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困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学困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一定差距,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从现实情况看,学困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思想品德或行为表现比较好,只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第二种是思想品德和成绩都很差的“双差生”.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智力和生理缺陷外,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失误所造成的.第一,家庭的不良影响.现在“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新一轮学习无用论思想都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第二,学校教育不当.如教育者只是把智育放在首位或者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零打碎敲而不能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方案,有些老师对学困生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方法和耐心等.第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如落后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网吧的诱惑等.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措施
  
  1.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
  学困生表面上看,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他们的自卑感都较强,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乎学习成绩,都在乎自己在老师、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一次次地失败,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影响,为了表示自己的面子,故作轻松状.有的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课上不专心听讲,简单的批评、训斥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课下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出主意,帮他们寻找改正的方法,帮助差生讲解,利用自习、下课、午休等时间,经过反复的讲解一直到会为止. 还要安排好学生帮助讲解,这样学生会被感化过来的.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亲近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消除了自卑感和对学习的畏难情绪,树立起必胜信心,以培养学习的兴趣.
  2.转化学困生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教学思想,发展的眼光客观而又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既关注优秀生,更关注学困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既保护中等的学生、又兼顾两头的学生,对待优生及学困生,特别给予关注,多提问、多督促,让他们多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做课堂练习时,及时发现他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使他们各自尽情发挥、各得其所,优生能够更上一层楼,向更高峰迈进.学困生也能够循序渐进、将所学的知识及时消化和掌握,以鼓励、欣赏、激励的方法,肯定他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勇气和力量.
  3.转化学困生渗透于课外辅导及作业批改之中
  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我在课外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放矢.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强化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课外作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寻求最佳解题途径,尝试写出解题心得体会.对于数学有特长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指导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多答辩一些竞赛题,以拓广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并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协助他们一起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做好跟踪督促工作.
  作业面批面改,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在每次作业的后面,针对每个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我都会附上微型评语.小小的几字评语,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 的作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培优扶困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
  4.让成就感维系学困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通过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认知兴趣,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课堂提问注重创设成功的情境,对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提问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当他们回答不出时适当地给予提示,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地给予鼓励;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都经历成功的体验,用成就感维系学习兴趣.
  5.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上路”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般都不是智力差,大多数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应暖其心、授其法、导其行帮助孩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使学生逐渐“上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成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