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房子会说话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20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房子越来越旧了】
   那栋老房子,父母已经住了近三十年。
   早些年建在城郊的平房,在当初父亲上班的工厂对面的家属院内。很大的院子,有十几排住房。那时候,房子还很新的,三间一户,红砖黛瓦,有单独的小院。后来每一家又都在靠近院墙处盖了三两间平房,做厨房或储藏间……
   20世纪80年代,小城里很少的几栋楼,这样的住房,也是最多见的。
   我在那个小院里出生,并在那里长到了18岁读了大学后离开。之后回去居住的时间,也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也是那些年,小城发生了许多变化,楼房越来越多,但是城市的发展却是朝了另外的方向,我们家老房子的那个地段,始终没有太大改变。老房子越来越旧了,虽然中间翻修过几次,房顶也更换了新的,但光阴还是在墙壁和地面等地方留下了深深痕迹——曾经光洁的墙壁早已变得斑驳,角落处的墙皮一块块脱落。原本平坦的水泥地面,也有了几处坑坑洼洼。
   大院的环境也不好了,因为无人管理,垃圾很长时间才有人过来清理一次。工厂已经搬迁,随着搬离的是一些年轻人,哥哥也在结婚后搬到了城里的繁华地段,留下来的,都是父母这般年纪的老一辈人。
   记得大二那年的暑假,雨水特别多,接连几天的大雨,家里的房子开始漏雨了,好几处,几乎用了家里所有的盆子来接。父母那间卧室更是潮湿不堪,地面上渗出了水,衣柜里的衣服发了霉……
   随后几年,要不要给父母买房子就成了一家人团聚时我们兄妹二人餐桌上的话题。
   【对我们,父母总是舍得的】
   已经到了新一个世纪,城里的商品房越建越多也越来越贵,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但父亲退休前因为有技术可以揽点儿外活,那些年收入还不错。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妹是那个大院里相对富有的孩子,有零食,有钱买书看,过年还总有新衣。读中学时,刚流行那种彩色变速车,我想要,父亲便拿了一个月的工资为我买了一辆。哥哥结婚时,父亲租了城里最好的车……我读到大二,父亲退休了,收入少了很多,但对我们,父母总是舍得的,大手大脚地花,所以这些年,家里基本没有什么积蓄。我知道如果要买新房子,只能是我们兄妹来集资。
   但每次,话题刚开个头就会被父母打住,母亲说年纪大了,喜欢清净,不想到城里去,人多车多的,乱。而父亲的态度更坚决,住了大半辈子平房,习惯了,不想住楼,楼房就跟笼子似的,住着憋屈……再说,真住楼房,我的狗我的小鸟我一院子的花怎么办?不去不去……头摇得像拨浪鼓。
   倒也是,母亲一向喜清净,这些年,空闲时收拾收拾家务,听听京剧。连门都不串。而父亲更是喜欢平房的,不大不小的院子,算是让他有了用武之地,早些年种下的石榴和葡萄,收获季节里硕果累累;靠近东墙边,他开辟了个小花园,里面各种花草,一年四季总有一些在盛开。葡萄架下挂着他的画眉和八哥,还养了两只狗狗,一黑一白,家里很热闹……他们,是真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环境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应该给他们买新房子,一是老房子越来越旧,二是他们年纪越来越大,买东西要骑自行车走很远,不方便。
   但即使这样的理由,也是被父母断然拒绝的。
   随后,嫂子单位分了房子要集资,而我大学毕业留在了西安,每年在家待的日子屈指可数,给父母买房子的事,也就暂时搁下来不再提了。
   这样一搁,那栋老房子,他们又住了五六年。
   【房子比股票牢靠】
   去年冬天,我意外获得一笔略丰厚的收入,打算做点儿投资,有同事出主意,不如回你们老家买套房子,小城市里的房子便宜,虽然升值慢,但是稳当、保险……
   想想,同事的话有道理,小城最好地段的房子,也不过三千多一平方米,我的积蓄投资一套两居室的也够了,而且,心里还是想让父母搬出那套旧房子。半年前父亲腰椎出了点问题,过一段就要去医院,老房子离医院实在不算近。
   过年回去,把打算告诉父母,并且拿出存折给他们看,证明我说的是真话。然后我说,你们要不同意,我就去买股票做投资。
   如此,他们反倒没有理由反对了,沉吟好半天,父亲说,你实在想买就买吧,反正房子比股票牢靠。
   我偷笑。便开始和哥哥到处看房子,最后我们选中了新城区靠近护城河的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区,离哥哥家很近,挑了套80多平方米的,二楼。
