现在,用儿子的话说,一定要努力学习,考回北京,这是他唯一的翻盘机会。
  十多年的“北漂”生活,我们夫妻早已经学会了遇到问题坦然勇敢地面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种态度也感染着儿子。这个天性乐观的孩子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不得不经历了一次次转学。长期在人生地不熟的动荡环境里辗转,他没有因此大呼不公平或抱怨什么,北京的各种良好资源和没有户口的种种弊端他都深有感触——很多小朋友,因为其父母没有北京“绿卡”,比儿子的处境还艰难,上学遇到的周折更多。
  我和丈夫原在家乡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2005年,与我们单位有过多次合作关系的一家外资企业,向技术过硬的丈夫伸出了橄榄枝。家乡有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北京,对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家乡的丈夫和我都充满了吸引力。大舍才能大取,我们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放弃了在国企已经拥有的和可能很快就拥有的一切,把年幼的儿子留给父母照顾,两个人一起来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丈夫和我分别进入外企和私企工作。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快节奏、高效率和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与老国企迥异的管理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本就比家乡高出很多且还在飞速上涨的房价也不断给我们下马威。第一年,我们就搬家三次。第一次是房东临时要涨房租,我们觉得贵得离谱重新找了房子。某一天新房东突然不让租了——那一次,我们下班回到家,天已经黑透了,两个人都还没有吃饭,正准备简单做点凑合凑合,房东大大咧咧地进来,通知我们三天之内搬家,说是房子自己要用。那个晚上,我分外想念父母和儿子,分外想家,偷偷抹了好一会儿眼泪。租房的艰难让我们痛下决心,休息日,我和丈夫开始到处看房。一趟趟下来,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叫捉襟见肘。我们的积蓄,仅可以在通州买下一套面积很小的二手房。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后,我们迫不及待要接儿子和父母来京一起生活。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我们夫妻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那所四线小城,到家后,儿子还没有放学,父母说那天轮到他值日,我们急不可耐地去学校接他。走到教室门口,看到长高了不少的儿子,正默默地低着头扫地,动作笨拙,表情沉闷,全身都透着孤单的气息。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涌出了眼眶。儿子扫了一会儿地,抬头发现了我们,目光相接,他的大眼睛忽闪了一下,迅即低下头继续扫地。那一眼,有惊喜、有陌生、有难为情,还有委屈和怨艾。仅这一眼,丈夫的眼泪也哗哗地落了下来。这两年,我们在适应北京的生活,儿子也在适应他的新生活——他刚刚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定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一定有很多要向爸爸妈妈倾诉的事,我们却偏偏不在他身边!
  父母和儿子来京后,我们五口人在自己通州的房子里没有住多久。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儿子的入學分外艰难。我们又辗转到顺义租房,儿子进入此地一家小学上二年级。北京学校的教学方式,完全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儿子似乎适应得还不错。2011年,房东家姑娘结婚,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搬家。此时我们五口人已积攒下不少生活用品,搬家何其难,只好在同一个小区找可租的房子。新租的房子卫生间龙头没热水,考虑到长期租住,老人孩子用热水的需要,我们自己着手从热水器接热水管到卫生间。新房东听说后,轻蔑地说,我们自己都用冷水,你们租房的还这么矫情。凡此种种,刺激得我们再次走上看房买房的道路。高兴的是,儿子小学毕业,考进了北京市重点实验中学, 2012年8月,我们终于在学校附近的小区买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新房。
  在北京待的时间越久,感触越多,感慨越多。这里的很多企业,与四线城市历史悠久包袱厚重的老国企相比,更像是新生的婴儿,朝气蓬勃,从肌体到精神,仿佛都是新的。这里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到处都是,他们面临的各种机遇纷繁,竞争也很激烈。我目睹了很多小同事想逃离北京,或者被父母劝回家乡,后来又回到北京,对北京真是爱恨交加,但总体上来说爱大于恨、恨由爱生。我们夫妻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质朴踏实的工作风格,和一沓过硬的资格证书,还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工作越来越得到认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越来越好了。
  时光匆匆,小学、初中、高中,匆匆忙忙十余年已逝,当年那个害羞的二年级小学生已经成了高大的小伙子。从来北京之日,我们一直关注户口问题。我所在的上市公司是私企,丈夫一直在外企,户口对我们二人来说倒也无所谓,但直接关系到儿子的高考。可是,买房落户的政策我们没有赶上,积分落户之说到目前也没有说法,我们已经等了十二年,还是没有等到相关的政策。凭借我们二人的北京“绿卡”,儿子才能在租住地上学,高考在即,却不得不回到家乡去。几个月来,换了地方换了学校,换了老师同学甚至教材,但儿子在家乡那所高中适应得还不错。他的懂事常常令我在欣慰的同时感到心酸。每逢假期我或者丈夫就飞过去看儿子。高三学习紧张,孩子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和父母撒娇诉苦。姐姐说,儿子觉得全国二卷要比北京卷难很多,也深知家乡的高考竞争更激烈,他学习简直到了拼命的地步。我们听着心疼,不敢给儿子一点压力,反倒逮着机会就给他减压,跟他说尽心就可以了。
  是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些年来的奋斗史,早已经让我们坚信这一点。而时间也一次次证明了,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是我们想要的。北京,当得起我们这份执迷不悔的爱恨情愁。
  本栏责任编辑 张琳琳
其他文献
这个错落复杂、拥挤不堪、低矮的小院子,还将住着父亲和邻居;也许有人会搬走,有人会入住;这座槐树屋也许会拆迁,消失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这棵老槐树能活多久,我无法预知……  我打开窗户,望着老家院子里满树欢喜的槐花。风吹树动,香味就飘了过来,让人十分着迷,不由得想起了北京“槐树屋”的日子。  那时,十八岁的我在县城读高二,厌学、逃学、打架,甚至学会了酗酒和吸烟。因多年的农事劳作,瘦弱的母亲管不住我。她打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乐记》从音乐的起源到音乐的基本原理,从乐与礼的关系到衡量乐的社会标准,从乐的社会功用到施教手段,从乐的演奏技艺到乐器的变革,有大量见解至今仍堪称高论。作为中国古典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介绍和评述了社会人类学家雷蒙德·弗斯及其著作《人文类型》,指出了他在社会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文类型》一书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并对弗斯未能纠正发展其主张感
为了深入考察汉日同形异义词的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本文围绕“东西”一词,从历史语言学、描写语言学角度考察、对比词义的演变过程,并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和”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审美形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中和的审美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并着重分析了儒家,道家以及在中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异同,突出了中和理论思想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