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导率传感器的“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体系构建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y3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中生物学“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经典实验为基础,利用Addestation电导率传感器,对相同体积、不同切割方式的琼脂块中NaCl扩散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初期(约0~30min),64等份切割组的NaCl扩散速率明显大于8等分切割组,未切割组变化最小;但在60min后,三者变化均明显趋缓,几近相同。2h和10h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实验可靠、稳定。实验同时运用4套电导率传感器进行2 h和10 h的持续观测,既是对传感器融入实验教学的积极探索,又是对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的重要补充,具有一定的
其他文献
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小学自然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现状,找到优势与薄弱的环节,发现并总结出能够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选择四年级的实验课进行各种策略的实践应
说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能够展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教育理论的把握情况和驾驭水平,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为例,具体阐述架构说课框架的方法,以期使更多教师掌握说课技巧,说准说透,出新出彩。
“种群的特征”一轮复习课可以以人口普查为主线:通过宣传人口普查的视频导入;以全国人口这一种群为例,引导学生构建种群数量特征概念图,并自主分析生活案例;以人与自然和谐
以智能浇花器的设计与制作为案例,发挥教师的指导、辅导、疏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锻炼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落地。
有效的过程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力催化剂。通过合理变通学习组织形式,提高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灵活运用多种答题方式,提高过程评价的时效性;科学转换赋分策略,提高过程评价的可延续性。过程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能够在提高学生生物学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
小麦是一种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生命力强、培育条件简易,可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素材和多个教材实验的替代材料,以贴近生活的浸润式学习方式入手践行“生活即教育”的宗旨,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对科学本质的深度理解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研究文献颇为丰富。通过创设科学史情境,激发探究热情;进入探究活动,初显科学本质;分析实验结果,挖掘科学本质;反思实验结论,内化科学本质;凝练认知结果,泛化科学本质等教学路径,探索“显性-反思”"教学在科学本质理解中的应用。
以穆勒五法为支架、遗传学经典实验为背景,建构实验设计、推理的思维模型,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环境下的新问题,促进学生科学思维高层次水平的达成。
对2020年高考生物学天津卷第14题从素材来源、命题立意、解题思维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了高三生物学教学中习题选编的启示。
高中生物学“细胞代谢”中涉及多个化学反应,反应式的书写能反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关键能力。学生书写化学反应式时经常与化学方程式混淆,出现错写、漏写、误写、不写、改写等错误,表观上虽然只是书写的问题,本质上却是对细胞内进行的多种生化反应和相关生物学知识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厘清二者的区别,巧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中的化学反应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