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qi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滑模施工是一种可以随着构筑物的高度而滑升模板的施工工艺,广泛用于高耸构筑物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模板损耗率极底的特点。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上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作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本文结合实例,针对滑膜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烟囱滑模滑模施工技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滑模介绍及工程概况
  滑模施工技术简称滑模,包含工具式模板、动力滑升设备和配套施工工艺等综合技术,主要以液压千斤顶为滑升动力,在成组千斤顶的同步作用下,带动工具式模板沿着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表面滑动,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灌,当模板内最下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模板套槽依靠提升机具的作用,沿着已浇灌的混凝土表面滑动,这样如此连续循环作业,直到达到设计高度,完成整个施工。
  某汽车工厂涂装车间的混凝土烟囱工程,采用滑模施工技术。烟囱为长方形6.2×5.7m。壁厚为±0.00~60m为0.25m,总高度为60m。混凝土强度为C30。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拟定该烟囱从±0.00m处开始采用滑模施工,一直滑升至顶60m处。
  2 滑模装置系统构成
  2.1 滑模装置系统由操作平台系统、模板系统、液压提升系统、施工测量系统及垂直运输系统组成。
  操作平台分别由内、外平台组成,内平台采用主次桁架组成井字式平台,外平台采用三角外挑平台。内、外平台分别与提升架内、外立柱连接成整体。
  模板分为内外模板、转角模板,采用“门字型”提升架与模板连接固定,组成可上下滑动的工具式整体模板。
  液压系统由“GYD-60”型滚珠式千斤顶,主(φ16)、支(φ8)油路系统,“YKT-36”型液压控制台组成,支承杆采用φ48钢管。
  测量水平度采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水平面,用限位卡和调平器控制平台、千斤顶水平度。测量垂直度采用在平台上设置两个测量点,大线锤(10kg)检查垂直度的方式。
  垂直运输设备选配汽车吊作为钢筋、混凝土垂直运输设备,并随滑升高度的增大,及时更换大吨位的吊运设备。人员上下搭设钢管排栅,随滑模施工随升随搭,密目安全网全封闭。
  2.2 滑模装置的组装
  安装提升架——安装内外围圈——绑扎竖向钢筋和提升横梁以下的水平筋——安裝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及内吊架——安装千斤顶、液压系统——加压调试、检查——插入支承杆——安装外吊架及安全网。
  
  滑模平台示意图
  1.外吊篮 2.外走道三角架 3.提升架调节杆 4.外围圈 5.模板 6.千斤顶 7. 支承杆 8.提升架 9.内围圈 10.桁架 11.内吊篮 12.平台铺板、木枋 13.内外吊篮围蔽
  3 滑升程序
  滑升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进入正常滑升后如需暂停滑升(如遇停水、停电或风力在六级以上等),则需采取停滑措施。
  3.1 初升
  连续分层浇筑混凝土2~3个浇灌层,高度控制在80~90cm,当混凝土出模强度达到初凝至终凝之间时即可进行试升工作。试升时先将模板升起6cm,当混凝土出模后不坍落,又不被模板带起时,即可进行初升,初升阶段一次可提升20~30cm。
  3.2 正常滑升
  初升后立即进入正常滑升施工阶段,每浇筑一层混凝土(20~30cm高),提升模板一个浇筑高度,依次连续浇筑,连续提升。采用间歇提升必须控制提升速度>10cm/小时,正常气温下两次提升模板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在1.5小时左右,当天气炎热或非正常延误,应每隔20-30分钟开动一次控制台提升1~2个行程,避免混凝土粘结模板。
  3.3 末升
  滑升至接近顶部时即末升阶段,最后一层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且混凝土面必须控制在一个水平面上。然后采停滑方法施工:即在最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后4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提升一次,直到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
  3.4 支承杆空滑加固
  当滑模平台需空滑一定高度时,对支承杆逐段加撑杆进行加固处理。对于空滑高度超过2m时,进行整体加固。加固方法采用每1m使用Φ48х3.5钢管于两边筒壁顶紧,并用扣件与支承杆钢管连接成整体。
  
  4 滑模施工要点
  4.1 钢筋安装要求每层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在混凝土面上至少应有一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竖向钢筋绑扎后,其上端应用限位支架或箍筋等临时固定。
  4.2 第一层插入千斤项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少于4种,按长度变化顺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接头形式,当千斤项滑升通过接头后,支承杆应与横向钢筋点焊,间距不宜大于500mm,当需要空滑时,支承杆应进行加固处理。
  4.3 使用商品混凝土,按顺逆时针分层交替且每层均匀浇筑,每个浇筑层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
  4.4 浇筑混凝土及其滑升速度应以混凝土出模强度作为依据制定,每天24小时滑升高度控制在2.5~3米左右,混凝土出模强度控制在0.3~0.35Mpa。
  4.5 混凝土坍落度按当日气温调配控制在8~12cm;初凝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终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左右。
  4.6 每个浇筑层厚度在200~300mm,每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应不大于下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间隔时间超过时其上下层混凝土间的对接茬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4.7 混凝土振捣器不得直接与支承杆、钢筋和模板相接触,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深度不宜超过5cm,在模板滑升的过程中,不得振捣混凝土。
  4.8 混凝土出模时应及时修饰,表面不平时用方木拍实刮平,用抹子压光抹平,对于部分混凝土坍落及保护层脱落等问题,滑模人员应在混凝土尚未凝固前及时修补。
  4.9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对混凝土养护,养护期应最少保持14天。利用滑模平台下设置环形水管,对已出模的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
  4.10 混凝土养护用的水管随钢平台随升随搭接。
  5 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
  5.1 操作平面水平度测量采用标志法,垂直度测量控制采用九宫格垂球法。
  5.2 水平控制采用限位卡加叉形套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杆上设置限位卡,距离以一个提升高度或一次控制高度为准,在千斤顶上方设叉形套,使千斤顶行程一致。
  5.3 纠偏采用以下方法纠偏:
  ①操作平台倾斜法,一次抬高量≯2格千斤顶行程。
  ②调整操作平台荷载纠偏法,即在爬升快的千斤顶部位加荷,压低其行程,使平台逐渐恢复原位。