   房子买下来,我便试图说服父母能够搬过去。父亲嗫嚅着,要不你租出去吧。
   租不了几个钱,还把房子弄旧了。我反对,还是你们搬过去吧,人家说房子老空着坏得快,就当你们帮我照看房子了……
   这一次,他们没有以前那样坚决了,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果断拒绝,后来母亲说,等过一段再说吧。
   回去上班时,临走,我让哥哥找人把房子装修一下,特别叮嘱他,要在阳台钉两个挂鸟笼子的挂钩。
   那些天,哥哥说父亲每天都要骑着车过去看看,生怕装修工偷工减料。可是房子装好后,他的腰疼又犯了,住了两天院才好了一些。
   我给母亲打电话,说就算为我爸的身体着想,你们还是搬过去吧。
   半天,母亲叹口气,你在西安还没买上房子呢,非回来买,你爸心疼你……
   我笑,我等着住人家的,总不能买了房子当嫁妆,多亏啊,家里那套,我是攒私房钱呢。
   母亲也被我逗笑,我趁机继续陈述他们搬与不搬的利弊,说了一大堆话之后,母亲忽然说,前天,你爸把小白送人了,还有点儿舍不得呢。
   小白是家里那只白色的狗狗。
   我顿了一下,揣测母亲话里的意思,难道父亲同意了吗?但母亲还是说,等看你爸怎么决定吧,他还舍不得那些花花草草。
   母亲的话虽然这样说,但之后,陆续在哥哥的电话中我知道,父亲已经把两只狗狗都送了人,还送出去两只鸟,只留了一只,花草留下了一小部分。母亲也开始询问亲戚,家里那些旧家具他们是否需要……    我知道,他们同意了。
   春天快过去的时候,我又打电话催他们,父亲说,已经选好日子了,过几天就搬。你呀!爱操心的。
   我嘿嘿地笑,放下心来。
   【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
   暮春,父母搬离了那套居住了近30年的老房子,搬到了崭新的楼房里。哥哥说,东西一搬,老房子更是不能看了,墙皮全脱落了,有两个木头柜子也烂了……真是不能住了。
   因为工作繁忙,父母搬家我没有回去,每天会往家里打电话,还是有些担心他们是否能适应,曾经的院子里,也有他们很多老同事老朋友,新的小区没有熟人,怕他们寂寞。
   但听到的都是好消息。母亲还是不爱出门,可是对小区环境很满意,绿化好,人不算多,早晚都很清静。她说父亲留了一只鸟,每天早上拿出去遛,认识了小区里几个年龄相仿的养鸟的老头,每天在一起聊天……隔几天,母亲说现在她可以步行出去买菜了,附近有个菜市场,菜很新鲜,小区旁边的超市买东西也方便,并且哥哥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过去,不像以前,要等到周末才能团聚……再过一段,母亲又说她在小区里碰到好多年前一个同事,就住前后楼,只是那个阿姨的房子是租的,阿姨很羡慕她住在闺女买的房子里……母亲的口吻,不无骄傲。
   这些消息,都让我渐渐安下心来。
   夏天依然多雨,大雨倾盆的清晨,我打电话回家,母亲接了电话。说雨大,父亲出不去,在阳台的躺椅躺着听画眉叫呢……电话里,我也依稀听到画眉鸟的清脆鸣叫。想起曾经每到雨季就潮湿不堪的老房子,随口问母亲,这样的连阴天,家里潮不潮?
   一点儿都不潮,母亲的声音很欢快,家里可干燥了,我还每天拖地呢,打开窗子通风,很凉爽,不像以前那个家,遇见这样的天,就没法过日子了,什么都潮,还是楼房好……
   说了这句,母亲一下住了口。而在她短暂的停顿中,我猛然明白过来,这么多年,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留恋那个破旧斑驳的老房子,也并非不喜欢宽敞明亮的楼房,更不是舍不得那些花花草草——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只是因为他们一生所有收入,都给了我们,甚至哥哥买房子时,他们还付出了退休后在少少的工资里攒下的微薄积蓄,却唯独没有给他们自己留下一点,更不要说买房子。可是他们却又是万万不肯让儿女来承担他们的生活,所以宁愿住在潮湿陈旧的老房子里,找了种种借口阻止我们为他们买房。纵然他们给了儿女一切,也不愿意索取一点。
   过了片刻,母亲说,对了,前两天,你爸偷偷在门口买了张彩票,说中了大奖,给你在西安买房子,还不让我说出去。他这辈子,除了干活就不会弄这些东西。老了老了,还做起发财梦来了……
   捂住送话器,我哭了。
其他文献
【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   采访的前一天,张俪刚参加完一档真人秀节目录制。从早上5点30分一直到晚上7点,她都待在医院急诊室,除了给病人做手术,其余工作她都要体验。   其实这并不是张俪第一次去急诊室。出演《青年医生》前,为了更好地把握角色,她曾在北京朝阳医院的急诊科实习了一段时间。   那段日子像打仗。急诊室里的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我第一天清早去接班就有人进院。基本上每天晚