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来源 :中国伤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解析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骨折术后对下肢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护理管理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的骨折手术患者,共78例,计算机筛选分为对照和观察2组,均有39例,在恢复期内前一组接受常规干预,后一组结合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和早期康复护理,比对血流速度、凝血功能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左侧股静脉、右侧股静脉、左侧腘静脉、右侧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D-二聚体)、FbG(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活化时间)等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13%)VS对照组(28.21%)],P<0.05.结论:骨折术后护理管理中,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价值高,可改善血流循环,预防DVT等并发症,推荐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失败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本试验2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所有患者均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对内固定失败因素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通过随访200例患者,结果显示,10例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率是5.00%.治疗后,优、良、一般、差分别有157例、20例、9例和14例,优良率是88.5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及手术技
目的:研究分析围术期护理对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及并发症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实施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学公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率以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感染以及并发症率分别是4.00%及10.00%,对照组的感染以及并发症率分别为28.00%及48.00%,观察组的感染以及并发症率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2组患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这一期间内,于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3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感染预防措施.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13例为膝关节置换术后部位感染;16例为深部感染,14例为浅部感染;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慢性疾病未治愈;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物、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过长;未定期检测、维修层流设备,导致术中空气
目前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人口数量逐步增多,因而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数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在老年髋部骨折中最高.但由于高龄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系统疾病,增大了该类患者的治疗难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目前已经被证实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但围术期的处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指导下,对围术期的处理进行全面的优化,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并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产生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活动展开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随机择取该时间段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活动分组依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均分2等份,对照组与观察组都为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分别依照临床常规护理操作与针对性预防性护理方法.对照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并发症与预后的影响.结果:统计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0%和82.0%,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对比2组术后并
目的:研究手术护理路径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治疗的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平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手术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2组干预效果.结果:组间对比,观察组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14.29%,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较低(P<0.05).组间死亡率比较,观察组为4.76%,对照组为19.05%,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
目的:研究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期间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0例骨折手术患者将其纳入实验调查范围,其均在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使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分别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观察组,n=2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开展工作,对比2组患者切口感染出现的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的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8例,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解析实施手术室护理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2月间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共50例,经计算机筛选后分为对照和观察2组,均有25例,在手术治疗期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比对伤口愈合情况、疼痛度、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感染率观察组(8.00%)VS对照组(36.00%),P<0.05;经护理观察组SAS(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罗哌卡因的不同浓度分为对照组(0.50%罗哌卡因)、观察组(0.25%罗哌卡因),每组34例.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AP、SpO2、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从2017年3月-2019年2月诊断于我院的6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以及确诊后制定的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2组患者均使用相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基于此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配合治疗,然后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效果对比以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通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