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理论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作为判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也相应更新迭代,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日趋丰富多样,现有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很难完全适应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急需进行变革和探索.通过过程理论的视角和方法,分析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缺少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变迁、教学评估主体、教学中长期发展应有关照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是指共在的时效性和以信任为前提的实效性.从校企关系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可分“依附型”“名利型”和“共生共长型”三类,其中“共生共长”是建构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方式.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应重视在研究我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律法与良知的统一;从需求和信任的逻辑前提出发,建立职业院校和大中小微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回归职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关注底层大众的职业生活.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是获得应对工作场景的职业能力,关键是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结合.在国际教育领域,常用的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模式有MES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PBL课程模式、OBE课程模式等几种.在分析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内涵特征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学徒制在实现产教融合、建构职业工作情境等方面的优点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技能人才评价的改革,提出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建设的四点策略:结合职业情境,明确职业能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关键议题,是高职教育与周边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透过教育生态学视域,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失衡限制其专业发展步伐、定位模糊扰乱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生态环境的“人为壁垒”弱化其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发展的“边缘效应”约束着教育生态的“整体效应”等现实问题.因此,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须聚焦教师个体能动作用与其社会实践;厘清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明晰高职教师生态位宽度;打破教师发展的封闭圈,完善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支撑系统;回归教育生态的平衡,注重系统环境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