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良华博士的专著《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的导言中列举了经调查后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教师形象,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不断地在脑海中筛选着符合自己的条件,不是想努力地改变什么,是因为这本书给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答案,给自己成为怎样的班主任一个定位,让我明白在班主任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今天就试着写写我的一些做法:
一、该放手时就放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上栽了胡杨树苗。树苗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要挑起水桶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多了。树苗刚栽下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很少了。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树苗肯定成不了林,肯定赶不上另外那个人栽下的那一片。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肆虐了一夜。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到那两片幼林里一看,不禁十分惊讶。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林一片狼藉,他的树几乎全被狂风刮倒。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被风撕扯掉一些树叶和折断一些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树被风吹倒或吹歪。大家迷惑不解,纷纷向这个悠闲的人请教,那人说:“奥妙自然是有的,他的树那么容易被风暴给毁了,就是因为他浇水太勤了。”“难道辛勤浇水也有错吗?”“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它的树根只在地表浅处,怎能经受风雨呢?”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学会放手是对他们负责任的另一种表现。让他们自己去适应同学间的相处,让他们自己去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适应。学会放手,并不是说对班级撒手不管,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更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的班主任事无巨细、样样身体力行的局面。该怎样放手呢?我在班级管理上,只要是集体的事,都尽量让同学参加,只要是学生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学生去做,在同学中,常传着这样一句话:普通学生能做的事情,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情,班主任老师不做。这样管理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想放开了,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和谐许多,这就说明在班级管理上,作为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然也应该略加以引导、指点,其实学生是可以做好的。我看到身边的一些班主任把学生从早到晚都管得严严实实的,可谓无微不至,可是结果呢?老师累死了,班级却往往好景不长,我经常想是不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勤”才导致了学生的“懒”,所以我经常反复对学生说:“绝对不可以依赖班主任,我这个人很懒的,你们自己能够干的就尽量自己干,干不了的先问问班委,实在不行了,我再帮忙。”正是因为我的“懒”才培养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正是因为我的“懒”才激发和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成才。
二、“无”中花渐开,柳成荫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许多班主任在接班之初,不管采用民主还是集中的方式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白纸黑字贴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并严格按照班规进行学生的操行评定。我很羡慕这样的做法,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自己不喜欢条条框框,我也不愿意让学生投机取巧,根据班规做一些功利性的事情。所以对于犯错的学生,我是要明察秋毫,更要难得糊涂,这种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大智若愚的糊涂。比如学生早读迟到、上课偶尔打瞌睡等属于可以原谅的错误,但你必须自觉接受惩罚,至于什么处罚你自己定,处罚的执行情况由班干部监督即可;而对于一些不能原谅的错误,则实行班上最严厉的处罚,且要在班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造成一种大家合力批评的氛围,处罚的同时,要委托一些同学做好他的思想工作,班主任也可私下找他谈话,耐心说服教育,让其心服口服地接受惩罚。所以我们班虽无班规,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班出了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这样使得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很融洽。
作为班主任都想对学生全面负责,从思想到行为严加管束,对集体活动却退避三舍,生怕触碰雷区,殊不知,这种束缚将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特长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锻炼。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使师生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彼此不信任,教育无乐趣可言,这样下去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呢?当一个班主任不容易,当好一个班主任更不容易。我们要学会放手,所以作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应宽严相济,该放手时就放手,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使师生都能在这个环境中愉悦心情,享受幸福,须知: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五十
一中学)
一、该放手时就放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上栽了胡杨树苗。树苗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要挑起水桶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多了。树苗刚栽下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很少了。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树苗肯定成不了林,肯定赶不上另外那个人栽下的那一片。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肆虐了一夜。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到那两片幼林里一看,不禁十分惊讶。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林一片狼藉,他的树几乎全被狂风刮倒。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被风撕扯掉一些树叶和折断一些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树被风吹倒或吹歪。大家迷惑不解,纷纷向这个悠闲的人请教,那人说:“奥妙自然是有的,他的树那么容易被风暴给毁了,就是因为他浇水太勤了。”“难道辛勤浇水也有错吗?”“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它的树根只在地表浅处,怎能经受风雨呢?”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学会放手是对他们负责任的另一种表现。让他们自己去适应同学间的相处,让他们自己去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适应。学会放手,并不是说对班级撒手不管,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更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的班主任事无巨细、样样身体力行的局面。该怎样放手呢?我在班级管理上,只要是集体的事,都尽量让同学参加,只要是学生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学生去做,在同学中,常传着这样一句话:普通学生能做的事情,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情,班主任老师不做。这样管理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想放开了,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和谐许多,这就说明在班级管理上,作为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然也应该略加以引导、指点,其实学生是可以做好的。我看到身边的一些班主任把学生从早到晚都管得严严实实的,可谓无微不至,可是结果呢?老师累死了,班级却往往好景不长,我经常想是不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勤”才导致了学生的“懒”,所以我经常反复对学生说:“绝对不可以依赖班主任,我这个人很懒的,你们自己能够干的就尽量自己干,干不了的先问问班委,实在不行了,我再帮忙。”正是因为我的“懒”才培养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正是因为我的“懒”才激发和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成才。
二、“无”中花渐开,柳成荫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许多班主任在接班之初,不管采用民主还是集中的方式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白纸黑字贴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并严格按照班规进行学生的操行评定。我很羡慕这样的做法,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自己不喜欢条条框框,我也不愿意让学生投机取巧,根据班规做一些功利性的事情。所以对于犯错的学生,我是要明察秋毫,更要难得糊涂,这种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大智若愚的糊涂。比如学生早读迟到、上课偶尔打瞌睡等属于可以原谅的错误,但你必须自觉接受惩罚,至于什么处罚你自己定,处罚的执行情况由班干部监督即可;而对于一些不能原谅的错误,则实行班上最严厉的处罚,且要在班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造成一种大家合力批评的氛围,处罚的同时,要委托一些同学做好他的思想工作,班主任也可私下找他谈话,耐心说服教育,让其心服口服地接受惩罚。所以我们班虽无班规,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班出了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这样使得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很融洽。
作为班主任都想对学生全面负责,从思想到行为严加管束,对集体活动却退避三舍,生怕触碰雷区,殊不知,这种束缚将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特长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锻炼。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使师生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彼此不信任,教育无乐趣可言,这样下去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呢?当一个班主任不容易,当好一个班主任更不容易。我们要学会放手,所以作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应宽严相济,该放手时就放手,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使师生都能在这个环境中愉悦心情,享受幸福,须知: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五十
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