  ③支承杆导向纠偏法
  当用上述两种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采用此法继续纠偏。方法一,在提升架千斤顶模梁的偏移一侧加垫楔型钢垫,人为造成千斤顶倾斜。方法二,切断支承杆重新插入钢靴,把钢靴有意地反向偏位,造成反向倾斜,由于支承杆的导向关系,带动提升架达到纠偏目的。
  6 滑模施工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6.1 滑升平台易变形平台刚度和稳定性应加强
  在滑升过程中,平台受自重、施工活载、混凝土磨阻力及各种附加荷载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容易出现变形。当平台变形后,会造成结构的垂直度超差,或扭转偏差严重,甚至无法继续滑升的现象。所以在平台组装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6.1.1均匀布置提升架及千斤顶,在安装提升架时,必须保证垂直度,且横梁要水平。液压油管长度及直径要基本一致,油路畅通,以保证加压时压力传送同时到位。
  6.1.2加密平台的垂直支撑系统,增设适当的剪刀撑。
  6.1.3加大柔性平台的拉筋直径,加密拉筋数量。
  6.2尽量减轻平台自重和施工荷载
  在加强平台刚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平台自重响,平台组装不是越牢固越好。平台上的材料堆放要均匀,尽可能做到堆量少,勤上料。
  6.3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强度及钢筋绑扎的速度
  滑模施工要求每一滑升高度的混凝土浇筑及钢筋绑扎,必须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否则,滑模工作就不能连续进行。
  7 滑模施工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
  滑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高效率的快速机械施工方式,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只要混凝土结构在某个方向是边界不变化的规则几何截面,便可采用滑模技术进行快速、高效率的施工制作或生产。
  滑模技术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取消了固定模板,变固定死模板为滑移式活动钢模,从而不需要准备大量的固定模板架设技术,仅采用拉线、激光、声纳、超声波等作为结构高程、位置、方向的参照系。一次连续施工完成条带状结构或构件。
  滑模施工技术的采用,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经济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成倍增加。
  结束语
  总之,滑模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比较特殊的一门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混凝土的连续性施工要求较高。滑模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多工种协同工作和强制性连续作业的特点,任何一环脱节都会影响全盘,因此,周密地做好施工准备和控制工作是搞好滑模施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林怀志、张本禄《210m烟囱滑模施工技术》[B].建筑技术.2002(8).
  [2]郑良祺《浅谈建筑滑模施工的施工方法》[J].广东科技.2007(6).
  [3]王艳霞《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方案设计浅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8(5).
  [4]蒋悦鹏《滑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9(3).
  作者简介:万明检,男,大学本科,籍贯:湖南常德,出生日期:1980-7-14,毕业院校:湘潭大学,研究方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长期心包内置管治疗肺癌伴心包转移的近期疗效和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10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为长期置管组,置管时间为8周;B组53例为短期置管组,置管时间<4周.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分别观察近期疗效、半数生存时间、两个月内的复发率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A,B两组近期完全缓解率(53.33%vs 37.5%,X2=4.17,P<0.05)和总有
摘要: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浓度高、固体悬浮物浓度较高、色度高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絮凝-沉淀-气浮-脉冲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好氧-气浮-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在CODCr浓度较高的烟草薄片废水治理上的应用,工程规模4000 m3/d,该工艺自2011年12月投产至今处理效果稳定,各项出水指标均可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物排放限值》(DB44/26-2
摘要: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企业如何有效的培养和留住关键性人才、生存源头人才和不可替代性人才必须考虑的事情,本文着重从人工成本管理的角度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人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是通过PM程序进行结构设计的数据建立等先期工作,另外分析了对PM 软件参数实际应用,在砌体结构设计抗震特点提出了相应意见及观点,供各位参考指正。  关键词:PM 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砖混结构严格来讲叫砌体结构,简单的说砌体结构的优点就是造价便宜,就地取材,施工难度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
摘要:高层建筑防雷设计已远远超出传统的概念和范畴,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忽视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为以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隐患。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到有调查,有计算,有讨论,有针对性。本文,将就目前高城建筑雷电防护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雷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度在几十米以上的高层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工民建工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全面深入而又细致入微,贯穿于项目始终,它不仅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面的支撑和制度保障,还需要广大施工参与人员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就目前而言,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公司效益,甚至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对这些问题严正以待,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