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Levine-Edwards II、 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Levine-Edwards Ⅱ、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21 ~45岁,平均32. 5岁;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9例,ⅡA型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
【机 构】
: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Levine-Edwards II、 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Levine-Edwards Ⅱ、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21 ~45岁,平均32. 5岁;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9例,ⅡA型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8例。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及行经颈前路骨折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 ~ 42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颈部明显活动受限及疼痛等不适感,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C2-3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4例脊髓损伤分级为Frankel D级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术后完全恢复至E级。
结论经颈前路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Levine-Edwards Ⅱ、ⅡA型骨折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合并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造成枢椎向前滑移的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椎弓根定向爆裂器在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9 ~ 56岁,平均42. 9岁;男11例,女20例。骨折节段:单节段,T12 3例,L1 11例,L2 10例;双节段,T11、T12 4例,T12、L13例。骨折按照Denis分型:压缩型16例,爆裂型15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胫骨锁定多向带锁髓内钉(TLMIIN)与5孔锁定接骨板(LP)重建胫骨平台的生物力学。方法获取1名45岁男性健康志愿者的胫骨CT薄层图像资料,利用Mimics10.01软件等建立胫骨三维模型,模拟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I型、Ⅳ型、V型、Ⅵ型4种骨折类型,并分别与TLMIIN、锁定接骨板模型装配生成8个模型,通过ANSYS软件分别测量各组模型的最大位移及受力情况。结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7例(39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22 ~ 64岁,平均38. 3岁;男33例,女4例。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25足,IV型8足。手术采用跟骨牵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的方式闭合复位,微创小切口经皮置入接骨板和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比较弹性稳定髓内钉(TEN)和Orthofix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1例儿童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39例,女32例;年龄2 ~ 10岁,平均5. 4岁。44例患者采用TEN内固定(TEN组),27例患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对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1例患者术后获9 ~21个月(平均16个
目的分析2年间新疆地区4所医院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4所医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OTA分型及Denis分型等数据,总结2年间新疆地区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2 659例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 374例(51.67% ),女1 285例(48. 33% ),男女比为1. 07:
目的测试并比较新型膨胀式双螺纹双向加压螺钉(EDBCS)与空心加压螺钉(CLS)固定Anderson-D'Alonzo Ⅱ型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及螺钉抗弯曲强度,为临床EDBCS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例国人枢椎标本随机分为CLS组和EDBCS组(n = 5)。分别测量完整标本和骨折后内固定标本的扭转刚度及剪切刚度,比较采用两种不同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并对两种螺钉分别进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1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3例;年龄17 ~ 47岁,平均33. 6岁;损伤部位:T7-8 1例,T10-11 2例,T11-12 3例,T12至L1 5例,L1-2 3例,L3-4 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0月应用LCP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8. 7岁。内固定物失效10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5例,接骨板外露5例,接骨板突出皮下引起疼痛3例,深部感染1例。结果适应证选择不当2例,LCP的应用原则不当8例,技术性失误6例,未能有效保护软组织
目的回顾性分析骶骨Ⅱ区骨折各亚型骨折移位特点及其与骶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骶骨Ⅱ区骨折患者资料,压缩骨折44侧,其中伴神经损伤组15侧,无神经损伤组29侧;分离骨折24侧,其中伴神经损伤组8侧,无神经损伤组16侧。比较压缩骨折或分离骨折中伴神经损伤组和无神经损伤组患者的骨折压缩距离或分离距离、发生骨折前后移位和旋转移位的情况。结果压缩骨折的伴神经损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