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干湿循环作用下非扰动膨胀土表征单元体尺寸的测定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9816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膨胀土具有裂隙性,反复胀缩裂隙的发展破坏了土体的连续性及均匀性,使土体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依托连续介质理论定义的土体表征单元体(REV)难以满足实际要求.针对不同次数现场原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原状土试样进行3种不同尺寸(30 cm2, 900 cm2, 1963 cm2)的直接剪切试验及裂隙图像分析,从土体表面裂隙率(CIF)和黏聚力参数对膨胀土REV尺寸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干湿循环时,原生裂隙使土体黏聚力参数表现出非连续性,试样尺寸越大,土体测试黏聚力越小,次生裂隙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试样尺寸对测试黏聚力的影响;土体REV尺寸随着胀缩裂隙的发展而增大,且其增长速率逐渐减小,3~5次循环后趋于稳定;在同一循环条件下,依托黏聚力参数确定的REV尺寸(REV-C)约为依托裂隙率确定的REV尺寸(REV-CIF)的1.75~2.97倍.CIF可作为表征土体裂隙状况的基本指标,在胀缩裂隙影响下,膨胀土的CIF均值与不同最大允许误差所确定的REV尺寸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裂隙图像确定裂隙膨胀土REV-C的方法,并给出研究区域内膨胀土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直接剪切试验的REV尺寸大小.“,”Cracks resulting from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of expansive soils create discontinuities and anisotropy in the soil. 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REV) defined by the continuous-media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 to cracked expansive soils that are considered discontinuous media. In this study, direct shear tests of three different scales (30 cm2, 900 cm2, 1963 cm2) and crack imag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in-situ. The REV size of expansive soi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rack intensity factor (CIF) and soil cohe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cohes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e are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cracks further exacerbated the size effect of sample on cohesion of the soil. As shrinkage cracks developed, the REV size of the soil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plateaued after 3-5 cycles. Under the same drying-wetting cycle conditions,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soil cohesion (REV-C) is 1.75 to 2.97 times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CIF (REV-CIF).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rinkage cracks, the average CIF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different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s,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greater than 0.9.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V-C based on crack image analysis is proposed, and the REV-C of expansive soil in the study area under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is given.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所需与城市的发展规划,需要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基础施工和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只有通过合理的施工方式和养护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整体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园林工程的施工和植物的养护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周期和绿化建设水平,因此,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基础都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相关人员
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种植和养护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目前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给此项工作顺利实施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整体防治水平,在探究分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在林业经营中营林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林木得到良好的种植、栽培、管理,使树木在适宜的环境下良好的生长,并使林木的经济价值得到保证。为了进一步的提升造林工程质量、加强林业经营水平,需要针对林业发展需求来对营林生产技术进行优化及调整,规范各项营林生产技术的应用,为林业经营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本文提出利用D2EHPA(P204)、磷酸三丁酯(TBP)和氯化钠(NaCl)从赤泥酸浸液中选择性萃取钪的方法.研究了P204浓度(XP204)、氯化钠浓度(CNaCl)、pH值、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O/A等参数对酸浸液中钪萃取与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萃取热力学理论阐述了浸出液中钪的萃取机理,通过溶液热力学理论解释抑制铁萃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200 r/min、反应时间为6 min、CNaCl为75 g/L、XP204为0.75的条件下
现阶段,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方式具有粗放性特征,这就需要林业部门对此进行优化,促进林业产业管理质量的提高,提升林业发展效率,进而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其中,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是重要的优化内容,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风景园林是环保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生态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理念、方法并不能凸显出风景园林的价值,造成的隐藏风险较多。软硬质景观施工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风景园林的格局模式,很大程度上对风景园林的可靠性、可行性进一步提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质量。但是,软硬质景观施工技术的应用,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转变技术理念,从内到外的革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各领域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在此期间,各个行业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林业产业迎来了较多困难和调整。现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本文针对强化营林造林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林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重要基础,随着现代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需要对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从而确保林业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全面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现如今,林业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技术已经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进行充分掌握,并根据实施情况对林业种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使育苗成活率得到提升,有效提高林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进行分析,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林业苗木培育技术,探讨了苗木培育技术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致使对森林资源的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森林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因此,要重视营林生产活动的开展。在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设计质量关系着营林生产的整体质量,所以要确保营林生产的科学性,同时要注重对造林技术的选择,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将对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