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的中国逻辑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是最讨厌被日本人教育的,但是加藤嘉一的出现似乎是个例外,这个生于1984年的日本青年,在中国读书、生活,呆了8年,他来回奔波于中国各地,不停地演讲与写作,越来越成长为一个极具号召力的青年领袖,这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一个日本人,用中文写作,对中国事务评头论足,不仅没有招致中国人的反感,反倒很多中国人津津有味地听他那些对中国的批评和抱怨。
  加藤嘉一最近的一本书取名为《中国的逻辑》,和他以往的书一样,都是一段段碎片式的中国观察,这也与中国社会古往今来的外部观察者一样,惮于国民性格的复杂性,区域的差异性,以及华夏文化的繁复,很少有外人能够对中国事务给出周全及深刻的解读。
  不过,作为外来者,他们的视角却总能别出心裁,而引人深思,很多中国人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往往会让他们不可思议,甚至是无法忍受。比如加藤嘉一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对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媒体侵犯产权转载,政府公布假数据等不良现象不以为意?中国的官员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获取博士帽?记者们为什么要收红包?年轻人为什么非要买房子?家长为什么要开车去接送孩子上学?中国男人为什么会缺乏基本的时尚感和审美观?
  北京地铁的安检、出租车司机的态度、便利店服务员不愿意给他找零钱的行为等等诸如此类,在中国人生活中最多被当作饭桌上扯闲篇的琐碎事务,都会被加藤在他的文章中严肃地探讨一番,而他也总能见微知著,从中国表象与日本式思维的碰撞中,寻找到蕴含其间的宏大价值,事实上,他所感悟和阐发的种种逻辑,也正是经历着现代化转型的中国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呆了8年后,加藤嘉一对中国表象的好奇感似乎正在消失,《中国的逻辑》开始试图穿透表象,通过更加深入的接触和阅读,对中国进行深度解读。
  不过,或许是年龄的缘故,或许是生活圈子的缘故,在这本书中,他对中国青年,也就是所谓80后、90后一代的观察远比那些宏大的政治、经济命题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除了是个日本人,加藤嘉一更是一个早已全球化了的生于1980年代的青年,也因此,在中日之间的穿越,让他更能看透中国青年的优点与毛病。
  “他们搁置问题,抛弃痛苦,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现状保持莫名其妙的距离感,不管围堵你的周边环境多么严峻,政治生活多么紧张,尽可能不把自己视为当事者看,而退一步,从旁观者的立场保持观望的态度,这不是90后的本性成熟,而是来自内心的理性和冷漠。”这样的批判与中国观察者们对更年轻一代的判断迥然不同,但显然更加客观和接近现实。更难能可贵的是,加藤嘉一还知道,90后也一定是多元化的,这些评判或许仅仅适用于大城市的90后们,他知道,那些来自农村的90后们依然对未来充满着动力和希望,他们正视问题,通过挑战自己而改变现状。中国正在进入新的阶级分化时代,从年轻人就已经开始。
  一个年轻的外来观察者,能对中国社会有如此洞见已经殊为难得。在华夏文明转型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外来者,他们的声音,值得倾听,尤其是一个真诚而冷静的观察者。
其他文献
在部分人口政策制定者看来,要减轻未来人口结构危机给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要从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水平着手。  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有关部门如果不了解人口发展规律,当生育率过高时,就会实行限制生育的政策来降低生育率;当生育率过低时,就会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来提高生育率。然而,事实证明,直接采用限制生育的政策与鼓励生育的政策来改善人口结构,效果并不理想。  生育意愿的下降,已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中美的矛盾、利益冲突都是实实在在摆在台面的……但是,今天的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发生战争,就是双输的局面。  美国前国务卿、著名战略家基辛格警大告,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建立一种持续合作的模式,美中关系有可能同19世纪末开始的英德关系那样,从合作走向对抗。  纵观历史,老大与老二之间的关系演变总是充满微妙的,那么,这些微妙之中存在着哪些必然和偶然?100年前的英德是如何从合作走向对抗的?昔日英德关
2010年1月末,在云南省著名律师马军的极力引荐下,记者得以顺利进入褚时健家——处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城郊的别墅。头发花白,已经82岁高龄的褚时健家里似乎从来不缺人拜访,总是一拨走了一拨又来,只是他不太愿意面对记者。不过,作为他多年的朋友和法庭上的代理律师,褚时健对于马军这种为数不多的看望显得很高兴,除了亲自端上一大盘橙子,话匣子也渐渐打开。  “主要是觉得心累,不想公开多谈了。”曾经被誉为“中国烟王
最近以来,在老百姓的维权活动中,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的出现,就是这个维权活动有走向激进的发展趋势,暴力维权事件不断出现,极端事件也时有产生。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知识分子也出现了激进的发展趋向。一些人甚至讲出了“改良已经失败、革命难以避免”这样错误的激进话语。  这种激进的想法从何而来?  按照世界政治发展的经验,当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达到人均4000美元左右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要面临政治转型期。转型期
介绍陈瑞献,实在是件困难的事。他的创作门类如此广泛: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评论、翻译、作歌,油画、水墨、雕塑、篆刻、版画、书法,还精于饮食文化、园林艺术和服装设计;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亦难以历数:1987年入选世界最古老的权威艺术学术机构——法兰西艺术研究院,时年44岁,成为该研究院300年来最年轻的驻外院士;2003年获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同年获新加坡总统卓越功绩服务勋章,这是新加坡文
BBC在播送悼念发明家史蒂夫·乔布斯的新闻专题时,打出了一行字幕:“死亡是生命最棒的发明”。没有讽刺的意思,因为这差不多是乔布斯本人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的原话。   死亡是生命它自己合理化自身的本能设置。我们不一定都生活在乔布斯的发明之下,但我们都生活在生命它自己的这个特大发明之下。  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中对死亡表达了敬意和赞叹,同时也大段回忆起种种刻骨铭心的往事,包括提及一位对他有颇大影
近年,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加剧,恶性事件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再从直接的利益冲突上升到无利益相关的群体事件,社会的不满情绪在积聚。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跨越不了的城乡差异,城市贫困群体的不断滋生等等诸多问题随着GDP的增长日益严重。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幸福,为什么物质的富足并没有换来社会的安稳?当作为显学的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时候,也许社会学指出了问题的本质。  社会学家陆学艺和他
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辞职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9月28日发表声明,向行政长官提出辞职。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提名和建议,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决定:任命林瑞麟为政务司司长,任命谭志源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批准唐英年辞去政务司司长职务,免去林瑞麟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职务。   唐英年表示,要认真思考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他希望在致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改
因教育部发言人对“南科大教改学生是否必须参加高考”的提问,做出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的回应,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表示“并不认同”,现有的教育界弊病,跟过去30年来建立的教育界的法律法规存在不足有关系,“让什么改革都要在法律法规内进行,肯定不现实”,并表示“一直坚持到最后,不管最后成功还是失败”。  朱清时校长针对教育部发言人官方
两岸直航是台北迈向国际化、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是奠定台北未来发展、起飞的重要基础。尽管直航效益目前还不是很明显,但长期来看,摆脱政治束缚,台北市势必将藉直航而竞争力倍增。  《南风窗》:台北市长郝龙斌一直倡导两岸直航,现在直航和大三通已经实现,市府对其效果有何评价?对台北来说,直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羊晓东:台北的特色在于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及人文特质,除了故宫价值连城的数十万件国宝馆藏,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