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地总有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学困生。事实上,因智力因素而出现的学困生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受心理、努力程度等后天影响的结果。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应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治疗”为主。
  一、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许多学困生虽然对学习上的失败表面上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很沉重,也很自卑。如何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首先让他们明白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就一定差,告诉他们只要有自信、自强的决心,再加上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赶上优等生。其次,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分层教学,设计一些让学困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自信心。最后,课后多帮扶学困生,加强其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前帮他们准备预习提纲,找出疑难,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课后和他们共同讨论疑难并检查学习效果。每次考试前专门给学困生分析课本的重难点,给他们讲做题、答题的技巧。这样坚持“跟踪辅导”,时间一长,学困生就会慢慢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由此,他们也会从中慢慢得到更多的学习喜悦感和快乐,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二、要尽量满足学困生的心理自尊。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享受自尊的需要。学困生也有极强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而且多数智力很好。但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周围环境等因素导致暂时出现学习上的倒退。这时,如果家长或学校采取极其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讽刺、打击或以失望、歧视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走极端,在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以“冷战”的行为实施报复。在这种极度扭曲的心态支配下,我们越是要求他们学习,他们越会反感,学习成绩反而会越来越差。因此,转化学困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特别注意防止片面性和不平等。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善意地对待他们,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压力很大,因此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同情和关心,我们更要和他们成为朋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针对造成成绩差的不同原因进行个性化疏导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有很多,个别学生迷恋网络,针对这种学生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网络世界的丰富内容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负担沉重的中小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容易让他们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他们上网。相反,应积极鼓励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但要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疏导。首先,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产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成瘾。其次是对已患有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还应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入迷,或者因早恋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或者是家庭中缺少温暖和爱等,教师和家长要像知心朋友那样对待他们,一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健全人格和塑造高尚道德情操方面,使其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信息搜集上走出心理误区。
  四、减轻学困生思想上的压力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对老师给予的关注,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视为一种心理负担。由于学困生在成绩方面和其他同学存在差距,因此总是感觉自己与众不同,甚至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原本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的压力就很大,如果再加上老师的“特别照顾”,则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心理现象,教师可以努力“忽略”学困生,让他们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个关注层次上,给他们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因为应付老师而匆忙赶作业,也不会因为害怕老师的责备而抄袭作业。让他们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综合分析,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倾注爱心,用爱心拆去他们内心的高墙,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有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综合性学习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空间、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推进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一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是课后拓展中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三是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四是特长训练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综合性学习模式 教学分析  在初中教学中,音乐属于一门较特殊的学科。一方面,其对技能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实施音乐新课程,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音乐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与文本认真对话,吃透音乐教材,讲究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一切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知识只有蕴含在实际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化和提升,针对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开发他们的认知学习潜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如何优化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途径等问题,我谈谈见解。  一、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探究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认知能力低下,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气动、液压、传感器、PLC、网络及通讯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  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必须是机械产品;第二,采用电子技术,使机械产品的控制具有可编程和智能化的特性。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