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机陶瓷球与钢球混合替代研究及应用

来源 :铜业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磨矿作业能耗占选矿厂能耗的50%左右。钢球是球磨机中最常用的研磨介质,也是消耗量最大的损耗件。氧化铝耐磨陶瓷球作为一种新型磨矿介质,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耐温性好等优点。本论文针对贵溪冶炼厂介质成本高、磨矿产品过粉碎含量多等问题开展陶瓷球与钢球的混合替代试验室磨矿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显示介质混合添加能够有效降低磨矿作业电单耗,大幅减少磨矿介质消耗,有效降低磨矿成本,促进指标提升。
其他文献
目的中国家具设计史中关于民国金属家具设计部分尚待补充,为此以金属床具为例分析西方工业美学影响下的民国金属床具设计特征,从而为打造当代金属床具的文化特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工业美学理论和影像资料搜索法,从造型美学特征、装饰美学特征、功能美学特征这三个角度,对民国不同档次的金属床具进行分析。结论民国金属床具是一种非常简单纯粹的家具类别,材质和做工都是金属家具制法,设计特征体现出纯粹的工业美学风格。其具体的设计有如下特征:装饰极为简单、精炼、内敛;材质单一、坚实;体积小,可折叠,便于移动;只能用来睡觉和睡觉前的休
目的为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骤增、人对健康出行体验要求愈高的现状,将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融入公交站台设施设计,以完善和扩展其功能属性,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挖掘其文化属性,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方法从生态化理念与本体层、行为层、价值层的服务设计特征入手,解构使用流程,厘清设计问题,提取设计痛点,对公交站台及其设施进行系统设计。结论公交站台设计涉及站台识别与候乘过程的所有用户体验。设计注重满足乘客对便捷、安康、舒适、绿色、美好的不同需求,充分融入科技艺术与地域文化特征,实现公交智能调度,增加站台功效内涵,提升服
以某型柴油机主轴承为研究对象,计入主轴承表面粗糙度和弹性变形等因素,建立主轴承润滑状态的分析模型,分析了主轴承径向轴颈型线对润滑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径向轴颈型线的计算结果相比,计入径向轴颈型线时,主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增加了25.95%,最大油膜压力减小了17.69%,平均摩擦损失减小了6.14%,主轴颈倾斜现象有所改善。随着轴颈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主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增加,最大油膜压力几乎不变,平均摩擦损失增加。
目的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实践的途径,以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方法以集体记忆概念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相关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记忆的地方性、选择性及重塑性等方面分析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对记忆建构的机制影响。总结归纳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立足日常生活、突出设计叙事过程、强调参与主体身体实践的设计途径。结论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复。以乡村的空心化和人口流失为特点的乡村衰落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现象,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为实践突破,将记忆建构
为解决人工采摘菠萝劳动强度大、采摘困难、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曲柄滑块、偏置直动滑杆与多连杆传动式机构的菠萝采摘装置。运用Adams对机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优化了装置各部件的参数。实物样机经过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装置适用于茎径为3~6 cm的菠萝采摘。试验统计数据表明,该装置单次采摘用时比人工采摘平均减少1.2 s,提高效率26%,同时也验证了装置运动的平稳性以及刀具切割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渐开线齿廓谐波齿轮的啮合性能,利用柔轮装配变形的包络精确算法获得了设计截面内共轭齿廓离散点,基于渐开线特征对共轭齿廓离散点拟合,得出刚轮渐开线齿廓。考虑柔轮锥度变形的影响,建立了侧隙优化控制模型,对不同径向位移下柔轮截面的变位系数进行了优化。部分柔轮截面在减小齿廓工作段高的基础上再选择合理变位系数,设计出满足空间啮合要求的渐开线齿廓谐波齿轮,并通过运动仿真分析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设计截面,最大径向位移增大的截面通过减小变位系数可避免干涉,最大径向位移减小的截面通过增大变位系数可获
提出了一种有限元和虚拟关节法相结合的协作机器人非线性刚度建模方法,该方法不仅包含连杆和关节模块线性及耦合刚度,还考虑了机器人传动系统非线性刚度、负载作用下雅可比矩阵变化率以及负载和自重引起的位姿变化对机器人刚度非线性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子结构法提取机器人各模块的结构刚度矩阵,与传动系统非线性刚度模型相结合,建立机器人各模块的非线性综合刚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在外力和自重工况下的静力平衡位姿及各模块受力情况;基于虚拟关节法构建机器人的非线性刚度模型,通过非线性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mission3D(T3D)的轮齿啮合刚度求解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半有限元/半接触力学模型,保证齿轮副啮合分析的求解精度和效率。利用该方法求解了典型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和平均啮合刚度,求解结果与ISO 6336—1996标准误差对比仅为2.6%,证明了求解方法的合理性。针对现有标准的不足,基于T3D研究了轴孔半径对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结合一般有限元法进行了影响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航空齿轮系统动力学建模和模态分析时的啮合刚度处理方法。
斜盘动力机械从特种发动机拓展应用到通用动力机械领域须考虑其转速稳定性、动平衡性能和生产制造等多方面的因素。利用一对弧齿锥齿轮的章动运动驱动转缸式斜盘发动机的机体转动的理念,设计了一种新型斜盘发动机,使汽缸盖与气缸之间存在相对角位移,进而实现差速配气。该方案取消了行星齿轮系,减少了动能损耗;同时,采用弧齿锥齿轮代替传统直齿锥齿轮的结构,降低了振动和噪声,优化了配气系统布置。通过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并联合Adams平台对其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转缸式直齿锥齿轮和定缸式直导槽方案相比,该结
基于单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修改得到了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并列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根据单滚子包络蜗杆传动原理以及空间齿轮啮合理论,构建了并列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基础数学模型;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分析推导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基本特性参数——诱导法曲率、润滑角、自转角以及啮合方程、齿面方程等;根据得到的基本特性参数,分析了该新型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蜗杆传动具有良好的啮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